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3-04-15 13:53:38董连祥
学苑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探究

董连祥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小学,河北 廊坊 065000)

2022 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紧迫性,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激趣、活动思维、创新。

一、建构模型,助力思维

(一)让思维在“研究”中深入

构建以“三阶段五模块”为核心的实践研究的思维型课堂,“三阶段”是指初建课堂、对比课堂、精品课堂,“初建课堂”的核心直指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对比课堂”的核心直指教学活动,解决“怎么教”;“精品课堂”的核心直指教学评价,解决“如何评”。而“五模块”是指每阶段经历五个模块:“问题、经验、方法、课堂、研讨”。每阶段都立足于课堂,经历三阶段研磨,基于实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研讨提炼,在现实情境实践中,“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其目的让教师备课初期建构研究意识,通过反复实践,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总结出提高学生能力的好办法。

(二)让思维在“场域”里通透

以小学语文为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构建真实语言应用情境,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此设定研究X 轴为课堂教学过程,其目的从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八个角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其目的从研究视角探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设定研究Y 轴是思维能力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层阶,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进行测试跟踪。

深度学习课堂是围绕特定学习主题,以素养为本,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由相关联的系列子任务组成,按专题内容,设计议题牵引的群意识的学习任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任务群范式的深度学习。因此设定研究Z 轴是以六大任务群为基,以素养为本的任务群设计。

基于新课程标准,设计大单元、任务导向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真知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质特征和关键能力。将任务群理念(Z)、教学过程(X)与思维能力不同维度(Y),形成函数F(X)场域动力研究模型,探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学习的课堂。

二、学伴互助,构建思维课堂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教育的分类”指出:低阶思维是指简单的知识记忆和回忆,高阶思维是实现一定的目标和知识组织或重组的心理过程,包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教师提前预设的,有固定的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多数是没固定答案的。因此借助开放问题情境任务,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依托真实情境挑战性学习任务,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小组合作,通过对文本理解、语言表达、推理、解决问题、知识迁移等,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小组合作探索活动任务,以任务列表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结合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判断,提出自己的初始观点。在此观点上展开组内讨论,将认知过程展现给同组同学,并提供合理的理由。参与者互动交流,形成对问题多角度理解和认知。通过共同讨论和论证,将分散在不同维度的信息整合为统一的观点,实现知识的重组。在高阶的理解、分析、评价与创造上形成了新的认知共建,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不同信息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原始态度,对深度学习课堂有深度理解,改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创建学生学习的深度课堂。

三、根据学情,依托教材,训练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可见发展学生思维,是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学生喜欢天马行空地想,展开想象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形象思维;中年级学生根据认知规律,边读边想,抓住关键句、重点词语体会表达的情感等方法,训练学生逻辑思维;高年级则是创设情境任务,展开联想,抓住要点和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笔者以小学语文为例进行剖析。

(一)紧抓体裁,激活学生思维

教材中的童话、寓言、古诗词等文章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学生依照情节的发展猜测,展开想象。抓住这些文章的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尤其激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发挥教材开放性、灵活性特点,体现教材应有价值。如: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介绍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教学中,首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篇阅读后,抓住文本关键句,分析、归纳、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习得方法,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二)聚焦大单元概念,整体强化学生思维

教材单元是一个整体,单元里的每一板块都是为单元整体服务的。笔者认为借助每一板块功能,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时,《自相矛盾》让学生思考“其人弗能应”的原因,探究人物思维过程;《田忌赛马》面对赛马输赢问题,掌握灵活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性,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跳水》面对孩子危险,看到了船长的智慧,探究船长思维过程,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同样抓住每一篇课文训练不同的阅读方法,打开学生思维,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完成阅读目的,增强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整合资源,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依托信息技术,助力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自主参与其中,促进学生轻松掌握学科知识,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巧用功能,提高思维

巧妙使用拖动、蒙层、放大镜、屏写批注等白板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屏幕简单呈现的“电灌”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巧妙将白板的拖拽、蒙层、放大镜、屏写批注等功能进行组合,实现人机的交互,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探究来掌握新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激发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对探究的痴迷,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使用放大镜随机显示新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热情。或通过色差,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回课堂。这比传统教学更直接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升了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了师生交互的机会。学生运用屏写批注功能,直接边读边圈画边批注,改变学生“听”的身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白板交互作用,提高了课堂活动的设计能力。与原来课堂相比,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增多,师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增强,教学方法也新颖了。白板强大的交互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课堂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呈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二)自主学习,助力成长

第一,双师课堂助力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便捷,教师间以协同合作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开启双师教学。在第一间教室名师授课,借硬件设备传输到第二个教室,供学生学习,第二教室里辅助教师管理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答疑、辅导、巩固练习等课堂活动,达到优势互补。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在大屏幕上使用智慧教育平台“触屏”功能播放名师视频供学生学习,在播放过程中教师使用平台提供的标注等功能进行拓展讲解,邀请学生上台做答,辅助名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或者组织评价活动。实现了课堂中教师使用大屏演示名师视频,线下教师辅助教的线上点播名师授课方式的双师课堂。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为基本网络资源,以建构主义学习、泛在学习理论为依据,融合线上学生先学、教师辅学和线下适切使用资源,实现双线混融、优势互补、师生协作、整体优化,精准助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名师课堂和双师课堂的尝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对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持续深化应用,有效促进师生间平等交流、积极互动、思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名师、教师与学生三者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课堂的交互,赋予课堂新的活力,激发课堂的新激情。

第二,平台课前推送训练,促进学生能力成长

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场景中的自主学习场景与“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并轨,“三段”是指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五环节”是指通过预学质疑、认定目标、交流探讨、梳理小结、达标反馈五个教学流程。教师以应用为王为目的,在智慧中小学APP 师生群远程指导,推送智慧教育平台上视频到师生群,学生在课前借助推送的学习任务单,观看视频,做笔记批注,上传到作业活动。与“三段五环节”课前预学质疑相融,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长处,达到课前充分预学,作业活动提交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文字、语音点评、指导,并结合反馈结果调整教学。不仅能够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调整教学,还能够通过课前预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长。

五、大单元概念,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是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而大单元教学是以创设情境和任务驱动为中心,将目标、任务、情境和内容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主题清晰、结构整体的教学。从单篇教学延展到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内容。教师紧扣人文主题与单元语文要素间的联系,紧抓课程内容与过程技能概括出大概念,创建连接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学习场景,创设出真实情境,借助大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活动,把子任务细化为具体学习活动,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提取、归纳,再经过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推理、概括,联系自己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去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判断、推论。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换位思考,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去学习和思考,促使思维重新组织结构,重新塑造价值观。可见,只有学生在真实情境况下学习,才能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寻找文本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关联,发现文本的内在联系,把握认知冲突,创设大情境,以真实的学习情境与任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空间,思维发展的阵地,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将学科间融合,重新组织并加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大任务为切入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地区资源,联系自身经验,攫取信息,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主题,用独特视角去感知、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运用分析、比较、批判、思辨、同中求异对大概念的探究,依靠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认知冲突,不断反思,主动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将学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新的任务活动中去,重构学习过程,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

六、结语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研究,关注学生,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的每一环节,创建师生交互,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