申国华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长牙齿的硬措施,动真碰硬抓好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非粮化”管控。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飯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据有关国土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还在减少。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注意到:“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
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14亿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守住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目前,从全国来看,我们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水缺,而且耕地的质量总体还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没有根本改善;粮食生产过度消耗水土资源、过度依赖化肥,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少数地方开始出现重金属污染;等等。事实上,我国要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必须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提升农田综合产能。所以,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还要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保护耕地,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决不能再摊大饼式地大量占用城郊优质耕地。要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出现的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特别是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要搞好占补平衡,补在哪里,补了多少都要上图上星,做到可查可控,确保真正补到实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在注重耕地数量管控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注重质量提升和生态改善,着力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在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深耕、深翻等耕作技术;有序开展盐碱化耕地改良,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常态化,推广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等综合措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广稻油轮作、稻虾共养等生产模式,切实改善耕地质量;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当前,关键要以生态安全保护为前提恢复耕地质量,通过采取轮作休耕等保护性措施提升耕地的可持续生产力,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在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土地流转实践中,要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特别要防止一些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坚持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把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乡镇,落实到地块,避免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