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琼
湖南五环体育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企业,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诸多企业也在不断实现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管理,以望在转型期间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目标。预算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规划,在整合资源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经营预算管理主要是围绕企业经营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合理安排企业未来特定时间段的经营活动,依据业务活动所需配置资源,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一管理模式是助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企业业绩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但现阶段,诸多国有企业在落实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或不足,亟须改进。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建议国有企业能够秉持前瞻性眼光,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规划,构建适宜自身发展需求、可行性较高的经营预算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经营预算管理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主要是指对与企业日常生产业务有直接联系的相关经营活动的预算,也被称之为“业务预算”。经营预算管理不仅衔接了企业战略规划,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联系,在企业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经营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基础,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有企业而言,经营预算管理包含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人工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诸多内容,要想落实该预算管理工作,务必要遵循系统化流程,包含制定编制、执行、考评以及调整等环节,预算编制作为基础,预算执行作为关键环节,预算考评为最后一个环节,务必要环环相扣,方可保障预算管理效率。
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各部门独立运行,对经营数据的理解往往存在不一致现象,无法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形成统一意见,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预算管理的落实要求将企业有关经营数据信息量化,促使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可让企业各部门及时了解经营管理信息,明确未来发展规划,让准确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运营决策的支撑,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协调各部门关系,利于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可助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与长期战略规划息息相关,两者衔接密切,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以目标指导企业未来经营以及发展,可促使诸多业务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开展。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预测、规划工作,能够起到指导性作用,可帮助企业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调控,制定详细可行的发展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质量,促使企业各部门形成合力,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国有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务必要扩大发展规模,但这一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增加盈利风险。预算管理落实过程中编制部门收集有效信息,能够为企业风险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能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将实际运行情况与预期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可及时纠偏,利于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以及防控,可助力企业化解经营发展风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实现稳定发展。
结合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仍存在诸多漏洞以及不足,例如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执行情况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经营预算管理不够重视,仍然以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未能全面解读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现象。加之领导意识的缺乏,未能发挥引导作用,致使经营预算管理环境氛围缺失,影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将预算管理工作分配给财务部门,未能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而财务人员因工作繁忙,加之预算管理知识欠缺,往往精力以及技能水平有限,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现阶段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多以传统制度为引导,未能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削弱了制度的引导以及约束作用,致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权责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加之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致使各项工作的落实缺乏依据,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开展,不利于预控功能的发挥。
第二,部分企业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往往选择简单的基础编制方法,例如增/减量预算法,忽略了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编制结果缺乏合理性。甚至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未能落实全员参与原则,未能梳理编制流程,导致最终编制目标与各部门实际发展需求相背离,预算编制效率低。
第三,在经营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未设计监督部门,致使实际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存在偏差。一方面,企业各部门为了取得良好的预算考评结构,谎报预算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各执行部门工作人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经验性以及自主性行为,无法保障执行效果,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为了私利,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绩效考评是落实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若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缺失会导致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现阶段,诸多国有企业预算考评多围绕财务指标展开,未能细化以及量化非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同时,绩效考评过程中未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往往存在人情现象,加之考核反馈渠道的缺失,削弱了绩效考核的约束性。此外,因未能重视考评结果的应用,未能将其与激励制度相挂钩,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缺乏,不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经营预算管理的高效落实,避免不了权、责、利的合理分配,对此,需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经营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落实。该组织体系是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主体,承担着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督以及考评等诸多环节的工作,也是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基础。国有企业需要以权责合理分配的理念,成立专门的经营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经营预算管理委员会,分为决策层以及协调层两部分。决策层主要由总经理、管理层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经理组成,负责经营预算管理全局性工作、制度的完善等,同时也要依据企业年度发展规划,合理设定经营预算指标,审查各部门预算编制草案;协调层有财务部门主导,各职能部门为辅,负责经营预算目标的分解以及落实,同时也要负责经营预算指标的审核以及汇总等,上报至决策层,汇总各部门年度预算报表,编制预算执行差异分析表,定期向管理层提交反馈报告,也要参与预算考核工作。与此同时,下设预算执行部门,由各职能部门组成,负责预算目标的落实。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落实的关键,企业需要编制成文的、合理的、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章可依。首先,完善预算编制制度以及审批制度,涉及编制流程、各部门权责划分、预算审理流程以及内容等。其次,需完善预算执行制度,包含预算调整流程、范围、预算执行上报流程以及内容等诸多内容。最后,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涉及考评原则、指标设置等内容,确保各环节均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以完善的制度引导各部门员工落实相关工作,促使其朝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除上述内容外,也要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避免职位交叉,形成合作与监督并行的工作机制。完善问责制度,确保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经营预算管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追责到相应部门以及人员,避免不规范行为发生,强化制度约束力。
对国有企业而言,要想保障编制合理性,需考虑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目标、实际生产能力、行业和市场因素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而非凭空捏造,确保其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特点。首先,企业需要综合自身因素,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以动态、静态结合的方式,保障预算编制目标的合理性。现阶段,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等,建议企业在产品产量以及销量预算选择上,以滚动预算为主;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销售费用预算建议采用弹性预算;产品成本以及制造费用预算建议采用固定预算;管理费用采用定期预算。企业需尤为重视零基预算,克服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中的不足,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从合理性出发,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预算方法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方法。此外,企业需梳理预算编制程序,确保其系统化以及流程化,遵循年度经营预算启动、预算编制与审核、预算汇总以及提交的流程,力求企业全员参与,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上下结合的原则,保障预算编制目标的适宜性,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首先,成立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确保其独立性,赋予该部门绝对的权威,使其不受限于领导以及员工管束,隶属于董事会。为了保障监督工作规范化开展,企业需依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专业化人才,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该部门主要负责经营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全过程监督以及参与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动态监督预算执行效果,明确预算执行偏差,定期召开分析会议,针对偏差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调整整改措施,助力经营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三,经营预算管理的落实不仅仅依靠单个部门的监督,也要建立多层次经营预算监控体系,即多层级、多部门工作人员,实现自我监督以及相互监督,以两种手段结合的方式,明确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保障执行效果。
第一,企业需要召开专题会议,让企业员工知晓绩效考核的重点以及实质性目的,增添其认同感,保障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促使绩效考核工作能够规范化进行。管理者需与全体员工共同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包含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加以固化以及量化,同时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自身发展战略,促使战略、预算以及绩效三者高效互动,发挥预算管理效能,助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第三,针对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员工行为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薪酬奖励的依据,对表现较优者给予奖励,例如外出学习、升职、带薪旅游等,满足员工不同需求,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反之,给予惩处,例如降职、取消奖金等,起到警示作用。第四,需构建考核结果申诉渠道,被考评者有权申诉不合理考评结果,考评者有权作出相应解释,完善企业问题处理管理机制,优化问题处理系统功能,确保员工需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为了保障考核的公正性,要公开考评结构,减少歧义。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革新思想观念,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全面解读经营预算管理内容,明确其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学习以及引进先进理念和手段,创新经营预算管理模式,使其顺应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同行业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专题教育,拓宽其对经营预算管理认知深度与广度,使其明确自身价值,强化责任意识。此外,可将该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以熏染的方式让员工之间形成合作以及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为经营预算管理的落实奠定基础。
一方面,需重视人才管理,加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力度,邀请专家分享经验,丰富相关人员理论知识内容,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为经营预算管理的落实注入新生动力。另一方面,需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其竞争意识,使其能够通过线上知识库、讲座以及线下培训等渠道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夯实人才队伍,为各项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让企业骨干员工外出学习,积极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本企业中合理运用,提升管理效率。
企业管理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借助信息化时代优势,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便利,同时利用预算软件收集以及分析数据信息,为预算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管理流程以及各部门工作需求,从市场中遴选适宜的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收纳,便于分类汇总,若整个工作流程能依托信息化技术完成,可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利于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需重视系统集合度,确保企业各部门系统能够实现无障碍衔接,为信息收集以及传递提供渠道。也要搭建沟通渠道,便于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突破空间局限,便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及时沟通调整。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通过软件对执行动态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比执行结果与预算规划之间的偏差,可调整预算规划,保障执行效果良好。
对国有企业而言,经营预算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风险防控水平,可助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落实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企业需站在战略规划的视角,统筹规划,从多角度入手,例如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强化监督力度以及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等,辅以保障措施,如强化思想建设、加大人才管理力度以及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全面落实经营预算管理,助力企业现代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