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3-04-15 10:02郭新宁
中国民商 2023年2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制造业监管

郭新宁

杭州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以及在智能制造不断成熟的行业发展趋势下,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从内部管理入手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加以调整优化,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成为了现阶段的一种趋势。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多数企业纷纷尝试着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现有的管理手段当中,但由于我国这方面理论文献与实践经验的缺失,制造业企业的内控体系仍不完善。基于此,探索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有效路径,成为了当前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一、内部控制体系相关概念阐述

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从广义层面来解读,是指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通过一系列手段方法,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其主要分为内控环境、会计系统与内控程序这三部分。从狭义层面来解读,是指企业为了使各部门对既定的经营方针得以有效实施,确保自身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采取了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等多种方法措施,从而对制造业内控体系进行评价、约束与调整。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市场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内控体系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制造业企业要想稳定市场地位,除了产品创新外,还应当针对内控体系予以构建与完善,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的高效传递,确保企业管理层、决策层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及时准确掌握,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或对决策加以及时修正;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运营机制以及内部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从而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发展的市场化与现代化,进而扩大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此外,科学完善的内部体系还能够为企业财会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制造业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薄弱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工作有效落实的基本要素,但就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现有的内控体系来看,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缺失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控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明确,未设置专门的内控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内控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等内容,以及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环节为纳入内控制度当中,而且为针对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与奖罚机制,员工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仅包含了因市场变动而带来的不定性风险,而且包含了因企业监管不力、运营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风险。而不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如果防范不到位,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的完善,不仅是内控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或者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或者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制造业企业当中,如此削弱了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影响了内控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监管力度较弱

监管机制是内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有力的监管是确保内控工作有序开展,以及企业内控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但受企业内审人员专业水平、内审机构独立性、监管机制完备程度的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内审结果的客观性、公平公正性以及监管的全面性与权威性无法得以保障,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得以及时解决,最终致使企业的内控监督机制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ERP系统发展受限,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内控需求

要想让ERP系统适应于内控工作,就必须对其业务流程、职责划分等内容予以重新调整。再加之这一系列活动较为复杂,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很多企业对其都有所忽视。虽然有的企业从其他方面着手,构建了多样化的系统软件,但是其没有较为系统的规划,系统间的独立性较强,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充分共享。所以,纵观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大部分企业的系统建设无法满足内控需求,这也是企业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五)绩效考核未与内部控制相适应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也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制造企业的绩效考核仍停留在财务层面,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核有所忽视,从而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有效性。另外,大多数企业对于绩效考核未落实相应的监管工作,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平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如此不仅削弱了绩效考核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而且无法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形成相应指导。

四、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从上文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中可以看到,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制造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现就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措施:

(一)构建良好内控环境,保障内控工作顺利实施

内控环境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为此,制造业企业在构建与完善内控体系时,第一步就需要构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在构造良好内控环境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第一,加强对内控体系的重视度。企业发展的方向主要由企业领导及管理层掌控,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所以要想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确保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必须率先学习内控理念及其相关内容,建立正确认知,提升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做好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支持领导工作,比如:强化内部控制培训力度;将内部控制提升至战略层面,并纳入企业文化当中;做好内部控制理念的宣传工作等等,尽可能将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维意识及日常工作当中,从而提升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视度。

第二,优化内控治理结构。首先梳理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与职责权限,“董事会”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机构,主要把控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监事会”作为股东委托的独立机构,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各项活动;“管理层”作为企业管理主体,主要负责上传下达以及企业各部门具体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然后增设专门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其作为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内控方针的制定、内控工作的评估等工作;其次,确保内部监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第三,优化现有内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因此内控制度应当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就纵向来看,应当将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纳入其中,从而实现全过程控制;就横向来看,应当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等内容纳入其中,从而实现多维度控制。此外,内控制度中还应当融入考核机制与奖罚机制,如此来强化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机制

内部控制的核心即就是对风险的控制,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应当具备风险识别、风险规避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所以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机制也是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制造业企业要想完成此项工作,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该小组完成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外部市场环境等内容的调研工作。

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基于多角度,挖掘潜在风险点,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系统性。

基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企业风险容忍度这三个维度,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评估并做等级划分。

针对各风险等级,设置风险指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基于设置好的风险指标以及信息技术,在相关系统中增设风险预警机制,当实际执行情况偏离风险指标正常范围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风险预警机制并发出预警信号,风险管理人员接收到信号后,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相关负责人,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基于企业发展、市场变化,定期对潜在风险点、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指标等内容进行更新。如果在既定时间内出现过风险,企业还需对其发生的过程、原因以及防范过程进行复盘总结,确保后期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通过该步骤,一方面可以确保风险评估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风险防范的适时性与精准性。

(三)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要想促使企业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制造业企业必须重视内控监管工作的落实,尽可能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基于此,首先制造业企业应当将内审机构从其他部门中独立出来,增强其独立性。并由企业高层直接领导,增强其权威性,同时通过吸纳专业审计人员、强化审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来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客观性,增强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及其认可度,此外企业还需就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加以规范,就审计制度加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工作。其次,就外部监督而言,企业还需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做好相关信息数据的公开公示工作,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控体系与内控工作加以审计评估,从而完善政府、社会公众以及专业机构这三方外部监管力量,以此来构建全方位的监管机制。

(四)加强ER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衔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系统软件的应用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已经极为普遍。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搭建与内控工作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平台,也是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的一部分。现主要以ERP系统为核心,来完成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第一步,定期梳理、审核ERP系统中的业务流程,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加以优化补充,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在流程中增设监测控制点,并确保相关监测控制人员访问权限的通畅性,从而促使流程规范工作的严谨化与标准化;第二步,针对ERP系统中的各项工作,建立相应的岗位制度,并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范畴与权限,从而填充“管理空白”、避免“重复管理”,降低管理风险;第三步,对ERP 系统的运行情况予以实时关注,并做好相应的迭代优化工作,确保ERP系统的稳定运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内控工作。

以上海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例,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调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以及管理制度,使其适应于信息化管理;二是基于经营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现有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或引入新系统,同时构建数据库并统一数据信息录入口径;三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系统软件予以重新整合并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合理配置。

(五)将绩效考核融入内部控制体系当中

绩效考核是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内控意识,提升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效率,以及企业内控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制造业企业应当参考同行业优秀企业已有的绩效考核相关内容,构建完善的、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而将绩效考核更好地融入至企业内控体系当中。在此过程中,企业一方面需将财务(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与非财务指标(生产流程、客户服务等)相结合,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则需对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予以监管,从而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进而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还需将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内控目标相融合,这样就可以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相关联。

以A企业的绩效考核为例,该企业首先针对绩效考核,成立了专门的监管小组,由于内控绩效考核涉及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多个方面。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企业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但如果稍有差池,则会适得其反,所以该企业通过专门的监管小组,来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落实。另外,该企业还将平衡计分卡引入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从而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完整性,以及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契合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市场逐渐开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制造业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内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内控体系中存在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员工的内控意识薄弱、风险评估机制缺失、监管力度较弱以及ERP 系统发展受限、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内控需求等问题予以深入分析探究,并采取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保障内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衔接,以及将绩效考核融入内部控制体系当中等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度,为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相应保障,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于对相关文献研究的还不够透彻,本文提到的措施也不尽完善,后续还会不断学习,力求为制造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制造业监管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