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勤国
杏北小学坐落在厦门市集美区白鹤山下,创办于2013 年秋季,学校目前有49 个班,在校学生2359 人,教职工119 人。作为一所新办校,学校遵循“水之道”,顺其自然,环境育人;导之优秀,课程育人;循之规矩,制度育人;柔德润物,思想育人。学校立足水育文化,提炼办学特色,培植水育文化,发展水育精神。
依白鹤山而建,与园博水为邻,学校充分结合地理实际与人文历史,独辟蹊径做好“水”文章,利用校园环境育人。800 多年前,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诗人朱熹担任同安主簿时造访白鹤山,汩汩清泉令朱熹流连忘返,孕育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学坯墣。
作为新办校,我们认为,以文化立校才是办学之根本。基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学校将水育文化作为办学特色,将水润环境作为有效的教育课程进行建设,从五大领域凸显办学理念,体现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内涵。一是加强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打造水育文化氛围;二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以“诚信、健康、科学、文明、乐学、劳动”六大“水宝”推进、以水育文化节助力育人课程落地;三是凸显水润课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四是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特色课程建设;五是加强劳动课程建设。
学校探寻以“水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环境”。走在校园内,让人耳目一新的水文化随处可见,“外圆内方”开放包容的嘉庚建筑风格,形成“四园三片两翼一平台”的水润杏北文化景观。水育主题教育园展现孔子传授“水之道”的场景;竹韵园展现“竹本虚心节节高”的气质;水车、龙舟、小桥流水形成的水润生态园,体现源头活水、流水不腐、激流勇进的精神;耕读园为学校“水宝”提供良好的科普、生态实践基地;校园水循环系统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好习惯。
学校因地制宜,明确了“以德立德,以善至善”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学会做人;尊重生命、学会关爱;回归生活、乐中求知”的办学思想,确定了适合师生同成长、学校共发展的“三风一训”。校风:用心做好每件事,微笑收获每一天。用心才能水滴石穿,微笑才能润物无声;教风:真水无香,润物无声。教育若水。教师要有水般的分享精神,水般的宽容情怀,水般的谦卑品质;学风:水滴石穿。杏北学子有水般的恒心,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校训:乐学、善思、明泽、敏行。乐学成绩好、善思问题找、明泽孝敬老、敏行涵养高。
在此基础上进而提炼了学校精神:恒、勤、容、善。恒:滴水穿石。为着常成,行者常至;勤:细水长流。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容:海纳百川。不积小流,无以成海;善:上善若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的载体,学校开设了精彩纷呈的“水课程”。学校结合一到六年级的学科特点,收集唐诗、宋词等与水有关的优秀古诗词篇目,编写了《文学之水》学生用书12 册和教师用书以及《科学之水》等校本教材,每年编制《杏北水宝行动手册》《水之韵》《水之道》等刊物,不断从新视角、新空间来丰富水育文化的内容,落实水育文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水活动”铸就了内涵丰富的“水精神”。学校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创新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有效开展“六类水宝”(诚信、健康、科学、文明、乐学、劳动小水宝)的周水宝班评、月水宝校评、金牌水宝联评,彰显“诚信为要、健康为先、科学为上、文明为美、乐学为本、劳动为荣”的水宝精神,将德育评价贯穿到各项活动中。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开设了合唱、管乐、健美操、美术、航模、编程等特色社团22 个,参与学生近1000 人,学生在区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达602 人次。水宝社团实施“三定”:一是定时,每周两次特色课后服务;二是定人,以本校艺术学科教师为主体,适当引进第三方机构到校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三是定费,校外人员的课后服务补助按劳务费管理规定发放。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一是将劳动教育与水育结合,根据水育文化传统,将水育所蕴含的美好品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于日常;二是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新劳动实践,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多维度的劳动训练中接受锻炼、磨砺意志,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创新劳动评价制度,推出一套“水宝劳动章”,包括毅力水宝章、环保水宝章、协作水宝章、创新水宝章、工匠水宝章、劳动水宝章,引导学生用劳动服务他人和社会;四是注重劳动体验,四季果蔬、太空丝瓜科学种植、多肉养殖……学校耕读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体验内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遵循水育之道,修订并完善了学校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内涵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并以制定学校章程为契机,以“五个十”的专业自觉导向,把教师宣言和教职工权利与义务、教职工良好习惯以及教师职业行为、素养自觉导向等规范纳入其中,用制度规范管理,以文化凝聚人心,引导全体教职工践行水育行动纲领。
一是体现公信力。学校制度和规划的制定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和诉求,因此教职工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高。二是提升竞争力。完善岗位竞聘实施方案,让高级和一级占比最优化,为教师职称晋升拓宽平台。及时公布岗位等级空额情况,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按方案进行量化竞聘,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三是强化执行力。校内制定学校“教师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教育安全责任制实施到位,制定“学校处室空调管理使用规定”,推进学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四是提高监督力。学校三重一大等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均首先通过QQ 群、微信平台及时广而告之,保证信息畅通,其次行政会议研究讨论,表决通过,最后将会议决议进行公示,规范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思想的特色是学校的最大特色。学校秉承“上善若水,任之方圆。柔德润物,滴水穿石”的理念,凝聚起全体师生的向心力。
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比制度更重要。学校从学校精神形成建家行动口号——“杏北合伙人,水育化精神”,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愿景:让学生体验成长的乐趣;让教师收获职业幸福感;让学校充满教育的智慧。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实施岗训,从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到办学行动纲领,再到思想道德和专业发展,不断挖掘教师发展的原动力,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进而深入到教师个人价值和精神追求层面,让教师心灵获得成长,培育健全人格。采取邀请专家和名师“走进来”授课,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专题培训、团队拓展、心得分享、学习共同体建设等形式,在教师间形成了“爱拼才会赢,千万别躺平”的氛围。
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提出全人教育和全人成长的目标,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个层面(思想道德、专业技术、健全人格、心灵成长)制定教师成长目标,引领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亲可敬的人,从学生成长目标的八个方面(身体壮、心智强、习惯好、讲诚信、爱学习、懂感恩、有教养、善创新)制定学生成长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小公民。
水育文化的主体是人,加强水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立足水育文化,以人为本,以水为师,以水为善。充分开发学校现有资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学校在管理工作方式上采取如下做法。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让教师自主制定计划,发挥其潜力。注重思想引领,以会议学习及集体研讨等方式,并与个别教师开展沟通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一段时间后,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其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鼓励教师做得更好,把教师的自发学习行为变成自觉的专业修为,化被动为主动。
二是变“对手”为助手。家长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家长资源,组织家长志愿者维持学生每天上下学的交通秩序,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干道,让学生自己步行进入学校,把2000 多名学生进出校园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是变客体为主体。在干部的选聘中,学校把握是否胜任、是否愿意全心投入这两点,充分尊重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把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吸纳到管理层;在班主任的选任中,学校采取政策引导与自主报名相结合的形式,实行择岗意向,给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其潜力;学校开展展示性评价,从学生学业、个性感、德育与心育这三个维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养。
作为一所创办仅10 年的学校,学校办学获得了广泛认可。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厦门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厦门市文明校园”“厦门市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学校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