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庞大,我以渺小爱她

2023-04-12 00:00:00田俊
十月·少年文学 2023年8期

作家简介

田俊,编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读物出版中心主任、《少年文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

蝉联第八、第九、第十届中国六一编辑奖一等奖,荣获中国童书出版桂冠编辑、中国少儿报刊优秀工作者、“江苏新闻出版优青”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作的小说、散文发表于《十月少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读友》等期刊以及《扬子晚报》《甘肃日报》副刊。其中多篇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入选“中国新儿童文学书系·特一代”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年度精选》等各类权威选本。小说《谁说我是治愈系》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

据说写儿童文学的人,都是拥有丰富童年记忆的人,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从一个小孩,到长成大人,我几乎从没离开过南京这座城市。我人生的起点,是妈妈说的白下路红十字医院那个4月的中午。最熟悉的植物是路边的梧桐和初夏的白玉兰、栀子花。最隆重的过年仪式是大年初一,踩着除夕的鞭炮红屑,在弥漫的烟火味道里,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去往夫子庙。

不知道外地的朋友谈论六朝古都会谈论什么,我会第一时间想起我们家住过的洪武路和御道街。宏大悠远的历史叙事,如此细致入微地落进我的记忆。

洪武路紧邻繁华的新街口商业圈,吃过晚饭可以散步绕一圈。新落成的百货大楼地面滑不留步,我被爸爸抱着,感受排满整整一面墙的搪瓷脸盆带来的震撼,长大后看到波普艺术家的《坎贝尔汤罐头》,恍然觉得与我的童年记忆遥相呼应。

因为爸爸妈妈早早教我背唐诗,我在家门口小学的招生面试时引发了老师的爱“才”之心,她建议我报考游府西街小学。在游小,以及后来的第一中学,我遇到很多牛娃,他们自带光环熠熠生辉。但我从未把他们视作童年阴影,反而很乐于向他们凿壁偷光——因为他们,我知道了要预习,就像早早背诗,平凡的我也能显得略有特别;知道了不能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举一反三,就不至于见题蒙……优秀,往往是日积月累的习得,习得技能,也习得心态。他们有神似的面貌:爱笑、知礼,眼神清亮。就像这篇小说中的三爷爷,作为一位专业人士,甚至IT精英,他的闪光之处不仅仅是设计出某个爆款程序,更在于面对命运的挑战不颓唐不沮丧,兴高采烈见招拆招。

记忆中到游小上学的路途遥远,其实不过步行半小时。那时候街道没有现在宽,也几乎见不到汽车,同学们都是呼朋引伴同行,路过神秘宁静的金陵刻经处,路过不时传出高亢唱腔和喧腾锣鼓的京剧团,路过晒着暖阳的衣被、院墙上清雅的金银花和红艳的枸杞果。一个春日,在牵牛巷捡到几根树枝,我们兴高采烈地扛起就走,假装举着彩旗走在狂欢的队列里。快到巷口,有位骑自行车的叔叔在后面按响车铃。我们以为挡了路,赶紧让到一边,却听他说:“原来被你们捡了。这是刚打下来的香椿,别丢,拿回家炒鸡蛋。”一个孩子走走看看,所见所感汇聚成记忆,决定了他面对世界的表情。正如小说里懵懵懂懂的小女生欣然,向鸡蛋黄阿姨学会了声东击西安慰法,从三爷爷身上领悟了演技派的真谛。

世界庞大如斯,祝福亲爱的读者朋友,一路顾盼,不要错过美景;欣然前行,感受爱也付出爱,再渺小的爱也璀璨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