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文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博峪保护站,甘肃 卓尼 747600
落叶松属强阳性树种,抗风、抗寒能力均较强,且对土壤要求较低[1]。落叶松根系较发达,且适应性强,即便在较差的生长环境中也能快速生长,非常适合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和造林技术都是关系营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在初步分析洮河流域落叶松生长环境的基础上,从苗圃选择及土壤处理、种子采集及预处理、播种、灌溉、施肥、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落叶松育苗、抚育管理技术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洮河流域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流域地跨两大地貌单元,南部为甘南高原,北部属陇西黄土高原。洮河流域日照相对充足,但对光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热量不足,降水较丰富;温度、降水垂直变化大;春季回温慢,夏季短促或无,秋季降温快,冬季漫长。区域内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9月初进入早霜期,5月中旬为晚霜期,无霜期110~133 d[2]。
土壤是培育落叶松幼苗的重要基础,苗圃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苗的成活率[3]。林业人员应选择土壤呈中性或弱酸性、弱碱性(如砂质土壤或轻黏土壤),平坦、开阔、土层厚度超过60 cm、排灌水方便且向阳避风的地块种植落叶松。初步选定苗圃位置后,林业人员应先通过检测土壤成分等方式了解种植地土壤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能否满足落叶松幼苗生长所需,确保土壤土层厚度、硬度、营养成分均适宜后,再开展后续土壤处理工作。
选定优良苗圃后,林业人员可开展整地工作,即翻地、耙地、清除杂物等。林业人员应提前1 a深翻土壤,深度控制在30~40 cm。深翻土壤可将藏在土壤中的越冬害虫翻至土壤表层,同时可增加光照,有助于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条件。林业人员应打碎土块,将石块、树根、草根等耙出,保证土壤中的土块、石砾直径不超过1 cm,以保障落叶松幼苗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林业人员在完成深耕工作后,应对苗圃土壤进行平整处理,为次年起垄做好准备。
落叶松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加之其幼苗期扎根较浅、留苗密度较大,为保证营养供应充足,林业人员应在播种前施足基肥。通常,林业人员可在整地时每667 m2施加充分腐熟的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3~4 t,辅以过磷酸钙25~50 kg,并翻入土壤20~30 cm 深处。每连作8~10 a,林业人员需要改良苗圃土壤一次。例如,为保证苗圃土壤长期保持松软、肥沃、湿润的状态,林业人员可每667 m2施加5 t松针土,均匀撒开后深翻20~30 cm,整平后适量浇水。
2.2.1 采种及筛选。洮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林业人员需要在春季播种落叶松。因此,林业人员应提前采集落叶松种子并做好预处理,以提升落叶松种子发芽率。9 月,落叶松球果成熟,此时林业人员即可开展种子采集工作。林业人员应根据落叶松长势,选择壮龄期、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无病虫害、果实饱满的母树采集种子。为保证种子质量,林业人员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处理采收后的种子。一是将采集的球果均匀铺在平坦、干燥、洁净的地面,暴晒3~5 d,期间适时翻面,使球果中的水分快速流失,提高种子活性。经过暴晒、翻种,球果种鳞易开裂,此时林业人员可挑选颜色深、籽粒饱满、表面完整的种子以备后用。二是经过晾晒处理后,以泡入净水的方式去除种子外衣。在盛装种子的大容器中,水面应高出种子最上层至少30 cm。浸泡种子时,林业人员应及时挑出漂浮物,选出颗粒大、生命力强的种子以备后用。
2.2.2 贮藏。林业人员应将筛选后的种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储存,保证种子随着洮河流域的气候变化自然降温,防止种子发生霉变、发芽等情况。冬季,筛选后的种子应采用集中窖藏的方式贮藏,窖藏温度在-18~-10 ℃,以保障种子含水量低于10%。次年春季,林业人员应提前适当遮阴,以防种子提前发芽。
2.2.3 种子处理。播种前,林业人员可利用簸箕筛除干瘪、发霉的种子,再将筛后的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 左右,捞出控干。播种前1 d,林业人员要在贮藏种子的容器中拌入种子体积2倍的湿砂,以保证种子吸足水分,提升种子发芽率。
在洮河流域,土壤于每年3—4 月开始解冻。当环境温度稳定在10 ℃左右、土壤解冻深度达到15 cm时,最适宜播种落叶松。为便于开展松土、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证落叶松生长环境适宜,林业人员可采用条播结合覆土的方法进行播种。条播行距为10 cm 左右,保证幼苗处于通风、光照充足的环境。播种后,覆土厚度0.3~0.5 cm。覆土后浇少量水,通过覆盖苇帘的方式为种子遮阴,保障透光率在30%左右即可。覆盖苇帘有助于抑制表土水分蒸发,同时具有防止风剥覆沙的作用。
落叶松幼苗喜好丛生[4]。林业人员可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每667 m2播种量:发芽率60%以上播种4.0 kg,发芽率50%左右播种5.0 kg,发芽率40%左右播种6.0 kg,发芽率30%左右播种7.5 kg。当出苗近1/2 时,林业人员可在早晚去掉苇帘,适当浇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3.1.1 蹲苗。出苗期,落叶松需水量较大。此时林业人员应保持苗床土表湿润,对幼苗进行少量多次浇水,同时防止鸟害。幼苗出土后1 个月左右,茎干呈紫红色,此时林业人员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以促进落叶松根系向下加速生长,同时控制其株高,即“蹲苗”。强大的根系有利于落叶松存活。
3.1.2 间苗、定苗、补苗。为避免栽植密度过大导致林间通风透光不佳等引起病害,林业人员应及时间苗。出苗后30 d 内,林业人员应根据“密间稀留”原则展开间苗工作。首次间苗后,留苗量保持在大于计划苗量的20%左右。间苗后,林业人员要实时观察落叶松生长情况,及时拔除弱小苗木,以完成二次间苗,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及生长空间。此次间苗后,幼苗即进入快速生长期,林业人员可按照120 株/m2的要求开展定苗工作。定苗后,林业人员要根据落叶松生长情况,及时清理弱苗、病苗,针对缺苗处及时补苗。补苗尽量选择壮苗。
3.2.1 幼苗期。间苗、补苗前适量浇水,不易伤根;补苗后少量浇水,有助于幼苗生长。当幼苗长出第二轮真叶时,其需水量突增,此时林业人员应及时浇灌,保障树苗健康生长。林业人员要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观察土壤状态,以幼苗需水量为依据进行合理灌溉。例如,在幼苗快速生长期,若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变大,落叶松幼苗茎叶的蒸腾作用增强时,林业人员要本着浇透、浇足的原则,每隔1 d 浇1次水,8 月上旬以后停止浇水,同时加强排水防涝;在霜冻发生前1 d的傍晚浇灌土地,可在增加土壤湿度的同时促进水分蒸发,使水汽凝结提高空气温度,以减少霜冻对落叶松幼苗造成的影响。
3.2.2 起苗时。起苗应在晚秋苗木落叶后进行,起苗前应及时灌溉,增加土壤湿度。因为发育阶段的幼苗根部较脆弱,为确保根部完整,提升落叶松幼苗的成活率,林业人员在灌溉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浇水至幼苗根部。
落叶松苗生长初期,根茎幼嫩,发育相对缓慢,科学施肥有助于促进其生长。
6 月底至7 月中旬,或幼苗生出三四条侧根时,林业人员可每667 m2追施硫酸铵2.5~3.0 kg,之后每隔10~15 d 追肥1 次,追肥量根据苗木长势逐渐增加,以保障幼苗茁壮生长。8 月上旬,林业人员可适当施加氮磷钾肥[m(N)∶m(P)∶m(K)=10∶6∶6],以促进幼苗木质化。需要注意的是,2 年生苗木与移植的育苗首次施加氮肥的时间应比1年生苗提前20 d左右。
为优化落叶松生长环境,林业人员应及时开展松土、除草、修枝等工作。及时松土有利于树木根部土壤透气、排水;除草有助于减少杂草与苗木之间的水肥竞争,利于幼树生长;适度修枝抚育能有效提高林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林间湿度。
林业人员应每隔15 d 左右,在浇水后开展松土工作,松土深度以不损伤树木根部为标准,避免土壤板结;至少间隔15 d 开展1 次除草工作,以人工除草结合化学试剂除草的方式开展两三次。为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苗木安全,林业人员可在落叶松育苗阶段每667 m2轮流喷施除草醚250 g、割地草20 mL、施田补50 mL。此外,林业人员应及时修剪枯死枝及树冠下受光不足的枝条,对妨碍主干生长的大侧枝也应酌情修剪。
落叶松常见病害有立枯病、枯梢病等,常见虫害有蛴螬、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等。
3.5.1 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通常表现为种芽腐烂、茎叶腐烂或幼苗猝倒。针对该病害,林业人员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撤除苇帘后,每15 d 喷洒0.5%~1.0%波尔多液1 次,连续喷洒四五次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效;病害发生初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3.5.2 枯梢病。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受害新梢枯萎、树冠变形甚至枯死[5]。林业人员若发现落叶松发生枯梢病,应及时剪除病枝,并在幼苗移植前用50%多菌灵500 倍液浸泡;在新梢停止生长期,用70%甲基托布津2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3.5.3 蛴螬。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以落叶松的根茎为食,严重时将导致落叶松幼苗大批死亡。针对此虫害,林业人员应以药物防治为主,播种前每667 m2施入甲拌磷5 kg,杀灭地下害虫;发现蛴螬后,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用50% 辛硫磷乳油l 000 倍液灌根防治。
3.5.4 落叶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的常见虫害之一,多发生在成林期,主要以落叶松针叶为食。针对落叶松毛虫,林业人员可采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治理。林业人员可利用落叶松毛虫在树下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的习性,每年12 月搂动危害区内树下的枯枝落叶层,通过人为方式破坏其越冬场所,使其无法正常越冬,进而减少其种群数量;也可引入赤眼蜂等天敌进行防治;发现虫卵及低龄幼虫时,可通过摇晃树体的方式将黏附于叶面上的幼虫振落并集中处理;幼虫3 龄前,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2 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灭杀;当松毛虫发生密度较大时,可在落叶松的树干上涂抹2.5%溴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5.5 落叶松鞘蛾。落叶松鞘蛾主要以落叶松针叶为食,后期爬到树上,结茧后化蛹成虫。针对落叶松鞘蛾,林业人员可利用黑光灯对其进行诱杀,同时修剪、焚烧已经发生虫害的枝条,以降低松鞘蛾的繁殖力,保证落叶松健康生长。
落叶松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较高。为促进落叶松产业发展,林业人员应积极创新落叶松栽培、抚育技术,以提升落叶松幼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