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丽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源,更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根脉。因此,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要求。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只有幼儿教师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科学引导幼儿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树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如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前专业学生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职学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桥梁。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目前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在学期初,笔者及同课头教师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调查问卷》,并对教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5名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融入现状以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和知识储备情况等,问卷可分为5个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情感、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现状、学生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储备,回收有效问卷379份。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笔者发现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课程教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将不同版本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了解现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呈现。目前,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主要有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清华大学版、中国人民大学版等。梳理各版本“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发现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教材中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较少,内容编排缺乏系统性。现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仅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局限在“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这一章节中,其实有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也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增加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容量。其次,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材料呈现出浅表化和碎片化的特点,难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并建立文化自信。如有的教材中只是列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等,但是前后文中缺乏相关的内容支持。并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课堂上获得有关古代文学作品(82.62%)和传统生活经验(80.86%)的知识,其次是与经典历史典故(73.8%)和古代科学技术(67.51%)相关的知识,最后是关于古代哲学思想(61.96%)的知识。因此,教材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系统地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能将具有极强人文关怀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但是,笔者通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教师教学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在回答“你认为自己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灵活运用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吗?”这个问题时,有的老师表示“我对传统文化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感觉内容太多,具体内容不太了解,尤其是关于古代经典的东西,都是文言文,不太好理解”。还有老师表示“只是了解一点皮毛,还不能灵活运用。”可以看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兴趣,但是相关的知识储备较少,还不足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灵活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其次,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如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教师大多通过举例的方法,列举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再具体分析幼儿园相关的教学活动。在访谈中,教师也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存在浮于表面的情况。并且学生问卷中,对于题目“你认为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习中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吗?”有10.0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可以看出,处在信息社会的当代大学生喜欢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他们通过互联网每天都可以快速接触大量信息。因此,教师通过讲授的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不能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将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学前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方面,43.58%的学生表示有所耳闻,但不太了解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4.03%的学生不了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农业历。39.29%的学生对皮影戏只是有所耳闻但并不了解。有同学在回答开放性题目“提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你想到了哪些?”时表示,会想到八一建军节,可以看出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甚至还对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59.7%);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37.03%);还有个别学生表示无所谓(1.76%)和完全没兴趣(1.51%)。如果老师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36.02%)和比较感兴趣(51.89%),但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无所谓(8.31%)和完全没兴趣(3.78%)。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并且非常乐意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低,缺乏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教材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缺乏体系、呈现出浅表化和碎片化的现状,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在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例。目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呈现在多元文化这一章节中,但在“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自我意识”等其他章节中也应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田慧生等学者将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相结合,提炼总结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4个主题和25个要素,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择选指标。这一主题要素指标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如在社会关爱教育这一主题下,有“观风问俗、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和睦邻里、扶残济困、尊师重道”这6个要素概念,可以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社会环境教育”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人文典故、基本常识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呈现在教材中,同时要注意在教材中的位置分布,不仅要注重与正文的内容有机融合,还可以通过资料链接、活动案例和课后练习全面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其次,结合地方特色编写校本活页教材。不同地区都蕴含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各职业院校可以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活页教材,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学前社会环境教育中的一条目标是“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风土人情,爱家乡的人文风貌,感受家乡的变化”,以宁夏地区为例,可以将贺兰山岩画、枸杞文化、回族的民族习俗等内容融入活页教材,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拓宽视野,将个体经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真正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引领者,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并身体力行,才有可能实现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我们应通过培训和创设支持性环境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首先,应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活动。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改善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从培训目的上看,培训不仅仅是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重新建构文化观,使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理念,真正建立起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最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从培训内容及形式上看,不仅要注重通识性培训,还应增加体验式研修。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是几次讲座、或读几本书就能一下子提升,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除了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在情感上引发教师的共鸣。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长效保障制度,为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创设支持性环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需要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尽管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但也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可以组建专门负责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职能部门,建立长效保障制度,在统一规划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为教师的教学的过程提供全面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但是,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引导学生思考体悟较少。为改变这种现状,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由专门负责传统文化教育的机构统筹规划,按照不同专业的学科、学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整体设计。校内除了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可以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读书会、文艺展演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要注重校内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和氛围的营造,学校还要加强与校外相关组织的合作,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具备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公共文化机构、民俗体验园和实践教育基地等,与这些机构一起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应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近几年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化学习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安静听”变成“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资源库建设结合起来,利用超星学习通、宁教云和腾讯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初对资源库进行初步的建设,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校内与校外融通,最终使资源库实现跨年级、跨学科和跨地区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高职师范类院校文化育人能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迫在眉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是当下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对现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要素,加大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并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改善教学方法,最终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