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满族为例

2023-04-16 01:24姜金月邸晓蕊
西部皮革 2023年5期
关键词:满族服饰少数民族

姜金月,邸晓蕊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在不同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地域差异是最主要影响元素之一,从古至今,我国服饰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绚烂多姿的色彩,同样也是不同文化习俗、社会发展情况的思想折射,受到不同地域传统文化、历史条件、地理要素的熏陶和影响,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社会意识,逐渐形成了差异明显的少数民族服饰地域特色。因此本文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特点,深入探究少数民族服饰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我国地域广阔,56 个民族共同创造汇聚了绚烂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55 个少数民族各有其独特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财富,其中少数民族服饰是逐渐从古代服饰进一步发展或演变而来的,在传承过程中保留了众多少数民族特色,例如服饰原料、款式、花纹、图案、制作工艺等等,都或多或少地留存不同少数民族的典型风格和特点。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区域少数民族占比更多,其中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特点,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即使为同一民族,但由于所处支系不同,其主要服饰形态也呈现出一定差异,与此同时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理要素、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环境、审美情趣等等有极大差异,进一步造就了不同民族独特的服饰风格[1-2]。

2 少数民族服饰中地域差异的体现

2.1 图形纹样

不同少数民族在服装图案风格方面有较大差异,大多体现了本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不同图形、图案纹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也都有源头,可以追溯与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例如我国土族在服饰纹样方面以刺绣为主,很多土族少数民族妇女尤为擅长刺绣,并综合应用彩线和不同颜色刺绣丝线,进一步诠释土族的地域特色,其中盘绣是该民族特有的刺绣技术类型,并没有在其他少数民族出现。除此之外,远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彩陶中出现的圆点网纹、波纹、菱形纹、回纹等纹样也可以在土族刺绣纹样中得以发现。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图形成为了诠释区域差异的主要元素之一[3]。再如,蒙古土尔扈特妇女会在陶耳其克帽子上绘制火形图案,喻示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苗族在服饰传承中将苗族古文字符号作为服饰图案进行刺绣,同时也在服饰花纹中进一步阐述民族战争、发展迁徙的历史。

2.2 色彩运用

在传统服饰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成了民族服饰的典型符号之一,不同民族在服饰色彩运用方面都有其独特规律和色彩运用的禁忌,因此色彩符号本身逐渐成了地域差异的最主要体现之一。例如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清新淡雅为主,例如蒙古族将白色视为最尊贵的象征,白色也在该民俗中象征着美好的祝福与纯洁,而蓝色是蒙古族认定的永恒之色,象征着蓝色的天空,因此很多蒙古袍中会应用蓝色作为主选颜色或配色。另一方面,个别少数民族在色彩选择方面更加倾向于庄重深沉,例如满族传统服饰以白色象征吉祥和平,而哈萨克族的少数民族服饰黑色象征着大地或哀伤;鄂伦春族在日常服装中大多用黑色、红色诠释本民族尊贵象征和英雄主义色彩;而朝鲜族也称为“白衣民族”,以白色象征纯洁、善良。再如,聚居于青海地区的土族妇女大多会在衣袖上用红蓝绿黄白进行拼接,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了不同事物,如太阳、蓝天、土地、谷类、乳汁等等,其中蕴含着浓重的感恩之情和少数民族特色。由此可见,在民族服饰色彩方面,不同民族也有其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无论是在封建王朝统治阶段还是少数民族发展时期,色彩符号都可以成为影响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重要符号。

2.3 服饰风格

不同民族需要平等交往,而服饰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互通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不同民族而言,服饰是最有利于区分民族身份的标识之一,例如蒙古族、回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甚至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都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如云南地区彝族虽然整体服装风格款式近似,但是在刺绣纹样、围腰、披风装饰等方面却各有不同[4]。少数民族大多将祭祀祖先或神灵、庆贺丰收等主题,体现于少数民族服饰或饰品纹样之中,进而造就了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风格。例如聚居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外部生活环境大多为青山绿水或重峦叠嶂,因此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更加倾向于优美、细致、飘逸、灵动,如苗族民族服饰中有百褶裙,确保女性能够灵活活动,裙摆轻盈。

3 少数民族服饰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满族为例

满族从公元前16 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直至明代末年确定名称,满族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早至三千年前肃慎人就是满族的最早先人之一,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和文献资料中都有肃慎族的后裔,如女真人等等,他们都是满族的先人之一。从肃慎人到女真人,满族实现了多次分化与民族融合,最早时期的肃慎民族大多聚居生活在长白山、松花江一带,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政治原因影响,民族自然迁徙,主要分布于我国当前黑吉辽三省区域,其中辽宁省人口最多。

3.1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3.1.1 地貌形态影响下的骑射特点

满族长时间在我国东北区域活动,而这一地区地理环境异常鲜明,不仅有草原地貌,同样也有山水交错和平原地貌环境,此类多种地貌形态兼备的特点使得满族呈现出相对丰富的民族发展特点。例如很多农业民族会以种植业为主,而游牧民族以放牧为主,满族则汇聚了狩猎为核心,同时也从事农耕和畜牧业,为山林民族类型。在“白山黑水”之中,满族先人世代狩猎,骑射成了满族先人日常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在服饰特点中,为了进一步适应东北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地理发展需求、骑射生活需要,逐渐演化为便于骑射的服饰特点。例如满族人的袍褂大多为“马蹄袖”,整体剪裁简单大气,圆领、左衽、束腰、窄袖,与狩猎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人们骑马射箭时可以直接搭弓射箭,避免袖口过大而影响射箭的反应力。另外满族人服饰饰物同样也与他们的狩猎生活息息相关,如满族人出门大多腰带系小刀、石子带等等,此类物件和饰品都是与打猎相关的饰品物件类型[5]。

3.1.2 寒冷气候的服饰御寒特点

满族与我国东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导致少数民族服饰有较强的御寒特点。满族生活区域为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气候寒冷,温度较低,为了抵御严寒,服饰的保暖性效果尤为重要。满族人在服饰特点中,从头至脚都有较强的防寒措施,如冬季时期的暖帽和夏季时期的凉帽,既保护头部,抵御严寒,也可以在夏季实现头部通风。另外很多满族妇女会在脖肩系围巾,从脖子后向前围绕,搭在前胸,其中一端掩至前襟,整体风格美观大方,同时兼具保暖作用。与众多寒冷地区的少数民族类似,兽皮成了满族冬季服饰的原料之一,人们在猎获野兽之后,会将其加工为保暖防水的服饰,如虎皮、熊皮等等,兽皮服饰的防寒效果更好。

3.2 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

3.2.1 封建统治因素

满族是我国最后一个统治封建王朝的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因此满族服饰成为我国服饰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环。满族民族服饰不仅仅是该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同样也是封建统治时代区分不同人口社会地位、维护和强化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当满族成为中原大地的统治者之后,我国原有的服饰文化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直至乾隆时期满族传统服饰,特别是官员品级与纹饰出现了最为明确的区分,例如不同品级的官员服饰可以纹绣蟒袍,但蟒的数量也要根据官员品级进行区分,官服下摆则纹绣山水图案,以天蓝色作为主色。除此之外,清朝时期对于文官武官官服中的方形补子、纹绣图案进行严格划分,帽子也成了标识不同官员品级的参考元素之一。

3.2.2 经济作物的种植

元代以前,我国大多以丝绸、麻、葛作为服饰的主要原料之一,元代和明代之后随着棉花的大量种植,棉成了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清代时期,棉花作为经济作物广泛栽种,棉花价格相对便宜、实用耐穿,成了满族人日常制衣的主要原料之一。除了棉花以外,桑蚕的养殖水平显著提升,丝绸产量尤为可观,很多满族贵人会以绫罗绸缎彰显自身高贵地位。因此受到经济作物种植因素和种植条件、种植规模等的影响,满族服饰面料出现了一定差异和变化[6]。

3.2.3 独特审美观念

受清代统治观念影响,满族的审美观念相对独特很多,满族女子更加崇尚瘦、小、美,直接将衣服袍褂设计得相对窄小、紧凑,领口精致,袖口狭窄,腰部则紧紧贴紧腰身,但是衣袍的下摆放松,呈现“大底摆”,此类服饰特点让满族妇女袍褂下身显得异常宽大,同时会与腰部和上半身的紧缩状态进行对比,产生呼应,进一步凸显女性的婀娜多姿。除此之外,很多满族女子崇尚自然之美,在服饰设计和纹绣、装饰中,大多应用自然元素,如将花朵插入发髻作为装饰。满族是典型的骑射山林民族,因此满族的服饰特征更加强调实用性,在服装材料选择方面大多应用轻薄、柔软材料,针对容易磨损的领口袖襟部位应用相对较厚的料子进行镶边装饰,确保衣服更为耐穿。

3.2.4 传统习俗和崇拜

满族是女真人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妇女在服饰装饰方面进一步传承了耳化金环的习俗,清代时期很多满族妇女“一耳挂三钳”,传承满洲旧风,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习俗演变,直至晚清时期,很多满族人逐渐“一耳一钳”。满族人的服饰色彩大多为白色和紫蓝色,并应用红色、粉色、淡黄色等作为配色,白色也成了服饰中象征着纯洁、吉祥、高贵的元素,很多满族旗袍在领口、袖襟处位置镶嵌白色花边,象征着崇尚自然,在衣服的主色调之外以白色袖口领边等象征长白山白雪皑皑和冬季白装。从满族服饰的特点可以看出,满族服饰是满族人民在长期以来的生存发展中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而创造、改进的,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和满族民族文化特色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4 少数民族服饰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启示

对于不同少数民族而言,服饰受到历史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人文地理因素影响较多,并逐渐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区别和差异。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特征差异明显,东北、西北、西南、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区受到地理条件影响和制约,产生了更加复杂多变的气候元素,因此生活在不同土地中的少数民族逐渐演化为与环境更为适应的服饰特点。例如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服饰为更加利于穿脱的宽大藏袍等等。除此之外,我国不同地区的生物物种、民族习惯、植被生长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原料色彩等等。

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逐渐演化为独特的风俗和审美观念,但是从历史地理环境角度来看,少数民族服饰也存在一定的相同性。例如很多北方的少数民族会应用层次更为丰富的鲜艳色彩,体现服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趣味,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自然环境;而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不论是服装款式和纹样特点,差异更为明显,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元素。对于不同少数民族而言,其服饰发展不仅会受到所处地区历史地理元素影响,也会被其他少数民族影响或直接发生自我演变,因此需要始终保持理性、辩证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受到历史、地理、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形成了差距明显、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文化。因此文章从历史地理角度出发,探究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区域差异性。首先探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少数民族服饰中地域差异的体现,最后针对满族的服饰区域差异特点进行深入论述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对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推动我国服饰文化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满族服饰少数民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