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2023-04-16 18:26李新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沃土横线书法

李新华

考点概述

从近几年高考语用题的语料来看,人文性和文学性逐渐加强,命题往往要求考生按照语言表达的规律和特点来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也因此,高考语用题在命题思路上十分注意“传统文化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语言表达质量。特别是2022年高考4份全国卷都采用了综合类语言表达题,在同一则材料之中融入成语填空、修改病句、补写语句等,在具体的语境中凸显语用的价值。从字、词、句到篇章、文体,高考语用题注重落实语用基础知识,重视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表明,高考语用题型已从单纯的语言技能的考查逐渐过渡到语言技能与文学想象的多向考查,综合性明显加强。尤其是选用传统文化类文本作为情境载体的命题,将各个考点有机组合起来,对各类文化知识的考查也更为突出。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

,再到                              ,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②)。所谓“耕读传家躬行久,(③)”,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禀赋。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1.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中①②处的括号中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在文中③处的括号中填入下联。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B.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C.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D.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重文教,下推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3.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在横线上续写,要求内容贴切,表达和谐一致。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成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是重要的位置。比如,对于官服的颜色,不同朝代是有不同制度的。中国画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①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描绘了家庭的②                                      ,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身着鲜艳夺目大红袍的人是状元郎,显示了他的荣耀与尊贵。

红色也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李可染的画《万山红遍》将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描绘得引人入胜。作品《红岩》突破传统,大胆尝试将黄土化为岩石,大面积拉开红、白两色的对立,烘托出③                                      的革命信念与激情澎湃的革命力量,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它的人才能参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犮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難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指鹿为马。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模,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                              。

1.文中畫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C.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非议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举足轻重

B.无可厚非 趋之若鹜 终闹铋径 举足轻重

C.无可非议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举重若轻

D.无可厚非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举重若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将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C.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D.用气韵生动形容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

4.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使用一致的一项是(  )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山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D.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它的人才能参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古代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①                                      ,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同样是写风雪夜归,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用了二十个音节,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却用了一百零八个音节。虽然它们都达到了卓越的艺术境界,但是谁更精致更上口,②

。唐诗宋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它音韵和谐,音节齐整,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密不可分。但是古代汉语也有明显的短板,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科学原理的表述方面,也有些③                                   。例如“圜,一中同长也”“方,柱隅相讙也”,刚刚启蒙的孩子很难理解“中”指圆心,“长”指半径的长度;也很难理解“柱隅”就是直角,“相讙”就是相匝的意思。民间当然不会用这样的交际工具,不仅它会抑制理论科学的发展,也会叫三百六十行的师傅们难以无法授徒。他们得用各自时期的白话——要知道,中国古代理论科学无法与古希腊、古罗马相比,但在各种工艺上,却长期领先。这仿佛是一种悖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白两种语言环境作用的结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猜你喜欢
沃土横线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Can you solve them?
书法
Noun Riddles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难得的生日礼物
动脑筋,仔细看
沃土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