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
鄂托克旗新航焦化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对于重资产型的制造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50%以上。加强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使用效率以及固定资产的价值情况;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折旧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等成本输出,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企业的运营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我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过半,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意识落后,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以为意,管理思路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是制造业资产管理者的弊病,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从领导层面缺乏整体规划,从车间部门方面执行制度不一,从员工方面缺乏执行力度,从内审方面缺乏监管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处于粗放管理模式,结果是资产账面记载和现场实物严重不符。
1.固定资产管理全流程管理制度缺失
固定资产从计划购买到报废需要经历立项、采购、验收、账务处理、日常维护管理、报废清理等环节。大部分企业只是对其中部分环节制定简单的规章制度,由于制度不能涵盖固定资产的全部流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控制固定资产时,没有相关的依据来执行和使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方式,资产的核算更是剪不清理还乱的状态。比如一台大型设备--X需要增加一台电机加强运行负荷,电机价值2 万元,A 部门将电机单独建卡核算,固定资产增加一项电机。B部门人员则将电机与大型设备--X统一核算,增加大型设备--X的原值。虽然上述两种做法短期内对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影响,但是A 部门的做法给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资产在报废或处置时,资产的价值无法真实体现,不利于管理者作出最有利的决策。
2.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以及资产的监督部门。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庞大繁杂,涉及的使用部门广泛,由于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没有将单台设备责任具体到部门或者个人,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不是很明确,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较差,职能交叉严重,在工作的交接上缺乏规范的流程和相关手续,造成某项固定资产要么每个部门都在管理,要么每个部门都不管理的严重后果,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监督机制缺失
制造企业都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某些企业规模大、产业多,分公司遍布广泛,在采购环节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出现重复购置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便有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符合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没有人认真执行相应的公司制度,更没有人去监督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最终企业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尚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管理,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够全面,固定资产卡片更新不及时,没有完全完整的记录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另外,管理部门缺乏及时清查盘点工作机制,如果资产的使用者随意变动固定资产的位置,或者损坏的固定资产随意丢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很难及时发现,给固定资产后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主体部门,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囊括了固定资产的入账、维修、折旧、处置四个方面。资产的入账核算是最为复杂的环节。购买的设备什么时候需要入账核算?是设备开始使用时间还是供货方提供发票时间?企业自行建造的煤气管道,是入专用设备核算还是入构筑物核算?不同的部门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不一样,账务核算也不一致。资产的折旧核算通常比较简单,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的加大,资产的折旧核算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关于固定资产最新的税收政策是财税[2018]54 号文件,内容是企业新购入的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内的,税法允许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上述政策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上述文件政策只是针对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处理,部分企业混淆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概念,将购买的固定资产在当期一次性计提折旧计入成本费用中,虚高当期成本费用,不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施。
3.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完善
制造企业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管理依旧停留在财务软件记账为主的管理方式中,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只能提供资产的价值核算,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价值,每月计提的折旧金额等。对于固定资产的调拨、处置、报废等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更新,财务软件的固定资产模块不能及时的、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动态。久而久之,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资产实物和资产卡片相脱节,固定资产不能满足全员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的风险源于三个方面:固定资产购置的风险、固定资产运行的风险和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首先,固定资产在采购回来的时候,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基本就是对其外观完好性的检查,忽略了其具有实质内容的运行情况的验收,可能出现固定资产不合格的情形,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其次,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忽略资产操作的规范性,忽略对资产定期的维修保养,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或缩短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忽略对资产的定期盘点和抽查盘点工作,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经营管理者旧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必须摒弃长期以来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思维模式,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当然只有管理者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远远不够。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灌输到公司每一个员工身上,让员工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制定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完善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的运作方式也不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因时因地制宜。制造企业要充分调研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全面考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切不可照搬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不可朝令夕改,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由“生”到“死”每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制度要相辅相成,形成固定资产的联动管理机制,把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系统嵌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制造企业应制定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核算部门、监督部门的职责范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建档,登记资产台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同时要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包括资产的调拨,处置,报废、出售。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规范化操作,资产的日常保管和维护,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固定资产,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核算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各项账务处理,另外还要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同时还要对固定资产的权属变更、价值流转等业务作出账务处理。监督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账务处理、档案登记进行考核评价,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标杆对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3.完善全面监督机制
对于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强化。内部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与生产经营者的绩效挂钩,使下发的政策文件能上通下达,让每一份内部控制制度能落到实处。同时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执行力,保证对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都能达到最优标准。外部层面,借助外部力量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比如邀请中介机构,中介机构能更加客观的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能结合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改正建议。
1.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庞大繁杂,管理好固定资产需要设立三级管理模式。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负责按规则使用固定资产,随时记录反馈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无损。第二级是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固定资产的责任人负责记录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台账登记要全面完整,不仅要完整登记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而且要完整登记固定资产的位置、供应商、维修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特殊要求。第三级是固定资产的监管人。固定资产的监管人需要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明细台账进行抽查,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于不符的情况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2.规范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规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制定固定资产核算细则。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每个方面做细致的规范要求,要从最细致的环节入手,对固定资产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逐一规范,包括固定资产每笔账务处理需要的辅证资料都要明确列明。另一方面是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水平。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决定着财务核算的准确程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其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了解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促使其在账务核算的时候能更加规范的使用会计科目,提高账务核算的准确程度,从而优化固定资产的精细核算,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数据。
3.搭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搭建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搭建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上的,对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打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是条码管理功能。企业新购入一台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录入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平台会自动为该固定资产赋一个唯一的编码,打印之后自动转换为条形码,将条形码贴于固定资产显眼处。资产后续的转让、维护、报废都由资产管理部门在平台中录入基本信息。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及条形码内容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时间、供应商、使用部门、使用人等。同时需要将该固定资产的使用说明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置于平台中,固定资产的使用人通过使用扫码枪扫码就能显示该固定资产的标准操作流程,即能大大提高使用人的工作效率,又能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流程给该资产带来的损耗。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需要接口企业的财务核算软件,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整录入一条固定资产基础信息之后,财务核算软件会自动接收上述固定资产的信息,并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同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能集成各种报表,满足不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需求。最重要的是在系统中嵌入企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流程,有关固定资产的所有业务都直接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审批操作,形成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通过以上操作实际是为企业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的数据库,数据库里包含企业每一项固定资产,且每项固定资产有唯一编码,通过扫码枪扫码以后,会显示该固定资产的所有信息。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能将静态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起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
规避固定资产的风险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采购验收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不仅要对其外观进行验收,更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验收,对不符合协议约定的,一律做退回处理。第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下发固定资产使用规范手册,保证每个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能按规范操作固定资产。同时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固定故障给企业带来停产的风险。第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时发现短缺、损毁、贬值的资产,及时作出相应处理,避免给企业带来大的损失。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依旧松散落后,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能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贡献力量。制造企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必须转变思维,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下足功夫,依靠现在成熟的信息技术,全力打造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搭载大数据的浪潮,为企业扬帆远航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