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梅,陈美强,丁 可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土墩子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 831502;2.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湖北 恩施 444329;3.山东省胶州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胶州 266300)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短视频、网络直播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部分。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下,电视新闻也在向短视频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等方向迭代升级,推动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自2019年商用以来,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5G技术为人、机、物、系统的全面连接提供了技术支持,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 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满足了广播电视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需求,保障广播电视业务的高速率传输和更优质覆盖[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引领未来的新型战略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应用在不断深化。AI技术在政策、技术、应用、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在广播电视行业,AI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成功举办两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大赛模块包括深度合成技术应用、视频修复技术应用、智能推荐技术应用、深度伪造鉴别技术应用以及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等。交互技术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及拓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等。交互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向深度沉浸、高度互动、高度临场感方向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晚会、新闻、体育等节目现场[2]。
短视频的一般定义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时长在5 min以内的视频内容,与长视频的概念相对。移动短视频新闻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国外发展相对成熟。随着近两年我国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短视频新闻在国内的应用也在日益丰富。短视频新闻通常指通过智能终端录制、发布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新型视频产品。短视频新闻具备短、精、美、广等特征。与国外短视频新闻行业相比,我国短视频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的发展推动了短视频新闻的成熟。短视频新闻具备时间短、信息承载量大、新闻传播及时性更强、门槛与成本低、互动性强、受众广泛以及贴近民生等优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新闻主体与新兴新闻主体的竞合,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与职业生产内容(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O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PGC)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新兴新闻主体的生成。特别是在短视频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短视频新闻的创造者[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算法生成内容(Algorithm Generated Content,AGC)的产生与发展。人工智能新闻视频极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人机协作模式推动自动化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生产流程的精简化。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精简了新闻生产流程,推动新闻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自检化发展。
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的发展,推动了新闻采集、制作、传播的智能化发展。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生物传感器等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区域、难以接触区域的新闻采集工作,完成高空俯视拍摄、烦琐机械新闻采集等工作。智能传感器主要用于数据自主采集等场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新闻数据的获取渠道,在纸媒、电视台、互联网、手机、传感器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媒介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完成新闻线索抓取、新闻生产主体线索核查、数据分析整合与润色等工作,推动新闻向便捷性、及时性、全面性发展[4]。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模式,包括多拟态智能化新闻生产、临场化新闻内容颠覆式变革以及5G+新技术的新闻生产场域。
2.3.1 多拟态智能化新闻生产
多拟态智能化新闻生产包括机器人新闻写作、数据新闻,基于算法的机器人新闻写作流程包括数据库搭建、机器学习、机器写作、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等。数据新闻包括新闻报道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公开的开放式新闻。
2.3.2 临场化新闻内容颠覆式变革
交互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使得新闻可视化空间从二维向三维拓展,使“沉浸”“交互”两者深度融合。基于VR技术的新闻报道,实现对时间、空间的建模与渲染,搭建立体化三维报道模式,实现了大型报道盛况与深度体验,以及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性还原。VR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数据新闻视觉呈现内核,营造三维全息视觉特效,实现新闻真实性、客观性与多维可视化VR技术的结合。
2.3.3 5G+新技术的新闻生产场域
自2019年商用以来,5G技术与新闻生产的融合逐渐深化,并为AI、VR、AR等技术的应用提供通信保障。5G技术+高清直播、VR直播、超高清新闻转播等新业态不断发展。以5G+短视频新闻为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推动了短视频平台新闻的蓬勃发展,央视新闻、新华社、央广网等平台纷纷推出抖音新闻账号,短视频平台成为主流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5G+4K直播也成为新闻节目生产的重要方式,结合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实现虚拟场景的构建,运用5G通信技术,实现新闻的超高清、低时延直播。5G+AI成为新闻直播的重要方式,搭建全媒全景全息演播室,通过“5G+4K+VR+AI”制作体系实现传统新闻与短视频新闻的融合制作与播出[5]。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闻分发与体验的智能化。
首先,实现用户的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传统新闻节目的传输是单向的。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等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针对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匹配智能算法,实现有价值、用户喜好的新闻推动。
其次,重塑感官与认知的新闻体验。交互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闻从机械传播向交互体验发展,如天猫精灵、小度等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了智能语音新闻播报。触屏互动、红包领赏、在线互动、弹幕讨论等功能实现了用户与新闻体验的互动。AR、VR、MR等交互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沉浸式新闻体验的发展,使得新闻视角从二维拓展至全视角。
最后,分众化传播重构认知体验。在Web2.0与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渠道分众化传播模式发展[6]。
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短视频新闻节目制播发展。在融媒体高速发展时代,制播体系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短视频新闻向智能化、超高清方向发展,如虚拟主播、动画手语、云采编、AI无障碍播报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新闻节目制播领域。
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例,其新闻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民生、国际新闻等各个类型。4K+5G+移动直播、AR、VR、AI+3D等技术在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新闻中有广泛的应用。2020年,央视新闻首次入驻抖音平台,成为第二个抖音平台粉丝量突破一亿的账号。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央视新闻抖音号借助5G、AI、大数据、交互技术等实现新闻信息的短平快传播。在抖音智能算法技术支持下,平台可根据用户画像实现优质新闻短视频的精准推送。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播说联播》为例,其是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向短视频新闻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短视频新闻节目《主播说联播》,时长一分钟左右,依托轻松诙谐的背景音乐完成热点新闻的评论解说,在新媒体平台中深受观众喜爱。《主播说联播》节目选题涉及战疫情、国际事务、外事新闻、中美关系、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民俗节日、科技创新及体坛竞技等多个方面。《主播说联播》节目在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等多个平台同步更新,在云技术与5G支持下,实现了“云录制”“云监工”“云剪辑”等功能。大小屏协同赋能实现传统《新闻联播》与短视频平台《主播说联播》的大小屏互动,为观众呈现截然不同的主播画风,有效提升了大小屏融合共通能力。
融媒体时代,5G、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在新闻领域,传统新闻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报纸、网络、移动客户端平台互推,依托5G、AI、VR、AR、3D等新兴技术,以短视频新闻形式进行跨平台、多媒体、矩阵式新闻制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