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源
(本溪市明山区三农工作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猪喘气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支原体引发的高度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气温骤降是此病产生的诱因,通过鼻腔、咽喉分泌物传播,在通风不良、养殖密度大的情况下极易蔓延。该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饲养人员忽视;在该病的后期,病程较长、易反复、减慢猪的生长速度,影响饲料转化率。此病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猪场,通常情况下致死率不高,但是产生继发性疾病时,死亡率较高,因此,务必重视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工作。
猪喘气病在每个季节都存在发生的可能性,此疫病在昼夜温差大的冬春两季发生率较高。此病传染性极强,对妊娠后期母猪、断奶仔猪、哺乳期母猪和体质较弱的猪危害较大。无症状携带病菌的猪和发病猪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猪的咳嗽、呼吸、饮水与采食过程中,病原体在健康的猪群内持续传播,染病母猪通过胎盘传播给后代。此外,猪群拥挤、通气不畅、舍内潮湿,此病发病率较高。一旦养殖场发生疫病,会扩散到整个养殖场,且难以短时间内根除。
根据喘气病的病情发展时间与表现形式,可以将猪喘气病分为急性、慢性与隐性3种类型。
急性型猪喘气病是指病猪呈现突发性、急性发病的状态,临床症状明显,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咳嗽、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鼻翼扇动、泡沫性鼻涕、发热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窒息而死等情况。
慢性型猪喘气病则是由急性型猪喘气病发展演变而来,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疫情难以治愈和控制。慢性型猪喘气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涕等,以及长期消瘦、生长迟缓、毛色暗淡等慢性萎靡症状。慢性型猪喘气病对猪群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均有很大影响,应重视对此疫病的防治。
与急性型猪喘气病相比,隐性型猪喘气病临床症状较轻,但病程较长,容易演变成慢性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口吐白沫、体温升高等。病猪表现出慢性呼吸道病症,但临床症状比较轻微,易被忽视。
通过对病猪进行解剖发现,肺部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水肿、充血、增重和变质,同时肺泡内也会出现浆液性渗出物。而且,在患猪的肺泡壁上,也可见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病变。此外,在猪喘气病的胸腔积液中,常常可检出大量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同时还可检测到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对猪喘气病的临床诊断,可以通过观察生猪的表现进行判断,但是其呼吸道症状易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相混淆,诊断过程中,需将几种疾病特征进行鉴别。
猪肺疫的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犬坐姿喘气,呼吸高度困难,咽喉部肿大,体温约40℃,食欲下降,依次出现干咳、短咳、湿咳,一般情况下病程为1~5天,死亡率较高。生猪喘气病时体温与采食正常,以咳嗽为主。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发的一种生猪传染性疾病,育肥猪与母猪为病原菌携带者,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患猪腹式呼吸,发病突然,食欲减退、咳喘、跗关节和腕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导致病猪突然死亡。
此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发的一种生猪传染性疾病,各个季节皆可发病,通过带菌病猪打喷嚏、咳嗽排出的分泌物进行蔓延。病猪体温一般在40~42℃,呈犬坐式,拒绝采食,呼吸困难,口鼻处有泡沫样的分泌物,耳、鼻、口与四肢皮肤发绀,呈深紫色,严重者发病两日内死亡。喘气病感染的病猪,发病初期表现为咳嗽,体温正常,死亡率相对较低。
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与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病猪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病猪不能只依靠西药进行治疗,虽然其短期效果佳,但不能根治此类疾病,且使生猪易产生耐药性,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既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对猪喘气病的西药治疗可采用卡那霉素,对于病情较弱的患猪,注射1次/天,用量为3.5万 国际单位/公斤 ,病情较重的猪注射2次/天。若病情更为严重,使用卡那霉素联合土霉素油剂联合治疗。可使用剂量为30毫克/公斤的盐酸土霉素,对患猪进行连续一周的肌肉注射,若病情严重,延长注射时间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2毫升/公斤盐酸多西环素对患猪进行治疗,注射1次/天,连续使用4天后,效果良好。
通过给患猪投喂中草药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具体成分为甘草、马兜铃、紫苏各30克;葶苈子、大青叶、金银花、远志各40克;瓜萎、忍冬藤、杏仁肉、贝母、地龙各50克,研磨成粉末状后与饲料混合,添加适量的蜂蜜进行投喂。10公斤之内的仔猪,中药剂量为20克,每日投喂两次中药,连续7天可以有效治疗。根据病猪的日龄、体重等情况,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为了降低猪喘气病的发病概率,从种源上解决造成该病的原因。有条件的生猪养殖场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避免因引种不规范造成喘气病的引进,若必须引种,一定要加强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隔离饲养30天后,确保种猪未发生过猪喘气病,进行混合养殖。
预防猪喘气病,应从生猪科学饲养管理入手。猪喘气病多发于干燥寒冷季节,饲养人员要树立科学防治的理念。首先,根据季节的变换确定不同的养殖管理方式,避免日龄不同、来源不同的生猪混养,合理控制圈舍养殖密度,适当提升猪舍温度,合理调控圈舍内空气湿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排除有害气体,降低喘气病流行的可能性。其次,饲养员要定期清洁猪圈的卫生,做好消毒处理,及时清理猪圈内的粪便、分泌物与污染物,为生猪营造健康整洁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菌的滋生。在生猪进入圈舍前,使用10%~20%的生石灰或1%~3%的烧碱,进行喷洒消毒;生猪进入圈舍后,管理人员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每周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最后,在饲料投喂的过程中,参照生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科学搭配饲料,投喂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青绿饲料,提升猪群的机体抗病能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适当增加生猪活动空间,提升生猪体质,降低患病概率。
疫苗免疫对生猪安全起着保护屏障的作用,按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避免猪喘气病的发生。为仔猪接种喘气病兔化冻干苗,种猪需多次接种疫苗,在配种前需接种疫苗。在接种兔化冻干苗的前后1个月内,禁止给猪群投喂抗喘气病药物,否则影响免疫效果。
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使猪喘气病的发病率增加,通过优选种猪、科学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以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减少养殖户损失,保障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