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论争中走来:马克思的科学论战与马克思主义的领政经验

2023-04-16 01:51:25张禹石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论战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张禹石,邸 欣

(1.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607)

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和诞生,也是与一切敌对思想激烈论战的全过程。这些代表资产阶级和个人利益的、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错误与阴谋思想被正义的镰刀一个个挫败在真理的面前继而被人民所弃。马克思始终高擎批判的旗帜同各种谬误进行着交锋,从青年黑格尔派到伯恩施坦派,中间穿插着数个机会主义的派别,在“团结人民群众”的广阔战场上,错误思潮从未真正胜利过。经过数十年政治与思想上的战斗揭示了一个真理:谁是真正从解放人类并获取自由这个立足点出发的,谁就会赢得人民,继而赢得未来。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归因于历史环境与自我觉醒的双重作用

19 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类先进思潮面临时代挑战而产生严重困惑的条件下,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需要应运而生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

工业生产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不断斗争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历史舞台上出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这一切都促使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基础愈发牢固。

政治方面,1848 年以前德国还没有政党,有些地区还没有成型的宪法,各种政治思想同经济集团的行为分散在不同的轨道上,社会上主流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五个主要流派:保守主义(盖尔拉赫兄弟、斯塔尔、亨格施坦贝格和利奥等)、政治天主教派(巴德尔、亚尔凯和德林格尔等)、自由主义(达尔曼恩和罗特克等)、激进主义(青年黑格尔派)和萌芽时期的社会主义(路德维希·伽尔、海涅和甘斯等)。

经济方面,法国革命刚结束时,德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经济并不发达,全部人口有四分之三靠种地来生存。但依靠市场的操控作用,德国经济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快速发展。相比其他地区,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省在社会的沉浮中跟紧了改革的步伐,因而在打牢经济基础的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人口随着工业的发展也迅速增长起来,人类解放了思想并受到教育,逐渐看到人口剧增所带来的利润可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刺激着工业发展,贸易获得了发展的十足便利。

文化方面,各种学派、各类思想交错纵横,百家争鸣是当时的文化态势。既有费希特和谢林等对康德遗留问题的继续讨论,也有罗特克这样的自由主义者继承法国18 世纪理性主义思想家们的信仰所进行的不断宣扬发展,还有黑格尔学派左翼、右翼和正统之间的分裂[2]。几乎每个流派都有自己对于社会革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观点,他们对宗教、社会、国家、教育、道德、哲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思考,并在不断的争论中丰富和发展。

社会方面,这种由农业压缩和人口剧增所推动的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诸多变化,占据公职并控制着军队的大土地所有者尽管同城镇行政的控制权相剥离,但仍享有某些封建特权,也就导致了工业发展的真正受益者是中产阶级的现象和事实。快速的社会变迁给来不及反应的广大人民带来的只是不断减少的工作机会和薪水,社会固有的稳定模式被打乱,人口急骤流动、阶级对立凸显。这些都为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无尽可能。

(二)马克思的思想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形成

1. 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两段跳跃” 。马克思也不是天生就自带流派的,转学这一契机使他接触到了思维同样开阔的青年们,他也因此成为一名青年黑格尔主义者。这种身份的特征在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论离婚法草案》及《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几篇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清晰[3]。在《莱茵报》工作的最后时间里,马克思已经对黑格尔哲学表示怀疑并陷入苦恼[4]。费尔巴哈的作品将马克思领入了一个新的思想轨道,并促使他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著作。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萌芽则开始凸显[5],上述的作品见证了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信仰的“两段跳跃”。

2. 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三段历程” 。恩格斯世界观的最终形成过程和马克思的转变路径“同果不同源”。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到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经历了“不莱梅时期”“柏林时期”和“曼彻斯特时期”三段历程[6]。一系列文本与实践记录了他在英国期间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从文本上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中,他论证了英国的阶级矛盾和关系,提出了社会革命的任务,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并初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时代使命。从实践行为上看,他深入人民,洞察了一系列真相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与关系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根源,提出了无产阶级打破反常关系获得自身解放的方式[7]。

3. 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英雄惜英雄”的恩格斯同马克思在巴黎达成了契合,两位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不朽导师从此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和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面同资产阶级思潮和机会主义进行思想论争[8],一面又在这些论争中蕴蓄和完善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借鉴价值的宝贵精粹。《神圣家族》中对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行径展开了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阶级与国家[9]、意识与存在、共产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学理性描绘。《哲学的贫困》中提出了劳动力的性质概念,论及价值、货币、工资、利润等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中进一步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中系统地完善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一系列思想精粹和理论发现揭示了矛盾,阐明了真理,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0]。

二、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主义论战之索解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性要求。马克思主义高擎批判的旗帜从人类的现实困境出发,立足无产阶级立场同披着“追求人类解放”外衣的思想与观点进行着激烈的思维批判和现实交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论战

1. 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由民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做出无神论和资产阶级革命荒诞结论产生失望的结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现了马克思摆脱了黑格尔哲学的羁绊[11]。由于布鲁诺·鲍威尔和卢格等人向反动且保守的姿态转变,以“自我意识”代替“绝对观念”,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夸大哲学批判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通过科学论证历史的创造者而与其清算。

2. 同“真正社会主义”的论战。莫泽斯赫斯、克利盖等人以一种甜蜜、温情式的麻痹思想使广大百姓深受荼毒。这种以博爱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竟臆想通过把贫困的无产者改变成小私有者来解决一切社会矛盾。面对这种庸俗化的空想社会主义同唯心主义结合的思潮,马克思在《真正社会主义》和《反克利盖通告》中对“真正社会主义”这种虚伪的“人性”“理性”和“博爱”进行了揭露[12]。

3. 同蒲鲁东主义的论战。蒲鲁东主义所倡导的“和平改良”,企图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对资产阶级统治进行“过渡”,在《贫困的哲学》一文中极力散播改良主义思想,大肆鼓吹利用“交换银行”和“互助组织”对生产者发放无息贷款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从而建立“普遍正义”的理想王国。蒲鲁东的理论观点堪称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法典,更是科学上的欺诈和政治上的逢迎。马克思通过《哲学的贫困》一文驳斥其反动空想,戳穿了蒲鲁东解脱资本主义灾难的方法本质是维持和巩固个体小生产者以保护资本主义制度,是臆想的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解决方式。

在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的流派展开斗争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3],并且通过斗争的实践,团结、带动和帮助了各国工党组织,《共产党宣言》的轮廓逐渐清晰。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论战

随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德文单行本的出版,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得以全面论述,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和阻碍工人运动发展的理论得到致命抨击。面对二月、三月革命中不断涌现的新冒牌“社会主义”流派的肆虐,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1. 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论战。《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展开了批判[14]。这个派别旨在宣传推翻专制制度的重要性而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区别落在此处。然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是加强了的军阀官僚机构,集中和剥削依然存在。马克思驳斥了这些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理论,揭露了其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危害性。

2. 同工联主义的论战。英国工人运动中的工联主义是一种极力反对政治斗争的资产阶级思想,它的产生与英国工业的垄断地位有很大联系。资产阶级威逼利诱了一批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分子,使其充当英国资产阶级压迫爱尔兰人民的帮凶,成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打手”。于是出现了“工人贵族”这一阶级,极力宣扬“以守为攻”的不抵抗方针,妄图将工人变成资产阶级永远的奴仆。这种情况一度导致了18 世纪60 年代英国人民在普选权斗争当中的失败。这种贩卖活动破坏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工联领导人的机会主义立场,揭示了机会主义领导下的不实本质。洛桑大会后,英国工联领袖奥吉尔被撤销国际总委员会主席职务。在同工联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针对爱尔兰民族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唤醒民族解放意识的特殊任务,堪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表现在民族问题上的典范,并对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同拉萨尔主义的论战。拉萨尔在工人中极力宣传改良主义观点,把普鲁士君主国说成是超阶级的,宣扬无产阶级想成为自由企业的主人可以依靠“国家资助设立生产协作社”的方式以获得经济上的解放。从拉萨尔派一露头,马克思就与其进行了斗争,他斥责了拉萨尔企图依靠俾斯麦政府建立生产协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的想法。拉萨尔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依然企图使工人支持由普鲁士领导的自上而下实行统一的反动道路,并多次在同俾斯麦政府的密谈当中表示支持政府的统一政策。针对拉萨尔的背叛行为,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等坚决捍卫了革命道路,共同抗击了俾斯麦政府的暴力政策,也反击了拉萨尔这个“俾斯麦的社会主义者”。

4. 同巴枯宁主义的论战。巴枯宁主义是第一国际内部具有极左面貌的危害性敌人,通过拼凑蒲鲁东和圣西门等人的无政府主义与空想主义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隶属于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观点,而实际上是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中陷于绝望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巴枯宁主义者打着反权威主义的旗号,极力反对任何国家和权力,甚至断言国家是创造资本、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起因。巴枯宁主张进行社会清算以达到废除一切国家的目的,以无政府的联邦主义及各种自由社团,通过自下而上的联合来替代国家政权。巴枯宁主张废除继承权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斥责了巴枯宁的反动观点,纠正了消灭私有制的关键问题。巴枯宁企图破坏第一国际的阴谋就此第一次失败。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巴枯宁分子极力歪曲巴黎公社的性质,提出以联合的和自治联邦来替换国家的思路。马克思以“消灭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并不同于消灭集中制”予以驳斥并揭穿巴枯宁主义者拯救资产阶级专政的真实目的。巴黎公社失败后,巴枯宁分子与国际反动派联合诽谤中伤第一国际和马克思,企图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离开公社的经验而走入歧途。在伦敦的代表会议上,马克思再一次驳斥了巴枯宁分子巴斯特莉卡和罗宾的关于拒绝政治斗争的谬论并谴责他们的宗派活动。随后,恩格斯和拉法格在第一国际最后一次大会上,用各种证据对巴枯宁主义危害国际的罪恶行动最后一击,巴枯宁被第一国际永久除名。

5.同杜林的论战。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组建以后,杜林把庸俗唯物主义马赫的唯心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描绘了一个实伪的“改革社会主义的新体系”,编造了一系列关于“公平、正义、平等和博爱”的神话。并妄图借快速发展起来的科学之势,大肆宣传他“高超的胡说”,从自然科学领域麻痹人心,妄图以此协助他提升自身的政治与文化地位。德国党内的一部分右倾机会分子趁机抓住了杜林的新体系,鼓吹放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从根本上推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恩格斯意识到了杜林这种危险的反动思想,通过一系列文章(合集为《反杜林论》)与杜林展开论战,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

6. 同伯恩施坦右倾主义的论战。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中,以伯恩施坦为主的右倾机会主义纲领试图将革命的目标从终点转移到阶段任务上[15],用微小的进步替代大步的改革,“避免共产主义的要求过高同资本主义谈不拢”。伯恩施坦鼓吹和宣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是严重自欺欺人的行径[16]。这就是后来伯恩施坦所宣布的“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的初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伯恩施坦派进行激烈斗争的同时,指出了摆在工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即阶级斗争的道路。伯恩施坦的这种投降主义行径完全背叛工人阶级的意志而逢迎敌对阶级的政策。伯恩施坦集团被摧毁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纠正了德国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工人阶级对俾斯麦政府的斗争。当伯恩施坦卷土重来后,列宁高擎战斗旗帜进行了20 余年的战斗,最终粉碎了他的修正主义幻想。

三、马克思主义领政经验的当代鉴戒

在思想论争的炮火中走来的马克思主义为后来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斗争留下了一面熠熠璀璨的精神旗帜,指引着人类的解放、革命的方向和未来的世界。上述社会主义的派别和思潮大都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领导了工人群众的革命斗争。但是这些政党和组织又都程度不同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现实诉求,都受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物质条件的制约,政治上都还不成熟,群众基础也比较薄弱,都面临着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和提升革命化、群众化的迫切任务。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源”,马克思主义的各国的后继者们,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流”。10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过时代检验和炮火洗礼,为领导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提出了咨以鉴戒的宝贵经验[17]。

(一)遵循科学引领

遵循科学引领是一种态度,共产主义的实现不能靠空想,要靠实践,而实践则需要有方向。马克思主义为世界寄希望于共产主义的国家和政党提供了方向,但每个国家和政党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的同时,集人民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创新,并以此为兴邦治国的意识形态与根本指导理论。青年黑格尔派就是以“自我意识”代替了“绝对观念”,站在了唯心主义的立场自欺欺人;蒲鲁东主义也正是妄图通过臆想的“交换银行与互助组织”的方式解决阶级之间的问题,他们最终才在同科学的论战中被历史所弃。遵循科学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党的创新理论由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而来[18],是保证党的科学引领路线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希冀、时代发展的高度需求相契合的必然选择。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是党和国家提升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着眼点,百年以来,党的发展历程证明,遵循科学引领是党的历史方位同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所共同决定的,必须科学提高人民素质、科学提高执政效率,才能克服弊端,完善体制。

(二)坚持民主决策

“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百年以来,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几十人的党组织在国民党的围堵封锁下开展工作,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从民主革命时期的艰难前行到伟大复兴长征之路上的乘风破浪,这些都是我们党紧密依靠人民所取得的成绩。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应该牢记“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一旦脱离群众,就不能做到民主决策,不能准确倾听14 亿人民的呼声,更不能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我们党历来重视自身反思,在历史上,我们有几次脱离群众的情况发生,也有一些背叛群众的“公仆罪人”,但是我们在反思中纠正了这些问题并探索出了适合我国的解困路径。在党的百年执政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倾听群众的声音,也学会了如何为群众服务,更学会了革新和优化执政方式,并赋予其时代特性以作为决胜治理现代化的秘诀。民心向背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坚持民主决策,在厚积国家能量的孕育时期高度重视人民的作用,做到社会主义民主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才能在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认可度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推进依法执政

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个东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探索与治理优化中取得极大成效的进步史。将依法执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并轨是我党执政思想的变革目标。法治思想的全面渗透,是坚持党的主张在法治轨道上合理运动为国家思想的必然选择。依据法治思想来执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步入新时期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执政方式。平等的法律,是规范执政者与国家公民的共同准绳,回顾在共产主义历史发展中“惨败”的政党和政府,无论是工联主义的“帮凶”行径,还是拉萨尔主义的“叛徒”行径,都不能逃避灭亡的结局,追根溯源,他们的失败同执政党与法治的背离有极大关系,要时刻保证国家权力的目标是为人民谋取合法权益。只有党自身践行法治的概念,才能在依法治国中,在广大百姓的头脑里树立好法治这面旗帜,才能更好地捍卫宪法的庄严,以法为纲,以法为令,依法执政。唯有如此,国家的现代化治理才会同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同在一条轨道之上,党在人民心目中“说话算话”的权威形象才能深入人心,也就能够更好地赢得百姓的信赖。

(四)强化权力制约

执政党有着很大的权力,权力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的政党,因此,必须监督权力的使用区间只能用于为人民谋求最大利益,而绝不能被其他利益集团所盗用。党历来重视权力的监督,从土地革命时期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也要看到,在近百年的建党管党过程中,党内依然有一批敢于触碰红线的“国家蛀虫”在窃食着党和人民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纪党规的持续性监督,查处一系列违法犯罪的党内外“苍蝇和老虎”,出台相应规章制度,对强化权力制约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这样的一系列理念、原则、制度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在广大百姓的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更加深受百姓爱戴。权力的制约不是一朝一夕的抽检,更不是定时定量的作业,要融汇于党执政的各个环节和时期里,持续性地走下去,要衡量好党与人民的共同利益,经受住脱离群众、丧失活力、监督失控等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党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博弈中赢得人民的支持。

(五)统筹全面、与时俱进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压迫和误解中走来,创造今日之中国,就是因为党能够坚持统筹全面、与时俱进,能够科学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中补齐各类短板,从人民群众中获取不竭的力量源泉。而今,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关乎民生之本,全面提升更是要拓展到每个领域。百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面前不断书写把“不可能”变成“能”的奇迹。党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世界惊叹的画卷:抗震救灾,我们有惊人的执行力;科技研发,我们有伟大的创造力;脱贫攻坚,我们有动人的感召力。党团结群众创造民族伟业的全过程和面面俱到的协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在未来无数个百年里,党更要坚持统筹全面,提高自我革新的能力,持续提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每一张时代答卷上书写自信的答案,以国家发展的现实效果来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结 语

任何一个政党成长为执政党,任何一个主义上升为人民信仰,都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云历程,还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发展的激烈论战都向人民证明了,唯有经历如此辗转后还依然璀璨与耀眼才能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党的百年发展中被注入了新的灵魂,它是科学的,是时代的,更是万众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高擎批判的旗帜始终走在百姓前面,在劈波斩浪中不断把握新的历史时势,就是本着一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初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一举一动关乎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是从马克思主义接过来的一面彰显时代内核的人类解放旗帜。过去百年,马克思主义从论争的炮火中走来,中国共产党从硝烟的战场中走来,未来的无数个百年,唯有握紧理论武器,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才能在彰显本色中凸显自身实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战经验,为当代提供了宝贵鉴戒,在中国的接力下,必会将红色的火把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猜你喜欢
论战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觉醒年代的一次公开论战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曹刿论战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党史文苑(2016年11期)2016-09-10 07:22:44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