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权 旦增赤来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西藏 拉萨 850000)
“五史”教育是习近平同志立足西藏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部署,为的就是以“五史”教育引导西藏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是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五史”教育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对西藏人才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史”教育在西藏高等学校的开展有着其深刻的价值意蕴。通过“五史”教育可以高效地开展高校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提高西藏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时代新人。
“五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能够引导西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自觉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进行到了关键地步。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借助一切机会大肆歪曲、篡改西藏与祖国的历史,夸大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抹黑中国共产党在藏奋斗70 年的工作成果,企图用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侵蚀青少年的思想。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1]”。西藏高校“五史”教育的开展,能够以精准真实的史料史实,对西方帝国主义歪曲、篡改的历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给予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进行有力反击。通过“五史”教育,能够帮助西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厘清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西藏与祖国奋进的发展脉络,理解西藏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效地使西藏大学生增强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筑牢西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西藏高校大学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高等学校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五史”教育从五个历史主线,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实践,是引领与塑造西藏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法宝。一方面,通过“五史”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未来发展方向与祖国命运的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科学性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的自信,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与藏民族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五史”教育可以进一步培育高校大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忠贞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思想政治工作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一条政治优势,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育人”的重要任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用马克思主义对学生进行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情操,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这一指示深刻揭示了“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西藏地区具有特殊的区情,加之习近平同志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指出要开展“五史”教育。因此,西藏高校将“五史”教育纳入立德树人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五史”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置身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条历史主线之中,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拓历史视野、提高历史水准。“五史”教育所构建的历史事件,能够从情感上与大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相共鸣,深化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接班人。
随着近年来中央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教育,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西藏高校在开展“五史”教育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不丰富以及教学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西藏高校“五史”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师在其中起着传授专业知识、引领学生三观、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同时部分成绩优异的高校大学生也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承担起传播“五史”教育的任务。然而,由于“五史”教育的开展是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才开始的,部分西藏高校教师在准备“五史”教学内容时比较仓促,表现在自身对“五史”教育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够深刻把握五个历史主线的发展脉络,不能够理解五个历史主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进行“五史”教育教学时,没能将“五史”内容与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课融会贯通起来,将会增加学生对“五史”教育学习的困惑与负担。此外,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的充裕的。大学生作为“五史”教育的主体,不单单只是“五史”教育的接受者,还可以通过参加学生宣讲团、社会活动等形式成为“五史”教育的传播者。然而,西藏部分高校不重视对学生群体中领头人物的培养,没有把握好在课外让学生引领“五史”教育这一活动。
“五史”教育是以五个历史主线为脉络的开展具有历史性、逻辑性、理论性等特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五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紧密抓住“五史”教育的主线,紧扣“五史”教育的主题,对“五史”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西藏高校在开展“五史”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五史”教育的课程规划及课程设计的效果还很欠佳。一方面,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性不强、内容整体性不足等缺陷。教师往往只是讲授“五史”内容的表面现象,未能向学生讲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根源及深层动因,未能向学生解释“五史”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五史”中很迷惑,对“五史”发展的横向把握不够,不能整体地、深入地把握“五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所使用的具有西藏特色的内容不足。西藏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民族特点,“五史”教育的开展本应该更加具有西藏特色,然而在开展“五史”教育的高校中,大多数的教师在选取“五史”教育内容时只是没有把握好让内容更加具有西藏特色。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途径能够保障高校大学生对于“五史”教育的基本了解,但是要进一步增强“五史”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对“五史”认知的深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往是不够的。一方面,西藏高校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五史”教育的力度不够。近年来,互联网教学形式逐渐走向成熟,任何教育主体都能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与教学相关的文章、视频。但是,通过调查发展,西藏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五史”教育中,存在线上项目不足的问题,没用充分利用好“两微一端”等平台,发布有关“五史”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党中央及西藏自治区有关的重要文件,“五史”教育在西藏高校缺失了互联网这一阵地。另一方面,西藏高校开展线下“五史”教育的模式有待转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固然很好,但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西藏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其他线下模式开展“五史”教育,比如没有将“五史”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没有与社团活动相融合的现象,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的次数也较少,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五史”的基本脉络。
西藏高校“五史”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回应目前“五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举措。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丰富“五史”教育的内容,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借助大学生常用的互联网媒介,使“五史”教育在学生群众之中进一步传播。
“五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具有一批素质强硬、业务能力精干的师资队伍以及具有一批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的高校大学生,这就需要将以“教师+学生”为导向的模式,促进师生联动,形成西藏高校开展“五史”教育的合力。一方面,要注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开展好、落实好“五史”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重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系统的把握“五史”教育的基本内容,注重对中共中央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文献进行选读,广泛涉猎与自身研究方向有关的“五史”教育知识。同时,相关上级单位要定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培训与讲学教学工作,使思想政治教师这只队伍更加具有理论性、实操性。另一方面,要激发西藏高校大学生对“五史”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借助宣讲形式,引导有远大志向、积极向上的学生主动承担起“五史”教育的宣讲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自觉的学习和了解“五史”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培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藏高校“五史”教育的开展应以贯彻“理论学习”为抓手,以“政策宣传”为依托,全方位打造“理论+政策”形式的“五史”教育内容。一方面,西藏高校在开展“五史”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精神,提升“五史”教育的政治站位,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对西藏自治区开展“五史”教育的重要指示,讲好“五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五史”教育中祖国与西藏连结的教育内容,以史料史实告知学生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课与“马克思主义五观”课中有关“五史”教育内容,将“五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体系之中,发挥好思想政治课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西藏高校在开展“五史”教育中,要突出西藏特色,梳理中共中央及西藏自治区有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文件中的重要内容按历史顺序进行教学,以“政策宣传”的形式侧面衬托“五史”教育“伦理学习”的主线,增强“五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
西藏高校“五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能仅仅以“线下”课堂教学为单一模式,必须探索多渠道的“五史”教育传播途径,以“线上+线下”为导向,使“五史”教育的宣讲途径更广泛、传播方式更接地气。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西藏高校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史”教学的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利用好“两微一端”这一形式,及时转载党中央、自治区政府关于开展“五史”、“四史”学习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报道,刊登有关“五史”教育的内容,引导西藏高校大学生密切关注和广泛讨论。另一方面,“线下”开展“五史”教育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教授课堂授课为单一模式。要创新宣讲形式的多样性,设立校级的青年“五史”教育宣讲团,把“五史”教育纳入到党支部、团支部的例会中,纳入到社团活动之中。通过红色歌曲、影视作品播放,宣传标语制作等“线下”形式,让“五史”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不断营造“五史”教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