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张 莉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根据文件要求,我院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积极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0 年3 月26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发布,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此外,2020 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及时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劳动教育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实施效果的重要诊断手段,也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3]。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有利于学校对劳动教育开展实时监测,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因此,劳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而劳动教育评价的有序开展有利于高校反思和改进既往的劳动教育方式与内容[4],避免“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现象。
《意见》[2]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学校将以劳动美德为核心的教育纳入思政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劳动美德这一育人功能,构建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基础,在合作劳动中,学生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品德;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中,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辛苦劳动锻炼了学生的体能[5],著名作家王蒙也曾说,没有亲近过泥土的童年,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劳动教育,德智体美教育就是无根之花。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让学生梳理一些能体现劳动价值的古诗词,从而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内涵。例如,“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美人首饰侯王印,尽从沙中浪底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上农者,智力兼至,深于农理,勤于农事,精于农技”“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让学生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的有关理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参与讨论[6]。(1)结合自身专业学习,你认为哪些时候需要专心致志?哪些时候必须吃苦耐劳?(2)有人说我们还是大学生,又不从事具体的手工工作,工匠离我们远着呢!请思考并讨论:这种想法对吗?你认为大学生应当如何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3)我们青年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践行劳动精神?(4)你所知道的大国工匠有哪些事迹感动了你?请举例说明。(5)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中,青年一代的我们能做些什么?请思考并讨论。(6)你是否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经历过安全事故?你是如何化解安全事故的?(7)实习生能够获得劳动报酬吗?请说明法律依据。(8)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就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对吗?请说明理由。(9)女性职工有哪些特殊的劳动保护?请列举说明。
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大国工匠》《中国建设者》《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劳动与梦想》,央视节目《焦点访谈——白衣逆行再出征》《劳动日记——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特别报道》以及电影《孔繁森》和电视剧《焦裕禄》等,学习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等。
(1)崇尚劳动的习近平。2021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央视网推出视频《崇尚劳动的习近平》,展示了习近平“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勤勉工作的精神风貌。习近平崇敬劳模也热爱劳动,不到16 岁就到陕北农村插队,拉煤、打坝、种地、挑粪等农活持续干了7 年。
(2)雷锋的劳动观。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除此之外,雷锋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每到一个岗位都能勤学苦练,他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3)女排精神。从1981 年到1986 年,勇于拼搏、顽强战斗的中国女排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塑造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
(4)白衣逆行再出征。2021 年1 月5 日,河北疫情严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专家陆续赶赴石家庄、邢台等地,一些武汉保卫战中熟悉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了河北医疗救治一线。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即是战袍。在河北疫情防控和治疗一线,我们又看到了那些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英雄,又一次感受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5)学习劳模精神。学习钟南山、袁隆平、南仁东、黄大年、钱学森、张雪松等的劳模精神,激励学生的劳动行为。
理论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参与讨论情况、劳动教育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7]。
成立劳动实践中心,制定《学院劳动实践管理办法》等,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育人主体,由辅导员或劳动课教师负责劳动实践的安排、实施、评价等,主要开展4 种劳动实践,包括环境保护类劳动、志愿服务类劳动、专业服务类劳动、精准帮扶“学困生”等,可以是学生个人劳动也可以是团体劳动。每次劳动实践包含动员、实施、反思、提升4 个环节,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以仁心仁术为病人服务的职业信念等。学生每学期要参加不少于4 次劳动实践,劳动过程要拍照或拍视频,劳动结果由有关部门给出评价,个人写出劳动总结及反思交给教师或上传到指定的教学平台[8]。
3.1.1 劳动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劳动[9]。例如,校园公共卫生以及班级教室卫生、宿舍卫生、餐厅卫生自己打扫,让日常劳动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日常劳动培养自主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必然途径。
3.1.2 环境保护类劳动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形成低碳意识、环保意识,推行垃圾不落地、节水节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校园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低碳行动,开展餐饮“光盘行动”的实践及演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0]。环境保护类劳动还可以是创建文明校园、垃圾分类宣传、节约用水用电宣传、节约粮食宣传、校园绿化、图书馆服务、餐厅秩序维持、校园禁烟巡查、环保服装制作、安全与急救培训、编结和扎染艺术学习、影音制作、学院微信编辑、升降国旗等,以在有关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评价。
3.1.3 志愿服务类劳动 学院组织校园文明创建、无偿献血、急救知识进基层、“三下乡”、急救中心应急救援演练、护士职业人生规划等活动,举办爱国爱校、国防法制、文明礼仪、英模人物、消防安全、防电信诈骗等专题讲座,开展支教支医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宣讲活动、劳动实践主题团课以及“4·15”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法制宣传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到农村和基层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每年举办一次义卖或捐赠活动,通过义卖、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以在有关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评价。
3.1.4 专业服务类劳动 专业劳动实践是指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支撑相关活动的开展,结合各学院专业特点把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专业与实践相融合。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师讲解、学习慕课等形式,打造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新时代劳动观为核心内容、包含课程思政教学要点、符合医学生特点的劳动理论课堂,形成线上+线下、“劳动理论+劳动实践+劳育思政+医专劳育+创新劳育”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鲜明医学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我院劳动实践中心积极联系成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在校内,师生一起种植药用植物、炮制中药材;在校外,实习单位为学生定期提供劳动、实习、实践项目。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劳动技能。例如,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医院见习实习、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支医志愿服务、“悬壶济世”公益行活动、社区义诊活动、“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演出、护理礼仪大赛、“太极拳”比赛、“到一线·肩并肩·战疫情”专项行动、医护技能下基层活动、为社区老人义诊[11]、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护理专业知识竞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业实践等活动,以在有关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评价。
我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培养医学生“乐学善学、学以致用”的医德匠心。例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我院推行了“三定”标准,即物品摆放“定位置”、操作环节“定流程”、卫生打扫“定标准”,于细节处渗透工匠精神。经过持之以恒的劳动实践,学生将劳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5 精准帮扶“学困生”“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使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不掉队。以被帮扶者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提高情况进行评价。
学校可以每年举行劳动实践技能大赛,旨在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大思政”实践教育体系,检验学生劳动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环保意识、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开展“劳动实践月”系列活动,如以劳动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相声小品大赛(寓劳于乐)、劳动实践征文大赛(寓劳于文)、劳动实践海报设计大赛和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寓劳于美)等一系列活动,在有趣的劳动和创作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爱劳动、懂奉献、知感恩的品质。
学期末评选劳动实践标兵、劳动实践先进个人、劳动实践优秀团队、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干部、劳动实践先进班集体等,获奖的个人或集体在劳动教育评价分数上都有所体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学生每参加一次劳动实践,就是在接受一次劳动教育的洗礼。
教师要指导学生详细记录劳动过程,包括劳动的内容、形式、日期、持续时间、强度、本人在劳动中所承担的任务、劳动取得的成果等,及时填写劳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如劳动现场照片、视频、研究报告、劳动成果证明、实践单位证明等。劳动记录和劳动材料要真实有效、有据可查,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依据。学期末教师要依据学生劳动教育档案和劳动教育平台有关数据,结合平时对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成果的考察,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养进行科学分析,给出评价,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加强劳动技能训练,明确努力的方向。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劳动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对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评价,认定学分。
在劳动教育初始阶段要注重劳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耦合,促进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这种提升有助于学生对劳动实践进行思考和审视,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潜移默化中使劳动实践成为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
劳动实践中心建立劳动实践信息管理平台[12],具备劳动实践岗位选择系统、专业类劳动/社团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项目申报系统、学生劳动实践档案系统、劳动实践考核系统等,可以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学生可以登录该平台自主申报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社团活动、志愿类活动、专业服务类劳动,劳动结束上传有关活动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劳动体会总结等。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对上传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然后给予评价,学期末自动生成学生劳动实践档案。平台还设有劳动实践标兵事迹宣传、优秀校友工作劳动风采展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等栏目,通过宣传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增强劳动意识、获得劳动体验、掌握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的劳动教育目标[5]。要给高职学生上好劳动教育课,把他们培养成新时代的优秀劳动者,使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让高职学生在劳动实践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做到“手中有活、眼中有光、脚下有劲、心里有爱、灵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