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青年发展之本,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创业是青年发展之要,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是城市高质量的强劲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团大同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全市各级团组织以助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突破点,以搭平台、搞培训、提技能、树典型等方式为着力点,携手相关部门夯实青年就业创业和实践锻炼体系建设这个支撑点,打造创新创业环境载体,培养创业型青年人才,提升青年就业技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了大同共青团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中的贡献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大同市委立足大同实际,结合青年就业创业特点,携手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上海漕河泾大同国际创新创业园、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中国移动大同分公司5家单位,共同创建以“一中心、四基地”为基本框架的“1+4+N”青年就业创业联盟。从目标任务、平台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作推进进程。第一步,建好联盟主体,针对当下大同市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联盟主体。“一个中心”,即大同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主要面向青创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权益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发展帮扶。“四个基地”,即大同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要面向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大赛指导,减免房租、物业费等创业帮扶;大同市青年就业培训基地,主要面向农村青年、失业青年等提供技能实训并发放技能证书;大同市青年就业服务基地,主要面向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招聘等就业帮助;大同市青年就业实践基地,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提供依托5G数据集合的岗位需求实践,并提供实践认证。第二步,发展联盟成员,在现有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与青年就业创业有关的学校、企业、工厂等单位或机构加入联盟,扩展联盟服务范围,提升联盟服务能力,为更多青年解决就业创业难题。第三步,延伸服务链条,发挥联盟作用,从供需和服务两方面发力,贯通覆盖青年就业帮扶、创意培育、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服务链条,保证青年从毕业到就业,再到创业的精准对接,助力更多青年在同就业创业,安居乐业。
团大同市委依托联盟平台现有资源和政策,通过架构桥梁和合作推进两种方式将信息、技术、服务等精准对接青年需求。一方面通过“青春大同”新媒体矩阵、《大同日报》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青年就业创业求助渠道和相关指导,帮助有需要的青年联系对应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植;另一方面由双方合作对接,共同开展帮扶活动,近期依托大同移动5G平台,向1000多名在校大学生征求实践需求,对接“青春兴晋大学生返乡实践”岗位,提供了更细致精准的人岗匹配;同时进一步完善联盟规划,经联盟共同商议确认,在建好“1+4”联盟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1+4+N”的整体平台布局和具体方法路径,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通过具体的事项、细节落实好战略规划。全力做好政策指导、技能实训、岗位实践、权益维护等就业创业帮扶工作,逐步构建完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生態圈”,吸引更多青年留同来同。
为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拓宽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渠道,通过举办大型线上线下招聘会,为大同青年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就业岗位对接,聚焦青年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两大重点群体,切实做好青年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深化同市人社局、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资源互助。
一方面,以全面发掘创新人才,引领青年就业为目的,大同共青团充分整合资源,跟进服务,不断推进新型项目有效落地,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推选出10个优秀项目;第三届职业技能评比吸引600多名中职学生、教师参加;大同市青年人才驿站的建设将为1000多名待业青年提供服务;“青企对接会”对接73家企业的1500多个空缺岗位。在不断沟通协调和探索实践中,团市委正全力引领青年人才在推进新时代大同建设中接续奋斗。另一方面,组织大同市青年就业创业联盟成员单位邀请一名企业负责人或创业专家做客FM96.1“对话青春”栏目,围绕当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问题,提供关于就业帮助、创业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解答,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厘清就业创业难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
推进“双争双兴”工程方面,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助力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强化组织凝聚方面的发力点和主要任务,并在不断的部署推进、评估调整、总结梳理中有效引领青年人才和青年组织推进重点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培育发掘本地优秀青年,在五四表彰、优秀青年选拔中向农村青年倾斜,积极扩大宣传和推介,多措并举帮助他们在乡村筑梦圆梦;借助“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业奖”等“青”字品牌工程评选和“新时代乡村振兴好青年”评选,挖掘奋斗在农村的青年优秀人才积极参评,选树宣传推广一批青年农民企业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青年“新乡贤”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