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萍
(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学,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配合度如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学习的主要场地是学校,家长需要在此过程中确定家庭教育的具体路径,从而更好地处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家长的思想较为单纯,他们认为学校有义务将孩子培育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孩子接收教育的唯一路径便是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教师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和学生谈话和交流,将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学校,认为教师教学的程序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原因;有一些家长只是生了孩子,但是并不注重孩子的成长以及性格的培养,最后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理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一所较好的学校能够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必然,但是家长却忽略了实际性的问题便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互相独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经济实力较好的家庭便会安排孩子到各种补习班学习知识,有的家长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愿望,夺取了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倦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大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具备一致性特征,学生在学校学习课程知识,而回到家庭中,家长要求让孩子阅读更多书籍,完成更多的练习题,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能够在此过程中了解更多知识内容,但是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培育孩子的价值理念以及情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二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不能将二者混合。大多数家长一味地觉得教师的思想和理念是正确的,却不能认识到教师也会出现教学问题。正是由于家长过分支持教师,依据教师的想法教育孩子,对于孩子一些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惩罚。从家庭教育这一层面来说,孩子在受到教师批评时需要家长安慰孩子,用恰当的形式鼓励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同的环境之下其评判的标准也不一样,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家长需要及时主动与学校进行交流,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专业性的培训和环节,有目标地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传授和讲解相关知识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现阶段因为大多数学生需要参加升学考试,学校的教育比较重视升学主义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比较看重教育的具体环节,其教育教学的形式化较为严重,其升学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的学校教育观念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针对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家庭教育比较依赖于学校教育,同时学校教育的升学主义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果。所以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联系,强化二者之间的交流,以此达到既定的教育标准。
因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不密切,家长无法知晓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状况,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愿意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促使孩子害怕家长,不愿意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课程知识。有的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完成作业,而有的家长并不能理解教师的用意,还会产生抱怨的心理,认为学校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不能充分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二者之间有相同的教育标准。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家长需要尊重学校的教育形式,并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以此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就需要相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家长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冲突,也不要在孩子眼前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就会误导孩子个人的思维形式,这就会影响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孩子便会质疑教师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的权威性消失。因此,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产生较好的教育成效。
即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育的标准以及培育的对象的理念是相同的,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之中还会出现一些教育矛盾。在目前的社会之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教育比较溺爱孩子,这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他人的劝告。家长对于独生子女有着较高的期望,这也会与学校教育产生一定的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如果不能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就会影响孩子人生价值观念的培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应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导向性、长期性和情感性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出生之后最早接受的教育,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即对塑造和培育学生个人的人格产生较为长久的影响。情感性便是家庭教育具备感召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在血缘关系的影响之下开展相应的家庭教育,确保其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家庭教育会让学生自主地接受教育,同时家庭教育的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如果家长过分宠溺孩子或者以暴力的形式教育孩子,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甚至还会促使孩子出现偏激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向上成长。一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其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推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学校教育比较看重教授学生课程知识,这会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学生做到尊师重教,大众比较看重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经的路径和环节,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影响着学生日后的行为。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二者相互联系。如果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拆分,其教育的作用会不断下降,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作用,就需要合理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以此达到既定的教育标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所在,弥补二者之间的限制。因为家庭教育具备情感性特点,将本能接受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吸收知识文化内容等。家庭的限制在于有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会给学生一定的误导,而学校的教育观念对于家庭教育具备家庭性的特征,其正确率较高,并且让学生能够接受恰当的知识教育。
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个性,而每一个家长的教育观也不同。如何科学有效地让学校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获得相同的意见,其意见协调一致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点。首先需要做到学校与家长之间充分认识和理解彼此,以此形成较好的交流和配合。总的来说,教师需要知晓学生的具体家庭背景,将其作为教师和家长交流沟通的基本条件,有益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的交流方略,提升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合理有效性。教师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告知家长自身的教育教学标准以及教学理念,而家长需要在了解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形式的同时将自身的教育理念告知教师,只有做到了解彼此,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密切合作。除此之外,家校合作最重要的准则便是尊重彼此。所以在开展家校互动活动时,需要相互尊重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教师有时会因为学生不努力、不上进,学习效果不佳而说出伤害家长自尊心的话语。这需要教师换位思考,如果被人直接指责,家长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而有部分家长也会因为不认可、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而对教师有不良的行为,这都会影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能达到既定的交流成效。所以需要家长和教师真诚地对待彼此,取得彼此的信任,在教育中支持对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需要家长和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并且明确自身的责任,不断推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比如说教师在责任之中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与家长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共同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人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还需要做到一视同仁,给予学生相同的关爱。而家长的责任便是给予孩子充足的关心,正面地指引孩子,认可孩子的想法,不断鼓励和赞扬孩子的表现。此外,家长需要与学校维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主动配合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主动告知教师孩子在家庭之中的具体情况等。而学生的责任便是在生活之中如果遇到问题,就需要及时主动告知教师以及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困难时需要迎难而上,以最佳的精神态度应对困难,培育自身攻克难关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课上需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教师布置作业后按照规定和要求完成作业的内容,和同学密切配合、相互帮助。总而言之,学校、家长和学生需要确定自身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保证家校合作顺利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成效,学校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第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阶段性学习以及表现的有效路径,也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形式。家长会的开展需要合理有效地融合学生的课程成绩以及日常的学习表现,不能在家长会的整个过程都谈论学生的课程成绩,需要留下一部分时间与家长进行相应的交流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日常表现、生活爱好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等。其次,家长能够从中知晓班级所有学生的分数,对于考试分数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告知家长应该以鼓励的形式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微信以及其他线上平台。微信具备实时性的特征,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家长群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参加活动的照片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根据少部分学生发生的事件需要以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协商,制定解决方案。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之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询问教师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密切联系、密切配合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的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正确对待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积极主动分析在教育之中的不足,不断更新其教育的理念,利用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升教育的合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