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孝莉 本刊记者 陈天航
资中农商银行认真做好征信宣传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以征信赋能作为资中农商银行扎根农村的“连接桥”,打通融资梗阻的“推进器”,拓宽融资路的“稳定器”,积极推动诚实守信,优化营商环境。
资中农商银行勇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力军责任,在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及资中县支行指导下,建立“政府主导、农信主抓、村委配合、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涉农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将农村信用体系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助力乡村振兴惠民工程。
——做实“信用三评”,推进农户档案建立。资中农商银行以征信信息为基础,按照分级负责、横向对接的方式,由总行对接县金融办、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支行对接镇村两级,加强沟通协调,共享信息资源,将建档立卡、整村授信与信用三评定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全面建档、整村授信工作开展。通过走村入户,强化各类主体的信息采集、核对、补充和更新,有效完善了各类主体基本经济档案,评定出了信用户及信用户的等级。截至2022 年11 月末,资中农商银行已为辖内 174 个行政村26 万户主体建立经济档案,评定申报信用镇9 个,评定信用村174 个,评定信用户23.5 万户。12 月,由资中农商银行主推的首个信用镇及其辖内的7 个信用村在陈家镇政府进行集中授牌,将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内生动力”,夯实信用培育基础。通过开展“走千访万”“甘露行动”等活动,深入农户、走访园区,以银企座谈、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获取最新一手资料,针对信用积累不足的白名单客户重点开展信用培育,以信用救助的方式对信用记录存在瑕疵的涉农经济主体开展针对性信用重建,为因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寻求金融服务“突破口”,找到排忧解难的“金钥匙”,满足特殊群体的融资需求。截至2022 年12 月,成功培育个人白名单客户5942 户,发放贷款2893 万元;培育企业白名单客户13 户,发放贷款19310 万元。以信用救助方式,解决农户信用问题296 户,发放贷款807.5 万元,其中贫困户55 户,发放贷款145 万元;家庭农场18 户,发放贷款406.8 万元;种养大户33 户,发放贷款1908 万元;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545 户,发放贷款53301.6 万元。
——用活货币政策,富民惠民。强化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强化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支农再贷款、信用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时间换空间”助企纾困,助民创业。同时有效抓早、抓准营销关键期,在农民工返乡高峰、重要节假日、春耕备耕、生产经营资金集中投入等重要时点以及各行业旺销时段,开展区域性、个性化的专项营销活动,引导客户使用贷款,提升用信覆盖率,将“支农、惠农、助农”做深做实。截至2022 年12 月末,资中农商银行为受疫情影响调整个人延期还款或征信记录达490 人,涉及金额32161.2 万元,为企业延期还款或征信记录达131 个,涉及金额58467.9 万元,确保其信贷资金需求及持续性,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四类客户征信权益。2022 年累计以支农再贷款形式发放涉农贷款7.99 亿元,再贷款支持的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为5.23%,比总体贷款利率水平下降0.75 个百分点,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
——用好创评结果,让利于民。以“信用三评”结果为依据,以地方产业融资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数字金融,加大“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惠农血橙贷、惠农兴商贷等线上线下产品的营销推广,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全力满足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积极与省农担等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合作,推动增信分险、降低成本等政策落地,有效促进经营主体融资。截至2022 年12 月末,累计发放省农担担保贷款204 户,金额25449.6 万元。以信用评级结果为依据,对信用农户,贷款利率下调50—100 个基点,降低信用镇、信用村的信用农户贷款利率,让利于民,进一步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涉农贷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启助贷让利加速度。
——创新金融产品,破解难题。针对养殖专业户抵押不足的现状,积极探索将生物资产转变为发展资本,推出“企业信用+肉牛抵押+保险(保证金)保障+科技保障”的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并向县域内养牛大户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成功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肉牛活体抵押登记,为乡村振兴成功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截至2022 年12 月末,共计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6 笔,金额850 万元。同时,资中农商银行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合作,先后开发助保贷、乡村振兴贷、扶贫贷、助残贷、创业贷、血橙贷、党员先锋贷等金融产品,广泛开展普惠授信工程,对涉农经济主体精准画像,为支农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政府涉农补贴发放提供征信支持,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