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技术的影响

2023-04-16 10:20钱泽方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绿色环境

钱泽方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大力促进绿色创新,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是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了首要位置。绿色创新把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糅合在一起,更加注重资源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转化关系。绿色创新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能否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企业绿色创新技术的革新成为对执政者的一种考验,如何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难点。

2003年8月,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政策开始实施。2005年10月授予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截止到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已经开展了六届。文明城市评选政策是公认的“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综合类评比政策。该评选政策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要依据,将产生全国性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评选的“一票否决”内容,并且把环境治理改善程度作为主要的测评内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实施动态管理的复评机制,每年会对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地区进行复查,只有连续三届通过复查的城市才有机会被授予最后的“文明城市标兵”。这样的机制设计,理论上能激发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地区,为坚守“荣誉光环”而进行更大程度的环境治理,从而延续这一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无形之中提升了城市的品牌价值,在推进文明和谐城市建设、引领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或将促进我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简称为中央文明委)负责,中央文明委于2003年下发《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文明委〔2003〕9号),2004年印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文明委〔2004〕7号),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选标准、申报评选范围和程序,标志着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政策的正式开始。此后,每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均会结合时代变化与需要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行调整,最新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测评内容已调整为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12大方面,共88项具体测评指标,始终将生态环境摆在测评的重要地位。生态环境测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括建成区城市污水处理率、空气污染指数、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0项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评选政策的有效性,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实施动态管理的复评机制。对于已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每年会对这些城市进行复查。如果文明城市的建设水平下降,如环境水平不达标则会提出整改措施;水平严重下滑者则会被踢出文明城市的梯队,收回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同时,每一届评选还会专门对上一届当选城市进行复评,只有连续三届通过复查的城市才有机会被授予最后的“文明城市标兵”。

(二)相关理论分析

文明城市建设是我国实现城市文明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政策。评选条件极为严苛,不仅要求经济指标、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生活环境等指标达标,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如对城市空气、水质、噪声、烟尘等环保指标都设定了一系列年度考核等级。在生态环境标准方面,中央已将地方环境治理纳入省长考核,环境绩效指标甚至超过GDP。

“波特假说”提到,设计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信息和动力,从长期来看会为企业带来“创新补偿效应”和“先动优势”,对企业的绿色创新、环境保护行为、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均会带来正向影响。Eiadat等的研究提到,政府环境规制是促使企业采用环境创新战略的重要影响前因,强有力的政府环境监管有助于企业克服组织惯性,接受新想法,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寻求新的突破。还有一些研究也指出,环境法规是企业决定选择绿色环境战略的关键因素,越严厉的环境规制越会提升企业采取绿色创新战略的倾向,强制型规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和绿色环保实践。但也有学者发现外部环境压力对绿色创新战略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曹洪军和陈泽文的研究发现,强制型政策与绿色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适度的强制型政策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实施,但若强制型政策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企业不选择采用绿色创新战略。

三、企业绿色创新研究

(一)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是一个宽泛的表述,其概念最早出现在Fussler和James1996年的专著《驱动绿色创新》中。目前为止,对绿色创新概念认同度较高的定义是: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并达到特定环保目的及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绿色创新更注重绿色创新效率,强调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和价值性。通过对比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实施路径与绿色创新的内涵可以发现,绿色创新应该属于提升效率的范畴,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在相同的资源、环境容量与能源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那么,一个企业相较于前一个时期能源消耗、污染排放都没有发生减少,但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都有了较大的增加,按照绿色创新的内涵就可以称为绿色创新。绿色创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态指标。所以企业绿色创新就包括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率提升的一切技术、工艺、产品与管理都可以纳入到绿色创新的范畴。

(二)绿色创新的特征

1.绿色创新具有公共性

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如何减少生态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被摒弃,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全球新型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创新的进步,绿色创新在各领域多点开花。绿色创新不同于其他创新,绿色创新更加注重生态效益,致力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绿色创新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公共责任感和价值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自然和谐共处。

2.绿色创新具有多样性

绿色创新内容具有多样性。绿色创新包括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文化创新、绿色环境创新、绿色制度创新和绿色流程创新等。企业通过对产品的创新设计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获取环境绩效;绿色文化的创新为企业文化注入灵魂,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绿色环境的创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流程创新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整合了有效资源。

3.绿色创新具有复杂性

绿色创新要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保持核心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更进一步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企业的绿色创新道路都不相同。绿色创新需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污染物和生态影响,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低碳、循环发展,还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企业绿色创新的发展受到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和竞争者诸多因素的影响,协调不同利益者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三)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因素

1.制度框架影响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战略

企业在制定创新绿色战略的时候会受到当地政府商业政策的影响,比如说税收优惠政策和技术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快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的补贴驱使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2.组织能力影响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战略

企业的资金能力和人才储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企业文化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组织的行为。企业的综合实力强、组织能力高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行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的基础,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带来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资源匮乏的企业更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投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密切的关键领域,而对环保项目或其他绿色创新计划的投入可能被视为奢侈行为。

3.行为决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战略

企业的管理者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层本身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感知决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发展方向。企业最高决策者决定企业能否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绿色创新,创新技术也反映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作为企业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企业产品的直接使用者——消费人群,这些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也能通过产品反馈反向激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从利益相关者网络中获得知识技能尤为重要。管理者对环境导向战略的推行有助于企业将环保主义纳入组织文化和氛围,进而增进组织认同,企业管理者应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动绿色创新活动的发生。

四、文明城市建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一)政策影响逻辑

第一,从地方官员晋升来看,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能提供地方强化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政治激励。这就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符合政治激励论,使得地方积极参与这一评选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因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而释放出的标兵作用,又会激励其他官员努力争取荣誉,继而强化企业坚持绿色创新。第二,从财政补偿与奖励来看,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能提供地方强化企业绿色创新的经济激励。对于有望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各省级政府均会拨予相应建设资金,同时地方亦会设立相应文明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因此,在拥有创建文明城市的财政补偿情况下,地方政府一旦想要并且有能力获取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会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少城市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企业表彰联系到一起,尤其将企业参与创建工作情况列入优秀工业企业称号的评选中。第三,从动态管理的复评机制来看,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能保持对当选城市一定的压力,反向激励其为荣誉而强化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一个城市并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可以一劳永逸,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动态管理的复评机制对当选城市形成一种反向激励。当选城市为维持这一称号带来的“荣誉福利”,只能更加积极地完成中央所下达的各项指标,强化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二)文明城市建设是催化剂

文明城市建设会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直接影响。具体体现在:首先,政府通过制定严格标准、强制性任务、行业准入制度等来约束企业行为,从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其次,政府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和放宽信贷政策等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最后,为完成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政府会引导绿色产业带动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型发展,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1.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政府补贴对会对企业产生“创新激励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从创新激励效应来看,由于绿色创新存在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且绿色创新所带来的环境改善效应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变现,这导致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普遍低于社会最优绿色创新投入。作为对该市场失灵问题的回应,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财政拨款等补贴方式放松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效缓解了企业内源融资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绿色创新乏力,从而降低企业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强化企业投资绿色创新的激励。从信号传递效应来看,首先是信息不对称性得以降低,企业绿色创新补贴是基于官方的技术优势认证,获得政府绿色创新补贴的信息披露缓解了企业和投资人之间逆向选择问题,对企业的绿色创新监管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有助于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提升投资人信心并强化企业融资能力,进而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其次,信号传递效应还强化了企业与高校、设计院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谈判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技术资源集聚的正反馈和累积,最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最后,企业绿色创新是官员晋升考评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地方政府会扩大政府补贴的规模来支持和激发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投资,这进一步放松了企业融资约束并强化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试错能力。

2.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环境规制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严格的环境规制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达标企业必须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生产成本的增加驱使企业主动进行绿色科技创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企业排污量的下降和工艺的改进有助于环境规制政策,激励机制验证了“波特假说”理论。另一方面,严格的环境政策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进行绿色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生产成本的增加让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科技创新中,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

3.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建议

综上所述,政府应尽可能地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财政补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做好技术人才储备,为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绿色发展观念。

五、结语

对于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是二者的重要抓手。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不仅能缓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退化等社会环境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塑造绿色形象。文明城市的评选是中央政府利用权威工具促进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督查、要求以及文明城市称号的动态管理等,是促进企业将自身的经营管理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促进企业落实城市管理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推力。企业作为城市内部的利益主体,只有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同增益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绿色环境
文明城市
绿色低碳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