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许宸嘉
为了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应开展全方位合作教育以促进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合作教育体系,精准调整与优化教育结构,以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地位、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弥补农村经济短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组织保障。随着合作社发展逐渐规范化,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仍然稀缺,合作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当前,合作教育在深化教育公平正义、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与发挥教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农村合作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合作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合作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及“用好蛋糕”的关键一环。首先,合作教育是推动“做大蛋糕”的关键动力。新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合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系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能快速有效地壮大人才队伍,改善合作社专业结构,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其次,合作教育决定如何“分好蛋糕”。农村合作教育激励农民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短时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社会收入差距,提升共同富裕的社会认同。最后,合作教育是“用好蛋糕”的营养剂。合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利于形成有效组织,最大程度动员农民参与到合作社运动中来,加快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合作教育是前瞻性、先导性的社会事业,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合作教育必须发挥主动融入、主动引领、主动创新的“先手棋”作用。
合作教育为共同富裕提供人才保障。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根本,高质量的教育要着眼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增加个人收入能力,奠定人力资本基础以实现共同富裕。合作教育是促进合作社劳动力实现再生产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合作教育在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越来越高。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是一个发展动力从人员驱动向人才驱动转变的过程,不断提升合作社人力资本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作教育改变了个体和集体学习的速度,在缩短农民认知时滞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极大程度上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与物质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相比,合作教育更容易弥补人力资本之间的差异。合作社的发展可以通过系统的合作教育对人才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其社会经济参与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共同富裕是合作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合作教育现代化作为有力抓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教育力量。首先,合作教育现代化极具中国文化底蕴。基于现代化新要求,共同富裕以及合作教育的作用被赋予更深远的内涵。不同于国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依靠合作教育模式,以人才资源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经济共享发展,这一过程覆盖我国全体人民,尤其是农村地区。其次,合作教育培育人才以促进形成勤劳创新致富、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核心价值。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要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基础在合作教育中起着极大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为合作教育提供经济支撑、技术支持和人才输出,也决定着合作教育的发展进程。
农村合作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合作社发展起步较晚,人才结构不完善,合作教育体系较为落后。一方面,缺乏长期系统培训。目前将合作社相关知识设为专业课的院校并不多,各地培训机构都以短期培训作为培养形式,展开业务指导和专业领域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并未产生较明显的效果,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合作社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合作教育覆盖面较窄。合作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国民普遍参与的教育活动,涵盖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全日制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然而目前我国没有构建完备的合作教育体系,教育人员覆盖率较低,教育模式相对零散,不利于全民合作教育的完善。
合作教育教学范畴有待改进。目前,合作社教育主要对象为理事长和财务会计,大多数普通社员和初级管理人员未接受过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此外,虽然部分地区设有合作教育培训机构,但总体来说,农村合作教育至少有70%以上的缺口,在合作教育机构数量、招生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未能契合合作社的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首先,目前合作社人才培养背离初衷。近年来,为扩大合作教育招生,部分培训单位以学历深造和城市就业作为招生重点,导致部分高质量合作社人才流向城市,难以精准输送至农村。其次,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现有的合作教育培训在合作意识教育、合作社教育观等方面明显不足,更多偏重经营策略等内容,强调“力合”和“心合”的教育较少。最后,合作教育培训实践性不强。近些年,合作教育的发展将重心放在理论教育上,缺乏基层调研、岗位实习等多元形式,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违背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合作社教育不能及时获取社会发展动态,缺乏对合作社行业的分析,导致合作教育的培训应用性不强。一方面,农村合作教育以课堂讲授和考察为主,过于模式化,缺乏生动的案例讲解,不利于社员在短时间内接受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对合作教育的培训课程设计专业性不强,不能突出合作社领域的显著性。尽管目前政策规定进行合作教育的资格审查制度,但农村合作教育仍然与多方缺乏良性互动,合作社部门与农业、教育、院校等相关单位之间未能形成闭环,缺乏多单位联合培养机制,在教学安排方面不合理。
合作社教育工作政策缺失。政府支持是人才保障的重要条件。目前,农民合作教育在政策方面有待完善,缺乏合作社人才教育和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人才引进专项计划也有较大缺口,无法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合作社事业,无法高效聚合人才。一方面,合作教育资金较为紧张。当前合作教育缺乏大量资金支持。针对合作教育提高产出水平而开展的技能培训投入缺乏,这一资金的使用率较高,但投入总量较少;针对政府农业相关部门扶持农业的投入,精准到社员身上的投入较少,使农村合作教育无法顺利展开。另一方面,资质认证制度弱化。欧洲较多国家采用了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合作社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在资格认证方面并未大力推广,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农村合作教育难以广泛开展。
农村合作教育立法有待完善。由于农村合作教育发展起步落后,地方性的合作教育规范制度不健全,并且相关制度的执行程度不高,农民缺乏一定自治权,无法自主管理合作社事务,也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截至目前,我国关于合作教育的法律较为稀缺。因此,要使我国合作社经济发展更完善,需要主动立法,通过对合作教育法律的制定,为各类合作社人员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权威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帮助和保障各类合作社发展,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立法模式为各类合作教育提供法律支持。
构建合作社教育体系。新时期,合作社教育培训体系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本,增加合作社人才储备,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一方面,采用全民覆盖的教育模式。近些年,合作教育将重心集中于对合作社社员的培养上,然而成熟的合作教育体系要广泛覆盖,以全民作为教育目标。借鉴丹麦在小学教育学科中加设合作教育课程的模式,我国应该建立一个覆盖面更广的教育体系模式,适当扩大合作社教育培训规模,以全民合作教育为宗旨,以培养专业化的农民为目标,增强成员接受教育的完整性,逐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合作社人才培养机制,在全民范围内培育人才,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精细化合作教育内容。合作教育的课程要覆盖合作社生产经营、合作理念培养、市场管理营销、文化素质教育等专业细化方向。
要构建多层次纵向模式。纵向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合作教育不仅要增设普通科普课程,增设高学历课程,更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同时兼顾普通类、硕博类和职业类受众,丰富合作教育事业。例如开展普通类学位课程,着力培养合作社领导人才;开展硕博类课程,合作探讨合作社未来进路。同时针对不同合作社的情况,对社员进行长短期培训,正式社员培训时间较长,临时社员接受培训时间较短。多层次纵深的合作教育模式既保证了合作社多元化人才需求,也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全面的选择,有利于合作社健康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补齐共同富裕短板。
合作教育模式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育要注重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良性互动。首先,合作社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合作社缺乏具有现代意识的与掌握专业技能的社员,对这类人才的培养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合作社可以联系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共同设立培训班,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效利用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其次,形成产教研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合作社、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研究所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结合农村实际发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育复合型人才。最后,教学凸显实践性。根据农村实际要求结合合作社制度、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内容编写配套案例教材。将合作教育课程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培训教材要从现实需要出发,努力做到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教学上也应结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从社会方面来说,创设合作教育培训班,从合作社资金扶持、创建范例、未来进路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员熟悉合作社的经营方式。从院校方面来说,在院校开设合作教育实务课程,组织学员模拟合作社的运作流程、社员大会、登记注册、谈判技巧等工作内容。还需积极积累社会培训资源,为学员在联系专业合作社农民实践创造机会,让其对合作社有较直接、深入的认识。从合作社内部来说,各级合作社辅导员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准确把握合作社规范的前提下,对“空壳社”进行大力整治,落实指导服务工作。不断借鉴成功经验,实行民主管理、规范运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普及合作教育以促进合作社发展,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一环。政府重视是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教育是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然而目前缺少对合作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因此要加强政策对合作教育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大政府资金保证力度。政府在合作教育过程中要保证资金正常运转,承担起财政责任。在各级财政支出中要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合作社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在对师资的扶持和设施的保障方面。另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农民成为“理性经济人”,鼓励农民开展自愿互助,促进合作社平稳健康运行。在一定政策的支持下,引导合作社社员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主、自觉、互助、团结的合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同富裕的精神相契合。
政府要确保合作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资源有效整合要在法律基础上进行,明确合作社的法律主体,使合作社与农民有效连结。一方面,从学历教育视角来看,将与合作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教育贯彻于职业教育、本科、硕博三个层级,以实现纵向拔高合作社人才机制,从而扩大社员素质,增强组织成员对合作社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合作社运营、合作社领导、合作社未来发展等方面较有成效。另一方面,从证书教育视角而言,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培训机构、有资质的高校实践基地三者结合,培养合格正规的合作社人才,以人才推动合作社发展,以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