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然资源 深发探究活动

2023-04-16 07:12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周颖洁
成才 2023年1期
关键词:树墩小树林科学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 周颖洁

1 现状分析

我园地处虞山脚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幼儿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我们幼儿园接受了家长和老师所提出的要从幼儿期开始进行亲近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探究精神的意见,利用园本资源中的小树林生态资源来拓展科学课程资源,实施自然体验活动生成生态科学教育活动。力求引导孩子们在没有围墙、建筑物的小树林里尽情嬉戏,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探索自然,发现自然,从而培养真正具有探究精神的“人”。

2 解决策略

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小树林的自然资源,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主题内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对小树林资源进行了筛选,并对适合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调查。而当听到幼儿说,小树林地面上掉了许多枯萎的树叶的时候,我们立即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确立了“树”这一活动主题,并且我们跟随着幼儿的脚步,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然探索,自然发现。

2.1 激发兴趣,让幼儿“心”动起来

兴趣是个性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此,我将幼儿带进小树林,在小树林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游戏,并且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有所发现。

如:在我们树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图片认知的教学方向而是放手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到小树林进行探索,小树林里的各种树顿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用手触摸、戳、掰、抠树干的过程中,发现了“树皮摸起来很粗糙”“用手一掰,树皮就掉下来了”“用手一捻,干树皮就碎了”,还认识到树皮是干枯的。在认识树的枝条和树叶时,他们更是议论纷纷,“小的树枝上有圆圆的树叶。”“大的树枝上有的树叶圆圆的,有的树叶长长的。”“小树枝是绿色的,大树枝是灰色的。”“树叶摸起来有的软软的、有的滑滑的、有的毛毛的、有的刺刺的”……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树叶和树皮的特点,还发现了树干的特点以及与树枝大小的异同……孩子们还通过已有经验知道了树的作用,如:有的孩子发现种植了大树,我们的校园变得非常美丽。有的孩子知道多种植大树可以释放氧气,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还有的孩子知道了树还可以盖房子、做成木头制品等。

这些由兴趣引发的科学认知在我们的书本和图片中是远远学不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只能坐在教室里被动地看图片中的“树”,没有感官的冲击激发不了幼儿对树的认知欲望又哪里能发现树的这么多奥秘?由此可见“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2.2 观察提问,让幼儿“脑”动起来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的“脑”动起来,对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引导幼儿敢于提出问题。其次,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展开思考,同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地介入和指导,如此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当我们在小树林里散步时,孩子们就被一地的落叶吸引了,我顺着孩子们的目光鼓励孩子们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棵大树落了这么多的叶子?叶子都快掉完了?”在问题的驱使下,孩子们不断思考并讨论,在孩子们的交流讨论后,孩子们有所发现并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树不掉树叶?”“为什么落叶有的一半黄色一半绿色?”……幼儿在问题的驱使下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发现。

在小树林的自然环境里,孩子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不断被刺激,让沉睡的感觉和知觉觉醒,不断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引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在幼儿小树林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萌发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对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教育培养,鼓励幼儿在观察中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 实践体验,让幼儿“手”动起来

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尝试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延迟支持、情景回顾和正面鼓励的指导策略,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有效激发幼儿动手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如:当我们在小树林的小山坡上走独木桥时,突然有个正在走着独木桥的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脚下的树墩哪棵的年龄最大呀?”只见旁边另一个正在走独木桥的孩子说到:“当然是最粗的树墩年龄最大啦!”这时又有孩子说道:“树的年龄要看年轮的!”这时我则运用延迟支持的策略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鼓励其持续探究:“哪种方法才是对的呢?请你们选择一种方法跟好朋友去找一找哪棵树墩的树年龄最大。”孩子们主动分成了小组进行寻找并讨论怎么判断树年龄的大小,有的孩子则是用了卷尺测量树的粗细并记录来判断并寻找年龄最大的树墩,有的孩子则运用年轮的秘密进行寻找,通过数年轮的方法找到了树龄最大的那个树墩,最后我们通过讨论和比较两种方法来判断寻找树龄最大的树墩的最佳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重在激发探究和认识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我们小树林中自然生发的自然科学教育,避免的课堂教育的束缚,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合作探究寻找、合作交流讨论中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了树的年龄这一科学问题,并最终在比较中获得了最佳的解决方法,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总结提升,让幼儿“念”动起来

在幼儿对树进行科学认知,并运用科学方法找到年龄最大的树墩后,教师还应引导幼儿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总结科学探究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认知,对探究过程中的探究对象、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幼儿加深策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活动中幼儿们突然对树木的身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马上提出了要为树木测量身高的要求,孩子们有过测量的经验,于是说出了很多办法,如:用尺子测量、用眼睛看、用绳子测量等。那在我们幼儿并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进行有效测量树木的身高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孩子们马上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运用他们的科学思维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一、用自己的身高进行比较,目测树木的身高;二、选用一根比较长的直树枝做为参考物进行测量,而在对这两种方法的实践探究并记录比较后,孩子们都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问题解决的喜悦。虽然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合的情况,但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是很强烈,很快达成了共识,这样的科学探究精神将带动着孩子们进行更复杂的研究。

如上活动中,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及策略后,便能在问题提出后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思考,提出测量树身高的有效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迁移已有的探究经验运用观察、测量、比较、分析、记录、验证等方法对树的身高进行测量,最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种始于幼儿又终于幼儿的探究过程才是有利于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活动,才能获得影响幼儿一生的科学精神。

3 研究展望

通过小树林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中的集体科学活动做比较,我们发现符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探究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从认知水平上,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即能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思考;第二,从显性与隐性教育目标上,不应是让孩子仅仅去获得一堆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理论等堆砌的科学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认知的进展过程。而在本次关于“树”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小树林自然资源带来的科学知识,更是让每个幼儿在探究树的过程中释放本真,自主探索,自由发现,从中获得了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思维,从而提升了能够影响幼儿一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了真正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人”。

我们将挖掘更多关于“小树林”的主题活动,使科学探究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生发,将小树林资源形成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自然探究中“动”起来,运用我们的科学思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树墩小树林科学
树墩
美丽的小树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快乐的小树林
一比一千六百万
科学拔牙
春天的发言(外一首)
Lovers Lane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