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钧尧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济南 250101
孙莉 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 山东烟台 265500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土木工程相关企业需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控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研究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有效控制施工技术能够为施工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在传统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性非常强,这种模式不仅容易出现人工失误,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而且人工成本较高,对于工程的总体效益会构成一定的威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建筑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套现代工作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建筑土木工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对于土木工程建筑企业而言,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取有关施工的各类数据。对于监理部门而言,能够通过摄像头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排除隐患的工作效率。应用新设备和新技术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2]。
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土木工程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依然不够成熟,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尚未实现完全利用[3]。
对此,建筑土木工程的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规划。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能够,施工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的重要基础。对于土木工程企业而言,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做好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工作,让技术更好地施工服务。自动化技术与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结合将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还要加大投入做好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自动化发展。
目前,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效率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主体力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项目的综合效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理论知识、工作经验以及责任态度都会对最终的施工结果造成影响[4]。
对此,企业需要提升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关注度,全面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施工质量增添更多的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组建施工队伍时,部分施工单位过分追求低成本,导致施工队伍中的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容易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各类人为问题,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第二,在施工队伍形成后,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不清楚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甚至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施工人员消极作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施工材料。现代建筑大多以钢筋为支撑,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功能、使用寿命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建筑土木工程中钢筋问题也是影响施工质量和项目效益的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项目中的钢筋问题主要体现在再生钢材方面。再生钢材相对于标准的钢材,紧密度较低,并且钢材本身的连接性较差,因此许多建筑工程使用再生钢材难以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在实际建筑土木工程中,再生钢材的使用时有发生,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综合效益[5]。
在现代工程项目中,新设备和新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部分施工单位为控制施工成本,使用陈旧落后的设备,不仅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了施工质量的提升。尽管大部分企业开始重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入,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设备和技术使用不规范造成的问题也经常出现,这就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几率,影响了技术价值的发挥,最终影响了工程的综合效益。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不足,造成实际施工质量管理效果不理想。施工单位侧重工期管理、成本管理等,不同程度忽视施工质量管理,造成存在突出的施工质量管理。同时,部分施工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实际中会同时开展多个项目,忽视质量控制,造成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到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凭借经验选择施工技术,不能根据工程实际调整技术方案,施工技术人员也不能及时更新施工理念与方法[6]。
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时会从三方面着手,即施工现场、计划及技术应用,只有确保这三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促进项目管理顺利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进行,而且不能找到负责人。部分施工企业省略部分环节,以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人员的行为也缺少相应的约束制度,不利于工程质量提升。部分施工单位过于看重短期利润,不同程度忽视施工质量,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降低施工销量与质量,甚至出现现场混乱的情况。施工现场管理中缺少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无法落实质量管理内容,影响到质量效率提升。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控制手段;第二,加快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第三,优化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第四,合理调整施工环节。
为更好地控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控制手段。我国的建筑技术尽管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重视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要做好本土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让现代施工技术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同时,扩大项目的综合效益。政府部门还要牵头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高校与施工企业的合作,定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从而不断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7]。
如,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按照规定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时,需要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设计厚度不大于实际的浇筑厚度,从而有效避免钢丝网模板外凸情况的出现。在特定的工程项目中,如果垂直施工缝设置在钢丝网模板位置,需要在浇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浇筑厚度,并调整好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通常需要将距离控制在40cm 以上,从而避免泥浆由于振捣发生流失。在浇筑混凝土成型后,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具体需要使用塑料薄膜与篷布进行覆盖处理,并按照实际情况做好浇水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水分与温度。为了有效避免外界人为活动和动物活动的踩踏问题,需要做好栅栏围挡工作;再如,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底板防水中的应用如下:第一,进行底板防水处理。第二,对地板地层钢筋进行绑扎处理,并对后浇带两侧钢板止水带下的板筋与短钢筋进行电焊处理。第三,利用双层钢丝网对钢筋头进行绑扎。第四,进行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施工,并及时做好余浆的清理工作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可以利用盖模板对钢筋进行保护。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通常也会按照凿毛清理、调直钢筋、安装止水带、封闭后浇带模板、加固处理、模板浇水、浇筑混凝土的顺序施工。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做好技术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能够改善行业的管理面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了运作模式,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将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改进创新,从而提升对施工技术的控制水平[8]。
建筑土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管理时,主要研究各个项目设计方案与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并从其中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传统针对设计方案的决策无法实现各数据之间联系,经常出现数据使用闭塞的情况。通过引入BIM技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数据建模。预处理事先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依据不同类型进行整合,随着将相关数据导入到BIM 软件中,建立三维立体信息模式的。利用这种模式处理与分析设计方案中的数据,提高项目决策效率。项目决策后期需要调整设计方案中的相关数据时,可以直接调节已经建好的模型,利用BIM 软件自动生成调节后的模型,实现优化与改善模型的目的。此外,BIM 软件可以仿真项目所处区域环境,就是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融入光照、景观等周边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设计方案的真实性,也方便决策过程中评比不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设计方案。同时,项目决策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合适模型,直观对比各信息方案,确保最终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夯实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筑土木工程施工动态管理中应用BIM技术,需要建立以工程设计图纸为基础的BIM 模型。强调信息采集阶段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面总结影响施工进行的因素。采集施工现场信息,不但要准确勘查施工场地的地质与环境信息,还需要结算各阶段施工计量信息、施工材料等。完成上述信息采集后,借助BIM技术组织与分析,顺利输入相关设计信息,最终输出建筑土木实体图。完成模型建立后,为了提升动态管理质量,需要补充建筑土木具体细节。可以将BIM 输出模型各部位构件编码,通常利用RFID 进行,同属性建筑土木构件编码相同,这样就可以得到全部构件信息。此外,建筑土木材料采购时考虑工程进度,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采集数据。及时更新RFID 参数,对比实际与施工动态管理之间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
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是建筑土木工程开展施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做好图纸和方案的设计,对后续的施工进行正确指导。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企业和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收集关键的数据信息,为图纸设计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图纸的优化工作,严格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加快处理,保证施工的稳定性。最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重视对建筑空间的调整,通过应用现代施工技术,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断改善施工效果。
如,从施工本质上分析,后浇带是施工过程中提前留设的混凝土浇筑带。该浇筑带的作用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差异造成的收缩或者沉降造成的裂缝。在具体实施时会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的内容和技术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和墙体等位置做好预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测算情况,将浇带的宽度控制在80cm-120cm,对于特殊的工程施工要求,比如要求后浇带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需要在施工时建立相应的止水带,保证后浇带的功能。另一方面,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需要提前做好钢筋焊接效果的检查工作,保证钢筋的焊接工作满足相关的施工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才能拆除模板或者支柱,避免使梁板变形,影响土建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
通常情况下,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设计内容较多,大部分设计工作需要在正式施工前完成。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把握不同设计内容之间的联系,及时与相关的部门做好沟通,保证施工流程的合理性,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在进行施工规划前,需要做好企业部门的审查和交接工作,首先要完善土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部门的作业,保证规划的合理性。之后需要对管道的安装和管线的敷设进行优化处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在进行大范围安装作业时,需要重点关注承重墙同顶棚设计方面,做好工作的协调与分配工作。在顶棚部门施工完成前,为保证施工进度,可以开始进行水电设备的安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通过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提升施工效率,确保施工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减少不同环节之间的矛盾[9]。
如,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具体如下:首先需要做好外墙常规钢筋的绑扎工作,并及时安装钢筋止水带,还要对钢板处焊接箍筋进行相应的分离处理,做好以上工作后,要将短钢筋头焊接在剪力墙竖筋好止水带之间,为保证稳固性,需要使用双层钢丝网对钢筋头进行绑扎。再根据混凝土的安装次序完成钢丝网的安装工作。剪力墙外模封闭处理完毕后,需要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进行浇筑并养护。对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而言,需要提前做好剪力墙后浇带处两侧混凝土的清理工作,清理时最常用的就是凿毛方法,对钢筋锈进行去除,并对钢筋进行调直处理,还要及时抽除后浇带的积水,安装好止水带,在两侧混凝土涂抹与后浇带强度相当的砂浆,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
综上所述,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全程做好监管工作,保证施工技术功能的发挥。对于具体的工程,需要在施工前明确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建筑功能,提前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设计,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方案和图纸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施工工作。施工单位需要提升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和设备为土木工程施工服务,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改善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果,推动我国土木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