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标准
■ 办学在总体或某一方面具有典型启示性
■ 体现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教育理念
■ 办学成就受到普遍认同或尊重
■ 富有发展潜质
上 榜
1.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3.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
4.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5.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6.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 聊城市技师学院
8.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9.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入 围
1.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 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
3.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4.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5.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6.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7.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9.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
10. 重庆长江技师学院
入选理由建校20年来,始终与杭州发展同频共振,以质立院,探索出职教改革的“杭职路径”,通过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域经济建设。
学校简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下设友嘉智能制造等九个二级学院,开设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42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在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级。
亮 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彰显发展活力。学校与杭州医药港合作共建杭州医药港学院—杭职产教融合基地,联合港区企业成立了“环杭州湾医药产业人才培养联盟”,服务杭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学校与安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杭州数智工程师学院”,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商贸产业学院,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产教融合发展,助力信息技术、数字现代服务业发展。携手临平区政府、安吉县等地方政府,围绕人才培养、创业就业等领域开展地校合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挂牌成立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服装数字技术研究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钱塘区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教学点,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和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立项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数字赋能电梯检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典型案例。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引领校企合作规范运行。2022年持续撬动行业企业新增投入1700余万元。
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和“数字化+专业”建设工作,学校获批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校。7项成果入选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5项成果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大力推进“三教”改革,8支教师团队在2022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电梯教师团队、思政教师团队斩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
工匠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出台《工匠摇篮实施方案》,出版专著《良渚文化玉器纹饰艺术》《桃李馨香: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名师名匠风采录》,完善基于“融善”文化研究课题10项,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纳入德国企业在华举办职业教育首批试点项目,并获教育部立项。与德国TÜV莱茵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申报成立莱茵国际学院。2个项目立项教育部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中文+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立项教育部首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立项教育部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2项、首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项。学校获评“2022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入选“Education Plus(第六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典型院校”。
入选理由创立以培养“工程素养”为核心目标的“三进三延伸”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职业本科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办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
学校简介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学校1952年开始主要面向石油工业服务。2021年1月经教育部批复,整合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资源,转设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亮 点作为首批职业本科大学之一,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对接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职业本科专业建设。2022年,经教育部审核通过,学校新增9个职业本科专业,4个职业本科专升本专业。
学校依托产业发展导向的“三进三延伸”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素养培育为核心,立足“四个课堂”,培养能够生产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从事成果转化的现场工程师,推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将学校人才培养各要素与产业发展各要素有机融合,对技能人才培养展开整体谋划。将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培养。第一层次是岗位基础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岗位必备技能;第二层次是应用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课程拓展、项目研发和双创实践提升应用创新能力;第三层次是现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攻克技术难题的平台,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工人—工匠”的角色递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全面对接。
以政府引导为支点、行业聚合为节点、企业需求为重点,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平台。政府引导承德市工业创新中心等2个产教融合基地入驻学校;成立河北省石油石化职教集团等3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融合机构;与华为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5个产业学院,与380多家企业完成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到现代学徒制的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组建工程实验班,将工程素养培育前移到学校。以企业真实技术难题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程参与技术攻关过程,实现“企业出题、师生解题、典型成果进课堂”,提升学生解决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11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实现专业课程、技能实训与创新赛事、创业实践深度融合。在专业课中融入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思维,建成专创融合课程165门;近6年共带动15000余名学生参与5000余项应用创新项目研发,其中260个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升。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首届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得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学校构建“思想引导、压力传导、渠道疏导、方法指导、心理辅导、工作督导”六导型就业育人体系,坚持“两融合、三联动、四结合”工作模式,连续多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的工作目标。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81%,500强企业就业率提升至42%,在全国高职院校500强企业就业人数排行榜中排名第16位。获批23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入选理由构筑与企业、社会严密对接的人才培养闭环系统,探索出校企一体、过程导向、协同共赢的“学习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学校简介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于1997年,2017年并入宝安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占地343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511.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8人,在校生1623 人。
亮 点学校以项目化生产为载体,学生参与真实企业生产全过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与企业工作规范、先进技术、职业素养文化有效对接。成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研究专家工作室、德国专家工作室等中外“名师工作室”。借助合作企业德国“F+U”教育集团的资源,围绕企业“真实生产任务、真实工作情境”,开展基于“学习工厂”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研究。重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把真实生产任务作为“项目”,以企业实际问题为专业教学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专业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建立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案。建立学校课程更新和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企业主动把引入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投入课程教学,调整更新课程内容,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培训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校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岗位实践。
闭环管理,让人才“被认同”。在校企合作战术的不断精进中,学校凝练出一套闭环化培养战略,核心要义是助推校企合作之下的职教走向社会认同。通过引进ISO29990国际质量标准,对标行业企业评价标准,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评价改革研究,学校围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成绩等构建了“学习工厂”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基于“学习工厂”产业集群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学校引进优质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评价,对标行业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
学校引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资源,形成政校企行等多主体密切协作的办学格局。此外,还建立健全了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企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双向选择,每年为合作企业输送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学习工厂”被列入宝安区督办支持建设的“跨企业实训中心”。学校向中小企业和大专院校输送了大批具有扎实技术基础的优秀毕业生,“‘双元学习工厂’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获第五届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奖。
入选理由 以“立德树人 兴商润民”为使命,以“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为目标愿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学校简介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A档)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亮 点学校聚焦“人才培养规范化管理、教学生态多样化创新、智慧教育数字化升级”三大主要改革攻坚任务,深化内涵建设,总结教学典型经验,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多学期、职场化、协同式”“双业融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群为基础联合行业头部企业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了“1+1+N”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京东、百度、海尔、海信、浪潮、重汽、华润、鲁商、华住、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浪潮产业学院”“云智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双动力”机制引领高技术服务业“543”专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坚持产业发展促进专业调整的外在动力和适应专业结构优化需求的内生动力的“双动力”机制,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山东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快速优化专业布局。2022年,学校完成了专业(群)结构战略性调整,招生专业从47个压缩至36个,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助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的高技术服务业“543”专业集群。学校专业以三产类专业为主,占设置专业总数的89.48%。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教育教学业务全面数字化升级。学校依托优慕课、职教云等教学平台,大力推进实施信息化教学,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4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4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成网络教学课程1154门,占比 99.74%;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58门、省级108门和校级155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20000余条,为全国百余家院校及企业的29000余名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教学资源。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
参与国际校企合作标准制定。2022年2月,学校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单位并参与提案的 ISO/TS 44006《校企合作指南》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立项。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关系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86)自2013年成立9年来,首个获批立项由中国牵头的国际标准,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校企合作领域的国际标准。围绕“打造‘山商’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标准‘软联通’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拓宽途径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等项目,规范教育资源引进工作,提升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绽放职教之光 争当时代先锋》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典型案例。
入选理由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知名品牌专业建设,创新构建了基于学校、培训企业、生产企业全流程深度合作的“双师三场、育训结合”电梯专业人才培养溧阳模式,在培养“知技并重”的高素质技能型电梯人才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亮 点面对区域电梯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地方政府部门引导、行业指导、学校和电梯龙头企业共同主导下,学校从电梯行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出发,推进“育人理念引领、教学模式革新、课堂实践支撑”的电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校和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开展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实践项目的探究,“政校行企”共建基于混合所有制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溧阳市宏达电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构建了四方利益共享和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政校行企协同、四共三合育人”的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产教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学校简介
江苏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9大专业群20多个专业,有五年制、三年制在校学生近5000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学校依托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平台资源,架构学校和电梯培训企业、电梯生产企业全流程深度合作的桥梁,通过重定人才培养规格、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新型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构建“双师三场、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生态。
学校建立了学场、云场、职场“三场融合”型学习空间,通过自建、引进和共享三种方式汇聚优质资源,创建“云场”空间。学校协同电梯培训企业自建的“电梯学习云平台”,开发虚拟仿真系统,研制出台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引进日立、三菱、奥的斯、浙江亚龙等电梯行业龙头企业专用的智慧电梯平台。以校企共享“云场”空间的形式,有效连接“学场”空间与“职场”空间,打造了课内课外一体、线上线下打通、实体虚拟结合的教学环境,有效满足了学生培养与企业培训、认证、比赛和研发的需求。
践行“标准引领、体系建设、课堂实践”的改革路径。校企合作,共研专业教学标准。学校组织校企共同参与的电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结合电梯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充分论证,将电梯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进行比对,制订“三标融合”的电梯专业教学标准,逐级分解知识点与技能点,科学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牵头研制完成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电梯专业教师参赛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和技能大赛获国赛7金、省赛13金,教练获奖44人次。
入选理由持续打造“信息智能+”鲜明特色,着力培养服务于产业新体系特别是“数字福建”建设、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学校简介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亮 点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之路,强化类型定位、产业定位和区域定位,按照“智能终端—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服务”的思路一体化布局专业群,实行动态调整和优胜劣汰,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办学品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项目。其核心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学校相关专业构成优势互补关系,人才培养链与地方支柱产业链的对应关系密切,发挥出集聚效应、育人功能、服务功能。
聚焦能力,构建“三阶七维”“智慧工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学校探索构建了“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岗课赛证”互融相通、“学做用创”能力进阶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区域职教集团与产教联盟,结合校企双元育人实践经验,创设了“三阶七维”的“智慧工匠”多维能力进阶模型。“三阶”包含基础、应用、“智慧+”三级能力进阶过程,“七维”既指包括学习实践、规划设计、跨界融合等在内的七类能力评价维度,又表示能力进阶模型、工单制教学、多级竞赛体系等七种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与方法。由此形成“基础、应用、智慧+”对应“会学、善做、能创”的循序渐进培养范式。学校连续三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高职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全省之首、全国前十,近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个。
多维融合,通过“实体办学”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学校积极探索产教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利益融合、制度融合与文化融合等五维度融合,推动实施“共建设→共育人→共办学”递进发展的实体化办学路径,拓宽校企优质资源的联结通道。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构建产教融合“双驱动”发展共同体,以“共同参与学院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探索育人机制、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建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社会服务”为基础,形成一套有活力、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体两翼、多元保障”运行机制。
2021年,学校以“五三二”合作模式成立实体性产教融合的“数字产业学院”,即以深化“产业园与校园、产业链与专业群、企业项目与课程体系、技术业务与实践技能、产业导师与专职教师”五个融合为基础,推动“校内项目跟岗、假期企业顶岗、就业园区推岗”三段递进模式,形成以“两园”(校园+产业园)为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教育链”与“产业链”合作效能。学校入选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榜单。
激发动能,通过“三步并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学校重点对接国家战略、产学研用结合增效、社会培训逐步推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致力打造职教国际化品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传播和师生交流等,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职教,推动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学校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援外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
入选理由牢固树立“聊城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学校办学的着力点就在哪里”的理念,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机制、服务区域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学校简介
聊城市技师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下设智能制造系、电气工程系等8个教学系和4个混合制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亮 点政校合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先后与高新区、开发区、临清市、冠县、阳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政校战略合作协议,为县市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发区新动能产业园、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成立了博源科技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易斯特数字化工厂研究院等4个研究院,开展技术服务、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企业实践等工作。
坚持产教融合,探索联盟育人机制。学校先后成立了聊城市智能制造产教联盟、装配式建筑产教联盟、互联网产教创新联盟,与联盟内16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学徒培养,校企双师共育、工学结合,为企业定制人才。联盟成员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有机衔接。学校申报的“区域行业产教联盟融合育人机制研究”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拓达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中核、临工、日发、博源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电气工程系与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的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成功入选“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
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孔繁森同志的母校,近五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管理育人的实践样式,充分挖掘和依托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传承孔繁森精神、争做繁森之星为主旨,融入增值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建构了“三阶晋级、五维考核、星级成长”的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价模式,育人效果明显。2022年,《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价改革》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16强,该案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展播。在教育部、天津市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学校作为职业院校代表作主题分享。2022年,师生获技能大赛奖项189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中获得一等奖。
入选理由 面对“中国制造 202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服务中国一汽“红旗战略”,大力实施红旗工匠培育工程,探索形成了新时代红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简介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 1952 年,是中国第一所专门为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的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办学的专科学校。
亮 点秉承“服务汽车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度汲取大学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和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打造了红旗工匠育人文化。依托“政行企校联盟办学模式”,学校利用与中国一汽的血缘优势,与汽开区政府的地缘优势,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亲缘优势,政行企校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教园区”。面对“中国制造202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服务中国一汽“红旗战略”,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实施红旗工匠培育工程,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红旗工匠,为推进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转型升级服务。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红旗工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服务企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依托中国一汽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创新打造新能源体系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制2年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支撑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发展的“红旗工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领导力、通用力等培训系列品牌项目,建立服务覆盖一汽全分子公司的战略合作体系;形成以技能力为主,多维度并行的发展模式。
坚持“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一汽培训中心、大众汽车高级师资培训认证中心、中国一汽大学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都建在学校,学校与中国一汽共建培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师资互派项目合作、产学研项目合作等,在技能人才培训培养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学校与中国一汽合办班组长企业现场管理班,培养一线班组长3482名,被誉为“班组长的黄埔班”。学校不断延伸社会服务领域,连续5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为全国职工钳工大赛、全省各级各类职工大赛、中国一汽各种竞赛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2022年,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
入选理由 秉承“为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办学目标,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学校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融中职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等称号。
亮 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跟区域产业振兴调整和升级发展步伐,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整合资源,坚持用“一城五县”建设目标统领学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全域旅游名县建设需求,以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农村城镇化,服务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转型跨越,持续强化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种子生产与经营、电子商务等骨干专业建设,根据专业设置情况研究制订其他专业学生跟岗实习方案,不断提升人才供给能力,为县域优势产业发展储备紧缺人才。
扎实推进“技能甘肃”实施方案落地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园区、张掖通航产业园、临泽凹凸棒石产业园区、流沙河文化旅游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双入驻”(学生入园区,企业入驻学校)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衔接融合。
服务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采取“流动课堂”“农家课堂”等形式,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服务,努力使培训对象普遍掌握1项实用技能、找到1个务工岗位、拥有1份较为稳定的收入。紧盯新兴产业抓创业培训,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为切入点,持续开展电商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2022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中,学校摘得1金和1铜两个大奖。
入选理由 学校聚焦类型教育改革,彰显“黄河为魂、水利为根、工程为基、育人为本”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建筑水利、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和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打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贡献了“黄河水院方案”。
学校简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 1929年,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2022年学校被河南省纳入“十四五”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规划。学校入选由中央八部委联合组织建设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是全国唯一入选该基地的高职院校。
亮 点学校坚持“依托水利、服务河南,根植中原、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技术人才摇篮,创新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立足“以工为主,以水为特,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专业定位,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焦关键技术,发挥职教联盟作用,以产业学院为抓手,建成应用协同创新与转移转化中心,形成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推广的全链条;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构建水利水电技术国际交流体系,传播我国治水理念和水文化;依托已建海外“大禹学院”,建成水利国际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开发国际特色教学标准,输出中国特色“黄河水院职教模式”,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届获水处理技术赛项一等奖。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双创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双创实践平台为突破点、以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为保障条件,持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校园内打造双创文化“足迹”景观,开发“水利创新数字博物馆”和校本双创系列微课视频,建立校内“鲲鹏山黄河创新技术体验基地”和校外的黄河双创实践育人基地,强化学生双创意识,促学生思创。基于需求导向,贯通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双创能力培养目标链。开设“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基于双平台的双创实践项目课程”三阶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促学生会创。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引作用,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依托中国水利职教集团、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和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协同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进产学研转创对接,创设“需求+供给”互联互通的双创资源聚合生态圈。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是首批入选的9所高职院校之一。
以打造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方案为主线,持续开展水利职教集团的培育和建设工作;依托黄河流域九省区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持续推进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建设工作;紧跟国家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水利特色与优势,牵头成立了“河南省水利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水利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共同打造“优质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科技协同创新、紧缺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机制,有效促进了政府、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探索政行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共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