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新色黄金缕

2023-04-13 08:44撰文
浙江林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烟柳风流柳树

●撰文/宋 旸

春暖花开,画桥烟柳,总是予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柔美感。不知怎的,柳树就成为了南方美景的一部分,让人忽略了她原也是北方人浓重思绪中非常重要的符号之一。

灞桥折柳,故友惜别,这是属于北方人的浪漫,但自中晚唐始,柳树便乘着春风,将离愁别绪吹往了江南之岸。

于湖畔婀娜的身姿,长条垂落,星星点点的绿绒缀于其上,像是被春风吹开的爱意,绽放在温暖的天地间。在细雨纷纷的初春,山峦云雾皆灰,江面、湖上,她是唯一的色彩。温柔的新绿,不夺目、不张扬,但一旦见过,便在眼底浸染开来,成为了无法剔去的春日底色。驻足在江南的柳树,触及如沐春风,身上的萧瑟与伤感便如春溪中的冰凌般渐渐消解了,融入了这片和煦的暖阳中。

杭州是柳树的城市,也因此拥有着最美的春日柳景。《咸淳临安志》载:“起南迄北,横截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苏轼知杭州,于西湖积草为堤,六桥遍植烟柳。南宋时期,涌金至钱塘沿城五里堤岸遍插垂柳,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也自此诞生,为丘陵水乡留下了跨越时间的美丽。

宋朝是柳树的朝代,满城烟柳,却不为赏景而来,在这里,柳树肩负着更重要的职责——护堤。《宋会要辑稿》载太祖建隆三年(962),诏“缘汴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还要求“每岁首令地方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非得榆柳不可?非得榆柳不可!柳树夺得众人喜爱,并非是源于其柔弱的身姿风韵,而是因她那柔美外表下,坚韧的“心”。南宋魏岘在《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中提出“植榆柳之属,令其根盘错据,岁久沙积,林木茂盛,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柳树很好地证明了她的“有用之美”。正是因为“适用”“好用”,柳树才在中华大地上遍地生根,让人触目即柳,不得不正视其英姿,最终织成中华文化中的这一幅“杨柳图”。

中华是柳树的文明,射柳、戴柳、插柳……学习娱乐皆与柳有关,悲欢皆可用柳传递。射柳之俗始于战国,盛于汉代,百步穿杨,尽显将士威风;戴柳习俗则自唐始,“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据说可保青春永驻;宋时,寒食插柳风俗极盛,嫩黄的柳枝树于碑前,将情思拂去未知的远方。无论何种,皆蕴含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季,告诉世界:存在着一种柔弱而毫不张扬的力量,掌握着春天最重要的秘密。

柳之意趣

人柳三眠:后用此典形容柳姿或春色,也形容女子腰肢等。古书《三辅故事》记载。原书已佚,清代学者张澍有辑录本。

传说汉代宫苑中有一株柳树,近似人形,一天内会三卧三起。

桓公叹柳:表示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事物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晋书》《世说新语》皆有记载。

桓温从江陵北上,去往少时种植柳树的地方,发现柳树皆已长至十围,感慨道:“树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于是折下柳枝,大哭起来。

柳如张绪:指人谈吐风流,举止儒雅。《南史·张绪传》记载。

张绪善言谈,听他说话的人都能忘记饥饿与疲惫,见到他的人就会如身在宗庙一般严谨。刘悛任益州刺史时,进贡了数株蜀柳,枝条长而细软,如同丝缕。时逢芳林苑刚落成,齐武帝萧赜便下令将柳树种在太昌灵和殿前,时常赏玩叹息,说:“这杨柳风流可爱,就像张绪当年啊。”

柳之芸窗

万缕千丝织暖风,绊烟留露市桥东。砌成幽恨斜阳里,供断闲愁细雨中。(朱淑真)

蝶扑蜂粘发出狂,飘然欲上白云乡。无端却被游蜂揽,绾住东风舞几场。(李刘)

忆别东河两度春,西湖柳眼又新新。想因一样湖边柳,一样春风一样青。(郑会)

柳之清音

○蝶恋花

爱日轻明新雪后。媚眼星星,渐欲穿窗牖。不待长条倾别酒。一枝已入离人手。

浅浅柔黄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强对青铜簪白首。老来风味难依旧。(周邦彦)

○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微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冉冉千丝谁结恨。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态尽。(梅尧臣)

○解连环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高观国)

猜你喜欢
烟柳风流柳树
漫话二十四节气(清明、谷雨)
数你最风流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故乡情
柳树
玄武烟柳
会治病的柳树
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