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新中国设计第一人”周令钊先生在北京离世,享年104岁。从1949年至1987年,周令钊主笔创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政协会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等设计;主笔设计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新中国首次授勋的三大勋章;还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票面整体美术设计。
开国大典前赶制毛主席画像
1919年5月2日,周令钊出生于湖南平江。1932年,周令钊考入湖南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为了补贴家用,他经同学介绍去长沙的中国国货公司做广告设计。谁也想不到,这个当时画着日用品广告的瘦小男孩,日后竟会成为“新中国设计第一人”。
青年时期的周令钊经历了连年战乱、颠沛辗转,走得更多的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成长之路。他认为,这段生活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真正的美存在于大自然、大社会,你得行万里路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
1949年10月1日,离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只有几个小时了。周令钊仍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拎着颜料桶,在天安门城墙爬上爬下。梯子周围,很多人一边看着手上的表,一边紧张地看着他,直到他完成了最后一笔,大家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此前一个月,国立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前身)党委书记江丰找到周令钊,说开国大典筹备处的同志点名要他为天安门城楼画一幅毛主席像。那时的周令钊才30岁。接到任务后,周令钊便带着妻子陈若菊来到天安门,在城楼上的大殿外搭起脚手架,开始了工作。
考虑到毛主席的性格、风度和诗人气质,而且新中国即将成立,人民领袖应当充满胜利者的微笑,周令钊选取了那张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作参考,来完成这件非同一般的作品。9月30日,画像绘制工作接近尾声,当时的北平市市长聂荣臻特意来看画像。聂荣臻对画像上毛主席的神态和表情很满意,但提出开国大典是个庄重的时刻,画像中毛主席的衣领应该扣起来好些。周令钊马上进行了修改,改完后才回家睡觉。然而,刚上床,工作人员就来敲门,说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原来,有领导提出把毛主席像下“为人民服务”几个小字去掉会更庄重,在画像上的呈现方式可以再改进,周恩来的意见是“马上改”。于是,周令钊火速赶回天安门。
此时,画像已挂上了城楼,聚光灯也打开了。天安门城楼中间门洞约8米高,毛主席的画像就悬挂在上面。当时设备非常简陋,在三个直梯绑成的巨型长梯上,周令钊赶快一手拎着颜料桶,一手拿着笔爬了上去。由于画太大,梯子又小,他只能改完一部分,下来再上去,如此反复多次,终于大功告成。收工时,天已大亮,此时距开国大典就剩几个小时了。
为新中国设计新版人民币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局副局长王显周和北京造币厂厂长贺晓初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工柳的家中,请他来负责主持设计第二套人民币的工作,但必须严格保密。罗工柳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但他自己是搞绘画的,人民币设计属于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不是他的专长。他向王显周和贺晓初推荐了周令钊。
参与人民币设计人员名单经过严格审查获得批准后,罗工柳特地代表组织正式找周令钊夫人陈若菊谈过一次话,对她说,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不要打听周令钊的工作。陈若菊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直到1959年,第三套人民币设计工作启动,陈若菊也被调入人民币设计专家组,才知道周令钊多年来从事的是一件什么样的“国家重要任务”。接到任务后,周令钊立即住进了地处北京白纸坊的“五四一厂”(现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23号)。这是一个国家一级保密单位,戒备森严,直到1970年代末才被解密,挂上了“北京印钞厂”的牌子。北京印钞厂在一座专家楼中为长住在此的周令钊安排了单独的卧室、专门的办公室,还配备了专门的“助手”。
周令钊先是翻阅了古今中外关于货币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而研究世界各国钞票票面设计,然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方针进行了深入研究,寻找新版人民币设计的灵感触发点。为了拿出可供讨论的“靶子”,周令钊不断地将思考的过程画下来。他画的每一页纸,哪怕是一个小纸片,只要那片纸上有笔画过的痕迹,哪怕是一个不成形的图案、一根线条,都不能随便乱丢,不能丢进垃圾桶,更不能带出门,必须由现场“助手”编号、登记,装订成册,然后交印钞厂保密管理部门存档。
周令钊多次到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临摹古石雕、石刻和铜器上的花纹和图案,先后画满了一大摞速写本。他还专门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石窟等地写生、临摹。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将自然界的植物、浮云通过变形,演化成各種装饰纹样,运用到器皿、织物、家具以及建筑物上的做法,给了周令钊以穿越时空的灵感,他打破在钞票布局上传统的四框结构,把这些极富民族风格的纹饰用在票面装饰上,产生了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第二套人民币从1分到10元的11种票样,正反22面设计稿,全部由周令钊一张张画出来。因为要送中央领导审查,为了让审查者看到人民币的真实样子,必须画成与真钞同样大小的画面。当第二套人民币设计完成时,周令钊曾一度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不得不戴上了老花眼镜。
艺术扎根中华大地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短短数年,周令钊就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少先队队旗、共青团团旗等几乎所有国家级的重要设计任务。因此,他也获得了“国家形象设计师”的美誉。
周令钊在其他画种,尤其是在水彩和水粉画色彩表现力上也颇有贡献。他于1951年创作完成的油画《五四运动》是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中非常成功的一件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建设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产生了大量公共空间,对这些公共空间进行建筑装饰的需求激增。1982年,63岁的周令钊应邀为正在重建中的黄鹤楼设计一层大厅壁画。为了将黄鹤楼的浪漫神话传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设计了驾黄鹤而飞的吹笛仙人和在黄鹤楼前举杯抒怀的诗仙李白,还活灵活现展示出壁画中的说唱艺人。
周令钊还是中国主题公园设计的先行者,他在1980年代末为中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和中华民俗文化村所作的总体设计引人注目。如果没几十年在各个艺术和设计领域中的实践积累,要想在主题公园复杂的内容设计上做到游刃有余是绝无可能的。
周令钊的艺术扎根中华大地,始终把“民族化”“民族风格”“民族审美”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这便是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艺术追求。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说:“周令钊从不张扬,他搞了许多重大的事情,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换成有的人,能参与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吹嘘一辈子了。”
(摘自《北京纪事》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