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科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居住、活动环境,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快乐,从而激发人们的潜力和创造力。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植物的功能和搭配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国内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追求品位、忽视地方特色、违背城市景观设计原则、风格过于简单等问题,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因此,为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可以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为城市中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城市的景观设计可以打破呆板的城市天际线,增加城市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可以让人们在园林景观中尽情观赏和游览,给人们带来一场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考虑地域性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可以展现出鲜明的城市特点,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增加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有关部门对园林景观进行了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人体的身心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使人身心健康,心情舒畅。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维护生态稳定、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凸显城市特色、提供舒适的游览和居住环境等是好的景观设计对于城市正向的反馈。
在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多个角度,从植物、地理、生态、气象、水文、历史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考虑场地的美学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段,使其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拥有原有场地的记忆。
城市景观是以植物为基础的,不同地域间同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设计需求会依据它们的特性及其景观用途与功能之间的差异来选择,从而使植物与植物、植物与景观、景观与景观之间具有与同类相异的个性特征。
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与人文景观。在城市的规划中,考虑场地的在地性,结合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同时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个性化原则的体现。
在城市的规划中,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维持生物多样化的原则,在景观设计中,考虑不同动植物栖息地的营造与修复,形成“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空间结构模式,为人以及其他动植物共同营造好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景观类型(森林、疏林、草地、湿地、水体等)也可以为不同的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活生长环境。
其次,景观多样化体现在避免景观同质化的产生。每个场地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的模数化复制,造成审美疲劳的同时会失去场地原本该有的场所精神。因此多样化的景观非常重要。
园林景观的规划应该与城市生态系统紧密结合,除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之外,在城市的防洪减灾方面,城市景观设计亦可以对其有较大帮助。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充分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城市水资源的调配能力,考虑绿地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净化的能力,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对城市的雨洪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考虑城市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本土植物与建筑材料,可以在设计中对原有的景观环境产生尽可能少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营造高水平的园林景观,既能使人心情舒缓,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又能美化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城市景观可分为人造与自然两类,人造部分包括建筑、构筑物等一系列建筑工程以及人造景观(公园、城市街旁绿地等),而自然的部分为城市原有的山林、湖泊、草地等。在园林要素中,绿地占了很大比例。它可以与周边的建筑形成和谐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将城市生态和城市建筑结合起来,将过于密集的建筑隔离开来。除绿地之外,按照城市园林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1)景观游憩功能。如亭,廊,榭,舫,楼,阁,厅,堂,轩,斋,殿,馆等等。(2)艺术美化功能(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水池,花坛,标志等等。(3)交通功能。如道路,台阶,桥梁,汀步,码头等等。(4)工程措施功能。比如:挡土墙,台地,排水沟等等。
不同的城市景观具有不同的风格、结构和功能,但它们一般都包括土壤、水体、植物和建筑四个基本要素。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物质、精神、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园林的设计作用决定了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其主要体现在:
(1)独特的园林景观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特色的体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其园林的设计也是按照城市的特色来进行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用地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原有城市的形态、历史在逐渐消亡。园林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一个好的园林景观可以将城市已有或者以及消失的文化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进行展现,让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可以通过对园林的解读,想象着这座城市原本的故事,可以说,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展现形式之一。
(2)一个高质量的园林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园林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优秀的公园、街道景观设计能提升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的物质文化素质。对于第一次到该城市的游客来说,其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城市的特色建筑,更多的时候是在徜徉在城市景观环境之中,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城市的景观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在游客心中的整体影响。
目前,在城市规划中,尚未形成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一些城市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园林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其对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意义。在许多人看来,城市园林设计并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些地方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也仅仅是为了政绩。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会因为暂时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一些项目未来可能会给该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许多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由于缺乏对景观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能正确地运用设计方法与手段,导致景观设计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部分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思路。一些城市过于追求现代化和个性化,没有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从而无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原则,造成了景观设计与城市格格不入的效果。一些城市盲目地采用国外的园林设计手法,各种照搬,忽略了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导致设计放在哪里都适用,缺乏地域性。还有甚者为了追求独特性,在一个场地内将多种不同的设计风格杂糅在一起,使得场地主题不明确,缺乏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保持设计思路、风格的统一以及与场地自身文化的契合,可以让设计既与场地和谐同时又具有特色。
由于受“精致型规划设计”的限制,国内许多城市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往往只注意局部的建设,缺乏整体意识,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生态问题,还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由于城市的经济条件以及设计师个人设计观念等因素限制,导致对城市景观设计缺乏整体性考虑。因而,许多园林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违背了保护城市环境的理念,随意修建、占道,有时会产生为了修建一个城市景观大道而破坏动植物迁徙廊道的行为。由于盲目追求景观的美感,缺乏对城市的认识,从而损害城市的生态。这些问题都不能被忽略,仅仅将城市景观设计作为装饰物来看待,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它不但无法改善城市的形象与环境,还会损害城市原有的生态,更无法为市民提供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的设计要适应社会生活水平以及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然而,部分景观设计存在意识不强、布局方式陈旧、植物种类单一等问题,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缺少新意。从时代发展的速度来看,园林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是园林设计的灵魂与核心,不管是整体的布置,还是小的装饰,都要精心、细致,才能充分展现设计师的独到见解。园林的创新要从城市背景、发展历程、人文特色等多个角度出发,寻找一个切入点,进行园林设计。好的景观设计要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思路,每一块石头、每一件装饰、每一株花草,都要为整个景观风格服务,若缺乏创新,景观设计将千篇一律,缺乏异质性,从而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在城市规划中,要强化园林景观的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由于园林景观的设计目的是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园林设计工作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要从植物的选择开始。在选择植被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降雨、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地适树,避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其次,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设计时的特定时段,应考虑持续性与长久性,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一次性”设计,造成资源的浪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保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然性,从而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因此,设计中必须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予以高度关注。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目前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的新技术也日益增多。运用新技术,可使园林景观在技术上实现创新、优化,提高设计效率,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同时,新科技的运用也可以让市民有不同的游览体验。目前,很多城市都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这种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从一个新的维度加深对场地的印象,提升整体的观赏性。从另一个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为甲方提供更为直观的展示方式,便于设计师对自己项目展示和阐述过程中不断进行设计优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亦可减少临时的变更,节省时间和造价。
目前,在园林景观中,除了虚拟现实技术之外,也有一项被广泛运用的技术,即仿生技术。仿生技术具有更好的观赏效果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之间、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提高景观建筑的设计水平。另外,在园林设计中,常常会碰到诸如不能运用真实的生物来进行景观规划等问题。而采用仿生技术可以模拟这种效应,使园林景观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后,利用仿生技术可以相对真实的模拟大自然的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这是由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不能只采用单一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运用,确保了园林的多样性,使整个园林的设计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景观的观赏性,为市民带来了更好的审美体验。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设计技巧的综合运用。根据项目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视线、周边环境、场所精神等。以中国的传统园林——网师园为例,运用了借景、虚实结合、随势生机的方法,建筑、植被与景观山石相结合,互相成就,以景借境。利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可以使不同的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多样化的视觉感受,从而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舒适的游览体验,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其既能充分尊重自然又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游憩的需求。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景观的优势,并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景观规划,这样不但能够顺应城市的发展,而且可以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噪声、大气污染等都对城市的原有的居住生活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应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原有的场地生态优势,因地制宜,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调整,保护城市的生态和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绿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市绿地率已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植被除了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还能吸附灰尘,减少噪声,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起到一定的观赏作用。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中,提高绿地覆盖率,是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充分考虑未来城市绿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方向、城市用地规划等,合理布局多样化的绿地,满足城市游憩、生态控制、防洪减灾等不同层面的需求,进一步加速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进程。
城市经济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可能会对城市生态与人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将园林景观和城市经济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又对城市的生态进行一定的保护,两者达到平衡。如何更好的平衡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例子:
第一,把园林景观与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往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满足其市政功能作为主要设计依据,忽略了其美学或者生态方面的考虑。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道路、桥梁相结合,在道路分隔带、桥头位置进行绿化美化,在原有呆板硬质的道路、桥梁上增加绿色、柔和的景观元素,结合灯光亮化等,可以有效弥补水泥城市所带来的视觉疲劳,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添加靓丽的风景线。例如园林城市杭州的做法,在高架路两侧结合护栏种植月季,形成月季大道,让驾驶员在过程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第二,要把园林景观和工业园区的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往往也会带来污染和对环境的损害。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当地的生态修复以及对周边地块环境的保护隔离。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园区所产生污染物的不同,应选择相对应的耐性植物,比如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主要为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需要选择像夹竹桃、悬铃木、香樟、合欢等吸附性较强的植被种植;但若是污水处理厂,一般臭味比较重,在植被的选择上则需要考虑多种植芳香型植物,以掩盖其气味。另一方面,在工业园区内适当种植园林植被也能够减轻工人的情绪疲劳,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目前国内的城市景观规划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仍需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与责任,努力将中国城市打造成绿色、生态的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