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佳
(新疆博湖县畜牧兽医站,新疆 博湖 841400)
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动物疾病的发生率增强,动物死数量增多使许多养殖户叫苦连连。动物疾病的发生和动物死亡的动物增多使问题流入到市场的风险增大,不利于消费者食用安全。加强动物疾病防治,一方面能够大力促进国内畜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动物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目前,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不仅注重饮食的健康性和营养的均衡性,对食品的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减少动物疾病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应重视对常见的动物疾病诱发因素的了解。
1.1 养殖环境存在不适宜性 畜牧养殖对动物的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当环境与动物的生长需求不相适宜时,发生动物疾病的几率会有所增加。但养殖户普遍希望投入较少资金,获得较高收益。因此,存在养殖设施配备不完善、疾病防治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国内的畜牧养殖业空前发展,动物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畜牧养殖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动物疾病防控的需求,某些畜牧养殖场甚至发生了大规模动物患病死亡。究其原因,与养殖管理不善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养殖户未能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内部环境,导致大量动物的粪便堆积,细菌和病毒滋生;养殖户没有对畜舍彻底的消毒,增加了细菌和病毒感染动物的几率。另外,如果动物的圈舍建在较为潮湿、通风性较差的区域,细菌滋生和蔓延的速率加快,动物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如果动物患病死亡,如何处理动物的尸体也是一大难题。许多养殖户会将患病死亡的动物直接丢弃,还有部分只顾利益的养殖户甚至会将患病死亡的动物伪装成正常宰杀的动物进行售卖,如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结合当前阶段动物疾病防控的具体情况,防控动物疾病的手段需要更加多元化,但动物疾病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病原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检测手段和防疫措施仍然缺乏完备性,对疾病扩散速率的控制的难度较大。即便养殖户采取的是小规模养殖方式,也难避免一家患病、多家遭殃的情况。
1.2 饲养方式存在不恰当性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都会对动物疾病的控制产生无形的影响。除了养殖场的选址和养殖设施的配置之外,当出现异常因素或突发状况时,如果养殖人员缺乏足够的医药知识,给动物随意用药,也不利于防控动物疾病,甚至会适得其反,加重动物的病情。此外,养殖人员饲养方式不恰当也是导致动物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养殖户完全依赖于个人经验,不懂科学合理饲养动物的方法,何时投喂、喂食何种饲料、喂食量多少、特定季节是否需要增加投喂其他饲料等,养殖户都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喂养方式随意性较强不仅影响动物的生长速率,还可能导致动物身体机能的紊乱,使动物的免疫力低下,患病的可能性升高。不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相同动物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许多养殖户却将不同的动物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动物放在一起养殖,给动物提供完全相同的饲料,导致某些动物的营养摄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出现患病。
1.3 相关人员缺乏防控意识 部分地方政府对开展动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动物疾病防控宣传人员数量较少,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未能建立起足够完备的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养殖户的疾病防控意识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由畜牧兽医部门负责,经费和设备的配备不完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较差,导致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尤其是,大部分养殖户缺乏法律意识和动物疾病防控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靠经验认真养殖,动物是不会患病,因此也未按照防疫要求给动物注射疫苗,也没有的专业部门指导做预防管理工作,甚至在动物疾病已经发生后,随意给动物喂食药物,不仅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间,也增大了其他动物患病的可能性。
面对频繁发生的动物疾病,养殖场户要积极寻求动物疾病的防控对策,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的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1 合理选择养殖区域 生长环境对动物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环境因素对动物状况产生的不良影响,养殖户在选址建场时必须考虑动物的生长需求、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养殖区域的气候条件、通风状况、占地面积、供水情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应当选择通风性较好、排水较为通畅的区域,以确保能适宜动物健康生长。我国的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应当做好养殖区域的保暖工作;夏季气候炎热,则应充分做好养殖场的通风降温工作以防止动物中暑。除此之外,还应当合理控制动物的养殖密度,当动物养殖密度较大时,动物的排泄物增多,动物所需的生长环境被压缩,会加快动物疾病的传播速度,很难有效控制。同时,养殖场所应当尽可能的与人们的居住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动物排泄的污物和产生的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2.2 提高饲养人员专业素养 饲养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是导致动物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物疾病防控必须从提高饲养人员的综合素养着手,使饲养人员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饲养及疫病防控知识。(1)应当加强对饲养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需求,对动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治理(预防治疗)。(2)加强对动物进出程序的管理,在引入新的动物时,必须对动物的来源、动物是否存在疾病情况、动物原有的生长环境等加以了解,将新引入的动物单独饲养一段时间后,确定其并不存在异常情况和健康隐患,再融入到动物群中。(3)对发生率较高、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疾病,应当给动物注射疫苗以达到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饲养人员应当从正规的渠道购买疫苗,及时给动物注射,质量不达标的疫苗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预防疾病的效果,甚至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当动物疾病情况发生时,饲养人员则应当第一时间将患病动物从群体中隔离,避免动物疾病在动物群体中肆意扩散。(4)饲养人员应当提高疾病防控的意识,充分了解动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清理动物粪便,做好动物生长环境的消毒工作,避免细菌的持续滋生。
2.3 加强动物饲料配置管理 饲料的品质影响动物的身体机能。在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科学喂养的原则,严格遵循不同类型动物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物饲料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动物的生长需求。一方面也要确保动物饲料能够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保证饲料配比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需要充分保障动物饲料的品质,确保动物食用的饲料是干净的、卫生的、健康的、绿色的。(1)在购买饲料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饲料的价格,还应当通过对比选择质优价廉的饲料。如果需要临时更换饲料,建议能够先将新旧饲料进行混合投喂,再逐渐减少旧饲料的比例,最后完全更换为新的饲料,给动物预留足够的适应期和过渡期。养殖户应当改变过度压缩饲料成本的观念,坚决不允许有什么喂什么,而是应当做到动物需要什么喂什么。(2)应当根据动物的生长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或减少饲料的投放量,或者在饲料中增加某些营养剂。比如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建议在冬季能够适当的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帮助动物抵御寒冷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发现动物在使用某种饲料时出现了诸如呕吐、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等不正常现象,应当及时向专业人员加以咨询,做到防患于未然,不可随意用药。(3)应当为动物提供洁净的用水,若条件允许,可更换为流动供水方式。在特定时期也可在动物饮水中加入营养剂或是预防疾病的药剂,冬季可以为动物提供温水,从而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
2.4 建立完备的疾病防控机制(1)相关畜牧养殖部门应当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加强动物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动物养殖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充分和全面的动物疾病防控知识,提高自身养殖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习与畜牧养殖相关的法律规范,强化养殖户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以便达到科学养殖的目的。(2)不断的优化检疫设施,配齐基础设施设备,提高疾病控制能力,有效促进检疫质量的提升。对即将流入到市场中的动物,应当加强活体检疫,阻断动物疾病的跨地区传播。(3)应当不断强化动物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动物疾病防控队伍,吸纳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尽可能的为员工争取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提高动物疾病防控人员的专业素养。(4)建立健全疫病追溯体系建设,针对一些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疾病,应当做好病源追溯工作,从源头处切断动物疾病的传播,将动物疾病发生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2.5 定期开展疾病检疫工作 在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开展疾病检疫工作,尽可能的避免动物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蚀。养殖人员应当为动物提供通风性强、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定期开展动物疾病检疫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动物已经患病,为了避免疾病的蔓延扩散,应当第一时间将患病动物隔离,并对动物圈舍以及动物本身进行消毒处理。春季为动物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提高动物免疫力,可以给动物喂食相应的预防药物或者是注射疫苗,保障动物健康。如果动物的患病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已经出现了患病死亡的情况,应当进行全面消毒,结合动物的死亡原因选择火化处理或掩埋处理的方式,坚决杜绝将动物尸体随意丢弃或是在动物死亡后仍然作为正常宰杀动物产品流入市场的情况出现。
畜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动物疾病的频繁发生,也制约了广大养殖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养殖户无法从根本上规避动物疾病的发生,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的几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议养殖户能够主动接受专业部门的帮助,提高动物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动物疾病的防控。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区域选址,提高饲养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动物饲料配置管理,建立完善疾病防控机制,定期开展疾病检疫工作,提高动物养殖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降低畜牧养殖动物的患病率和患病致死率,在充分保障养殖户自身的经济收益的同时,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在促进畜牧养殖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