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矛盾与优化路径

2023-04-15 12:24秦国伟
中国发展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农业

秦国伟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信息化的驱动赋能,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建设“数字乡村”进而持续开展信息惠民服务、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离不开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利用数字这种新型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系统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进农民生产技能,打造“数字乡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字乡村”顾名思义是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辅之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集合或新形态。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说,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

供需失衡: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四组矛盾

从经济、社会、技术和政策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发展的大趋势和政策关注的焦点,但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农村经营规模小、综合效益低、数字市场开发不足,以及数字人才极度缺乏等数字鸿沟,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仍任重道远。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与农业综合收益低的矛盾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引进的数字技术、设备等数字软硬件设施价格贵且相关服务费用偏高,直接导致农民合作社数字化投入资金大、农业数字化发展的资金负担重。而涉农产业数字化进展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强,要素支撑力有限等问题日渐凸显。农业经营收益难以覆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成本,成本与收益缺口使得农业数字化转型更为困难。

(二)数字规模效应与小农分散经营的矛盾

我国传统农业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得数字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农村天然的规模不足而导致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已经渗透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从交易配套设施角度来看,物流障碍提高了交易成本,限制了网络零售交易发展,造成“买难卖难”问题。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模式来看,农业生产端聚合问题复杂。农业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精准匹配的成本高、效率低。小农分散经营式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数字规模经济的矛盾被进一步放大。

(三)数字场景丰富性与数字应用开发少的矛盾

随着智能化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化,高标准、多类型、具有个体偏好差异的数字场景需求也在不断扩展。而农业农村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开发度、知晓度和活跃度却尤显不足。乡村建设中数字化场景应用水平较低、重复建设问题普遍,且数字场景应用对于设备、平台、技术等的专业要求进一步制约了群众的掌握和应用。

(四)数字应用技术要求高与农村数字人才缺乏的矛盾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技术要求高的艰巨任务,需要一批既扎根于农业农村,又具备数字技术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高技能工人等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和相关工程负责人自身对数字乡村认识水平有限,相应管理层制度建设和技术人员配置与数字乡村建设目标配适度不高。

高质量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动力

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既在目标和内容上相互统一,又在实现方式上相互联系和互为助力。理清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关系,有助于深化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地位与重要认识,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全方位渗透,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乡村建设内容也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并为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指明方向。

第一,数字乡村赋予乡村振兴更多实践内容,包括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和数字治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其一,数字技术赋能数字生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数字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升值赋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利润。其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数字生活。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多场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互联网+”在交通物流、农业、教育、医疗、产业、政务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打造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便民利民生活方式。其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数字生态。数字生态是将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发挥信息时代大数据的“助推器”作用,提高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数字化防治水平。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绿色生产和消费,进而有效缓解乡村发展过程中资源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其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一方面,数字技术扩大了村民与外界沟通的途径,如利用网络平台与市场对接,参与乡村与企业的外部治理。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村民和村级自治组织内部之间的互动提供支持,通过互联网技术向政府平台建言献策参与数字化治理,使得乡村治理更加高效和智能。

第二,数字乡村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将新动能真正转化为促进乡村发展的效能。如通过发展多种数字农业模式,盘活农业生产中的数据资源,驱动上下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中的痛点难点。通过“互联网+”模式为导向的数字乡村治理改革,优化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起公开、公正、透明的数字乡村治理模式。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要路径。数字乡村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乡村生产生活的系统性变革,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乡村建设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响应新发展阶段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式步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意味着要主动作为、迎接挑战、积极创新。对于数字乡村建设而言,新发展阶段应坚定秉持数字乡村建设的理念,利用好数字技术溢出效应和带动作用,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新发展阶段需着力弥合城乡信息化的“数字鸿沟”,特别是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数字乡村建设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数字乡村。新发展理念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结合意味着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核心目标,推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乡村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新型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新发展理念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有力体现。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服务新发展格局,依托数字乡村建设,畅通国内市场特别是城乡要素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数字乡村的结合强调数字技术在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的重要作用,为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畅通国内市场提供可能。

系统推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路径

数字乡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厘清数字乡村面临的挑战、数字乡村与高质量发展、数字乡村与全面振兴多重关系基础上,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多元协同。数字乡村的建设要做好顶层规划和组织,尤其注意围绕数字创新、智能创造、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形成多元协同、多种方式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二是加快融合发展,弥合数字鸿沟。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以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为契机促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具体体现在:更加注重城乡之间交通设施的优化,实现城乡要素互通互联、资源高效流通、成果共建互享。

三是完善治理体系,强化制度供给。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强化政府部门和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业务对接,形成一套标准化信息共享流程;同时,完善数字农村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合法有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提高数字治理质量,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合理、安全的制度保障。

四是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农村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在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把握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销售,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持续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质量及营销策略的升级,提升竞争能力。

五是培育市场主体,优化竞争环境。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平台、培育更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良好竞争环境。首先,从市场应用层面应进一步优化生产、流通、加工、分配等环节,发挥市场机制高效协调资源作用,通过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减少流通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注重以各地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来构建各自的电商品牌,培育各具特色的市场主体,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在竞争中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最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媒体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治理优势,激发主体的参与意识,加快形成公平、有序、开放、共进的市场竞争环境。

六是加大技术攻关,强化应用普及。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研发力度,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公共服务”的应用推广为契机,构建界面清晰、操作简单、方便好用的农村数字平台应用体系。同时,注重农村数字应用的普及推广,提高群众使用数字平台的参与度。

七是注重人才培养,增强内生动力。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内生发展动力需要加快对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数字化发展的需求要求从数字创新、智能创造、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力求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团队。通过与地方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协同合作、开展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教育培训活动、完善地方人才激励政策等方式,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数字乡村蓬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