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晋琴
入乎其内
在文体上,演讲稿属于议论文。因而,演讲稿具有议论的本质特征。演讲的实质是论理,而论理需要论据,这样才是有理有据。那么在演讲稿写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呢?
一、言之“有理”
1.思想要深刻、丰富
立论要从大处着眼,从个别现象中推导出普遍原理,微中显著。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第4段中,马克思在“讽刺”了一些党派对待这种对抗和矛盾所持的可笑态度后,提出观点,深刻地阐明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宣告了无产阶级必然要承担历史使命。这些丰富而有深度的思想,带给读者(听众)多方面的启发。
2.逻辑要清晰、严谨
演讲稿是口头表达,语言稍纵即逝,对于演讲者所说的话语,听众在现场几乎没有思考品味的余地。因此,演讲稿要结构层次清晰且有条理,以便听众能快速抓住主要信息。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按照“悲痛——颂扬——悼念”的思路,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准确又凝练地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辉煌成就,逻辑构架严密。
文章的局部层次也要严谨、条理。《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第3、4段,以“提出社会矛盾——分析社会矛盾——提出解决方法”为基本思路,讲述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当然,演讲是以有声语言诉诸听觉的,最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显示其结构层次。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第5段:“该是……但是……而且……”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些明显的语言标志,很容易让听众抓住重要观点。
3.道理要真实、可信
道理必须辩证地符合实际情况,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要以理服人,有指导意义,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更不能讲歪理以致胡搅蛮缠。《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两篇文章都体现出作者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看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勃兴,更看到了这种革命其实只是更大规模社会革命的前兆。这些认识合乎当时的现实,也合乎历史发展趋势,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4.表达要新颖、独特
演讲时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将深邃的思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篇便将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比作“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无产阶级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两个比喻互相对照,无产阶级革命的磅礴气势和深远意义便不言而喻了,演讲的气势也在比喻中升腾起来。马克思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现场听众的距离。《在〈人民報〉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两篇文章中还运用对比、用典、讳饰等修辞手法,将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睿智思想和深刻理论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二、言之“有据”
“有据”须注意三点。一要有科学性,即理论论据必须忠实于原文意思,不可断章取义或曲解其意,更不能张冠李戴或编造名言;事实论据必须遵循实际,不错位,不胡编。二要有依附性,即论据和论点不能像两张皮,论据必须服从、证明观点。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恩格斯用大量的事实论据,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三要有概述性,即事实论据要抓主干、去枝叶,要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与道理(论点)有关的论据。
出乎其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如寅初回浙未久,而请寅初代谋统捐局长者,不知凡几,且有欲寅初推荐往禁烟局者。彼辈之心理,以为寅初现正在反对禁烟局,则寅初推荐之人员,禁烟局不敢不留用。际此生活困难之时,在政界谋事,果属生活问题,情尚可原。然来寅初处谋事之人,甚至预先说价,必须月薪至若干元以上,或有其他不正当之收益者而后可。是故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象。故公家观念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之苍蝇,群相鹜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而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为目的。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且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不负责任。如寅初此次反对鸦片,时有人以“在此种社会何必做恶人”之语来相劝勉。若寅初家中妇女如作此语,寅初本可不加深责,然此种浅薄之语,竟发诸现在之官吏与夫东西留学生之口。呜呼!一人公正之勇气能有几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浇头,人心至此,可深浩叹!中国人以“不”字为道德,如不饮酒,不吸烟,果属静止之道德,然缺乏相当之努力,与夫牺牲之精神,以尽人生应有之义务。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西人谓life is activity,否则,反不如截发入山,做和尚之为愈,何必在世上忧忧哉。
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选自《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有删改)
1.请分析本篇演讲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身说法”是指演讲者经常以自身体会来议论说理,既使听众加深理解,又缩短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以增强演讲效果。本篇演讲即“现身说法”的佳作。请同学们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