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文栋
乙肝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疲惫无力、头晕、不想吃东西等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能在手掌处出现红红的斑块,面部、手臂等部位也会出现由毛细血管组成的形如蜘蛛一样的血管痣。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只有早期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阻止病毒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同时也避免将病毒传播给患者身边的朋友、亲人。好在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有多种方法可以对乙肝进行准确的诊断,比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当中,乙肝五项指标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即我们常说的“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 B s A 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比如我们常说的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抗HBc呈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不能大意,如果伴肝功能异常,经医生评估满足条件者要抓紧行抗病毒治疗;小三阳是HBsAg、HBeAb、抗HBc呈阳性,提示病毒复制能力较弱,传染性较低,但是要警惕低病毒血症的发生。
除了传统的乙肝五项,实验室检查部分还包括HBV病毒学检测:一是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主要用于评估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是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二是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主要用于预测干扰素疗效,判断疾病预后。此外,肝相关功能的检查也是十分重要,常用的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这两者通常可以反映人体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方面,临床上常用的是腹部B超,它可以观察肝脏、附近血管及与其相邻的胆、脾脏的大小及具体形态。人体正常肝脏上面的光点分布是细腻的,且光点密度比较均匀,如果患者存在肝炎,那么肝的相關影像图呈现出的光点就会增粗变大。但B超对乙肝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只有怀疑早期肝硬化、肝脓肿、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时才考虑做B超检查。而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已经确诊的乙肝患者定期进行B超检查还是很有必要。
近些年,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因其可以显示出肝纤维化的程度,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乙肝及其并发症的辅助诊断中。瞬间弹性成像技术被称为“影像触诊”,靠进入组织内的超声波横向振动产生横向剪切波,通过测量剪切波的速度可以得到组织弹性数值。组织硬度越大,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则越快,弹性数值越大,从而分析得出肝纤维化或硬化程度。
当然,观察肝组织状态最为直观、准确的方法就是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就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脏穿刺检查,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不适宜短期内反复多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