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摄影/缪士毅
位于温州乐清的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在雁荡山北麓的南阁村,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明代牌楼群名闻遐迩。南阁村,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距雁荡山高速出口车程约20 分钟,为国家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的明代牌楼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南阁村历史悠久,其形成始于唐末五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两宋时期,村庄发展迅速。到明代,随着章氏族人入仕数量的增多,形成了以章姓为主要姓氏的村落。这当中,官至明代礼部侍郎的章纶是其代表人物。如今,历经岁月洗礼的南阁村,正焕发出独特的古韵魅力。
沿着当地的卓龙线公路,走进南阁村,但见村前一条宽阔清澈的九曲溪,如一条飘逸襟带绕村而过,那潺潺水流声,不绝于耳。村背靠逶迤群山,满目苍翠,远处可见一奇特的巨石拔地而起,巍然耸立,有“石柱擎天”之称。伫立村口,明代牌楼群扑面而来,古色古香,气势恢宏。走进村口,脚下是一条笔直村巷,人称“中直街”。其路面与竖立在此的牌楼一样古老,建于明代,路面用鹅卵石铺成,令人赞叹的是,当时的能工巧匠用鹅卵石演绎圆形、心形等各种图案点缀路面,平中出奇,情趣横生。那历经岁月沧桑的鹅卵石,早已被踩得如玉般光洁,平添了几分历史厚重感。
牌楼群。从村里得知,南阁村的明代牌楼原有七座,现存五座,这五座明代牌楼群从北往南,全都竖立在150 米长的中直街上,分别悬挂着“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牌匾,依次排列,宛如一颗颗珍珠呈一字串联在中直街的中轴线上,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牌楼街”。这些牌楼分别为当地乡人章纶及其后裔所立,岁月在牌楼上留下的斑驳痕迹,似乎在述说着约600 年前章纶一族四代三进士的故事。据介绍,这些牌坊木构架群体建筑是浙江木牌楼代表,是江南地区年代最为久远、数量最多的木构牌楼群,在全国也较为罕见,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南方特色。
牌楼建筑。这历史厚重的牌楼群需要慢慢地品赏,于是我放慢脚步,徜徉中直街,不时驻足在一个个牌楼前,或细细观看,或凝神注视,从中发现个个牌楼结构奇巧,蕴含着精湛的建筑技艺,彰显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裁。瞧!这些牌楼均为木石混合结构,进深分心立六柱,左右两巨石为正柱,前后各添一木柱支撑前后屋檐,为单间歇山顶重檐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明代古殿式建筑特色。各坊高五米,正反两面花纹图案、雕饰一致。坊顶龙吻脊饰,龙飞凤舞,一轮红日如熊熊烈焰从中冉冉升起。牌楼梯状三个层次,分别为飞檐翘角、琉璃石瓦、鲤鱼脊梁的屋盖。面对眼前如此独特的牌楼群,我不禁被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所折服。
牌楼文化。正在我津津有味观赏牌楼群之时,恰巧遇上了来此观光的一个旅游团,于是,顺便从这个旅游团的导游那里得知,这牌楼群蕴含着许多人文的背景。这不,这导游指着悬挂着“会魁”匾额的牌楼说道,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四年,特为乡人“章纶”立的。章纶,明正统四年进士,曾担任礼部侍郎职位多年,秉性刚正,以“忠义节烈”名高当世,被人称为“直臣”。明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内容为《五经》,考生可在《五经》中选择一经进行考试。录取时,均取各经中的第一名,合为前五名,称“五经魁”。会试中之五经魁称为“会魁”,乡试则称“乡魁”。魁为首位之意,章纶认考《诗经》,位居本经第一,故坊名“会魁”。导游接着又对其余四个牌楼上悬挂的“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匾额进行了生动解读,真让人听得入神。此时,在场的人们享受的不仅是牌楼群的建筑艺术,还有那由此带来的文化韵味。
洗砚池。步出牌楼群所处的中直街,不时看到挂在村头巷尾墙上的导游指示牌,驻足一瞧,指示牌上标注了村内的许多景点,如“洗砚池”“章纶故居”“章九思故居”等,这些景点与刚才看到的几个牌楼的“主人”有许多渊源。这不,“洗砚池”景点就与“会魁”牌楼主人“章纶”有关。于是,就来个“牌楼延伸游”,沿着村间道路,来到“会魁”牌楼主人章纶年轻时读书写字处“洗墨池”,但见村内山麓下有一个清澈的小水池,水池旁立着一块风水石。据介绍,明代时,此处建马屿书堂,章纶常在这块风水石上读书和练字,完成课业后常来小水池清洗砚台和毛笔,后来章纶学有成就,进士及第。为弘扬章纶的勤学精神,激励后学,后人称这块风水石为“读书石”,并将水池称为“洗砚池”。如今,在一块巨石上仍清晰可见题刻的“洗砚池”三个红色大字。此时我不禁想到,南阁村的章纶一族能出四代三进士,离不开其历代家教有方,勤奋好学。难怪即使到了63岁时,章纶辞官回乡,也仍潜心著说,收集各类藏书数万卷,在其宅空地上建起“藏书楼”。
牌群楼,堪称南阁的精髓,也是古村的灵魂,带给人们是独特的古村文化风韵。告别时,回望牌群楼,若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来这里走走,再次好好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