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悠悠 熊 俊 洪恩四 潘亚政 赵江伟
(1.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意义重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当前,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示我们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满足人类健康需求起着重要作用,启发临床医生在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人文关怀。医者无德,不堪为医。中医院校作为医学生与临床医生的有机衔接点,不仅要承担指导医学生的专业学习责任,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的医学发展协同并进,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2]。
2016 年12 月2 日,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第一次见诸报端。“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思政”是教育的重点和关键[3],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4]。将课程思政化,勘探课程中真善美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课程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5]。其突出了课程建构精神的育人内涵,提出了“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以及“立德”“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发展观,是课程理论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阐释[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中医学子思想观念呈多元化,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也很强。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其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易受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不利于塑造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课程思政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导下,塑造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医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方能够客观看待外国文化,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8]。
2.1 课程概述 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孕育下,针灸应时而生。不同于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它代表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信仰、东方思维和文化底蕴。针灸是古人在大量的实践观察后,用经验和教训构建的知识体系,凝集了他们的心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针灸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文化沃土。它是以针灸基础理论为框架,针灸作用技术为主干,针灸临床应用为核心,观察运用针灸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针灸具有治疗疾病适应证范围广、简便效廉、绿色环保、经济安全等特点,在保卫我国人民群众健康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9]。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10]显示,针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疗法。实现针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对针灸人才的培养[11]。
2.2 课程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塑造新青年的精气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12]。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医针灸人才,是医学院校的使命[13]。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临床学生应当熟悉掌握针灸学。名医冉雪峰云:“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品德为先,学问为后,中医学子理当提升道德修养。历代针灸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实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不朽的瑰宝。身为新时代的针灸后继者,我们不仅应当珍惜他们所留下的物质财富——丰富的针灸理论,更应当继承他们的精神财富——高尚的医德修养[14]。名医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开展针灸学课程思政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有效措施,旨在深度挖掘针灸学课程中生动有效的育人因素,于传授医学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中穿插讲述古代针灸医家的生平传记和行医记叙,实现古代和现代的交流,让学生们走进针灸,理解针灸,认可针灸,激发医学生对针灸前辈的仰慕之心并产生共鸣,增强医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为成就新时代的针灸大家做出铺垫[15]。
2.3 医学现状 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医学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识与技术体系,核心是把人类健康放在首位,这与党的根本宗旨不谋而合[16]。临床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中医学生作为中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个人品德有利于其顺利开展医务工作及避免医患矛盾,因此医德教育应当贯穿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17]。然而,当前高校面临着高度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观念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的教育现状[18]。传统思政课程单调乏味,诚然不能否认其对医学生一定程度上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但医学生在一味填鸭式的被动教学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对思政课程的意兴阑珊[19]。《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提示我们医生不仅是患者身体健康的保卫者,更是他们精神健康的守护者。近年来,医患之间出现的矛盾与纠纷,与医生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无关系。
3.1 课程思政首在于师 孔子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肩负着培育其品质、塑造其正确价值观的职责[20]。医学生由学生过渡为医生这一重要时期,在掌握为学之理的同时,为人之道也不容忽视。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身为最前线的教育实施者,大学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各大医学高校的教师普遍都来自非师范大学,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故教师应当首先教育自己,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调整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知程度,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武装自己。在教授中医针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和国际上针灸与思政相关的时事新闻,紧跟针灸发展的新时代步伐,并与学生课上课下多沟通和探讨,规避课上“紧跟思政”,课下“毫不相干”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设置学习小组,鼓励每个小组自主查阅并分享书本中与思政因素相关的资料,轮流进行PPT 讲解和学习讨论。打破以往“你教我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引领师生及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打造“百家争鸣”的课堂,点燃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热情[21]。
3.2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前检验高校的工作是评估“立德树人”成效的一种方法[22]。因此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助于考察课程思政对于针灸学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在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帮助下编写问卷,制定出2 份线上问卷。学生的题目主要围绕师德师风、对针灸学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对针灸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与建议;教师的题目则以学生为重点,评价学生对针灸学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自身对针灸学课程思政相关的了解程度。以在线答题的方式,获得师生的课程参与度、认可度和意见。如此,不仅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缺乏的医德医风,从而在今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针灸学课程思政建设出现的问题[23]。
3.3 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对针灸学课程而言,针灸基础理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针灸作用技术与临床应用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延伸[2]。通用的育人因素包括爱国精神、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而富含针灸特色的育人因素,则是立足医德实际,提取课程中关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发挥针灸医家的“正能量”,把冰冷的知识转变成为温暖的“人学”[24]。如基础理论中腧穴名称的穴名内涵,作用技术中“治神”“守神”的重要性,临床应用中通过针灸平衡人身整体阴阳的作用[10]。将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有形的针灸理论知识中,加工成学生感兴趣的影像音频、文学作品以及古代诗词等,打造有爱、有温度、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带领学生深入感受针灸的特色和文化魅力,产生知识共鸣[25]。加强浸润式教学,让学生们分别充当患者和医生,再现针灸医案中医生接诊患者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先辈们的仁义之举,从不同角度感受医德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产生情感共鸣。在世界普遍重西医轻中医的时代背景下,阐述针灸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和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了解针灸的国际化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针灸的信心和底气,产生价值共鸣[12]。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26]。
3.4 创建共享共用的课程思政共同体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手段是教学新形式的重要创新。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大医学高校可以创建一个基于因特网的共享共用的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实现优秀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医学高校之间资源均衡发展,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局面。具体实施如:学校可将优质的针灸学思政教育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授课教案上传至信息平台,教师之间可在信息平台创建一个云小组,不定期进行思政教学上的交流与学习,学生们可在平台上学习其他学校的针灸学思政课程,及与外校的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27]。
2021 年6 月18 日,“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 共同守护人民健康”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难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中医药教育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8]。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不可分割[29]。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藏更是责任,针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家宝”,面对世界与国人的质疑,其守正创新、传承发展需要我们有迫切感。阔步走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征程上,高校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立足国家教育实际,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知识传授体系[30]。实施“思政教育+针灸学”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根本目的是激励中医学子认真学习先辈们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知识技能与高尚品德,珍惜祖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接好针灸这一接力棒,在守住针灸物质财富的同时守住针灸的精神财富。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独特优势,针灸的有效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针灸、接受针灸、运用针灸,针灸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及影响越来越大。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我们应当借着这个势头,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与融合,增强医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为针灸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为探索针灸发展新局面凝聚奋进力量[31]。这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道阻且长,因此需要各大医学高校、高校教师以及中医学子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助力针灸于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在实践中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