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父子”,欢喜冤家
一个痛失爱子、为子寻仇的货车司机,一个寻找父亲的留守儿童,这两人碰到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影片《拨浪鼓咚咚响》以这个故事为主线,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粗粝又温柔的生活剪影。
2008年,陕北农村,卖货郎苟仁每天开着货车在黄土高原各个犄角旮旯游走,他在村子里卖鞭炮和一些日用品,也帮老人照像。苟仁一边卖货,一边寻找仇人。唯一的儿子因病夭折,他认定肇事者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小男孩毛豆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说只要考了两个100分,父亲就会回家。于是,毛豆每天都站在硷畔上,手里攥着两张百分考卷,紧盯着公路上的大巴车,盼着父亲回来,但等来的只有失望。
奶奶去世后,毛豆一心想寻找外出打工的父亲。他偷偷钻进苟仁的货车,一不小心点燃了车里的鞭炮,损坏了全车货品。苟仁暴跳如雷,拉着毛豆索赔。看着毛豆家徒四壁的窑洞,苟仁只能带着毛豆去寻找父亲,一路还不忘把毛豆花的方便面钱、汽油费、过路费等“记在账上”。车坏了,毛豆帮忙推车,苟仁有点心软。两个人半夜在郊外上厕所时被一个稻草人吓到了,苟仁伪装的强大被击碎,两人不再是冤家,“倒霉蛋”似地相互笑闹。在庙会上,毛豆阻止小偷行窃,致使苟仁被对方打击报复,毛豆看到苟仁被欺负,不顾身小力薄上去就咬。苟仁原本胆小退缩,看到毛豆被打时保护欲倍增,勇敢还击。
“熊孩子”不断闯祸,大人也惹是生非,一次呛声、一次还手、一次抛锚、一碗泡面、一次滑冰……这一对最不可能成为父子的“爷俩”一路找、一路怼、一路哭,逐渐从“冤家”发展成“如父如子”,不知不觉,毛豆将父亲的角色位移,苟仁也重新感受到有“儿子”的快乐。这段旅程让苟仁放下了仇恨,原谅了友人,再次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让寻亲的毛豆获得慰藉。
《拨浪鼓咚咚响》点映时好评如潮,影片《流浪地球2》的编剧杨治学表示:“非常值得推荐,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制片方式和呈现都有德西卡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风范,在剧作、影像、表演方面都能看出创作者的成熟和诚恳,最大的优点是现实细节极其到位而且没有刻意去放大消费苦难,以喜写悲让人观感颇佳。”有网友认为:“把亲情和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拥抱大地,俯仰苍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这部戏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用心投入!”
要命的真实
导演白志强认为《拨浪鼓咚咚响》的最大看点就是“要命的真实”,电影剧本改过12次,只为呈现这种“要命的真实”。该片的底色就是真实的生活。白志强说,创作缘起于拍摄纪录片《边走边唱》,那时他在一所学校借宿,经校长介绍才知道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看到有的孩子冬天穿着凉鞋,有的孩子衣服是破的,还有的孩子一听到爸爸妈妈就掉眼泪。一个孩子偷偷溜出去找爸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烟花。
导演把看到、听来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同时还把镜头对准留守儿童背后的群体,于是,观众看到了一幅幅不加修饰的粗粝的画面。
货车司机苟仁一头油腻凌乱的头发,胡子拉碴,指甲缝里黑乎乎的陈年老垢,是一个典型的西北糙汉子;“熊孩子”毛豆嘴唇上有鼻涕嘎巴儿,脸蛋上挂着两坨布满皴皱的“高原红”;老年人和娃娃们枯守的山村、花50块钱照遗像的老奶奶、用报纸糊上去做墙围的简陋出租屋、简陋拥挤的工棚架子床、路边抢活的零散工、挂着讨薪横幅的烂尾楼、黄土飞扬的盘山公路、工业城镇灰蒙蒙的天……
场景要真实,演员的表演也很真实。演员多为“素人”,苟仁的扮演者惠王军外表粗犷,内心却特别细腻,开拍前,他还开着货车去卖货,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毛豆的扮演者是从当地“海选”出来的小演员。
《拨浪鼓咚咚响》算是一部“真实”的公路片,与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有相似之处。两部影片的基调都是一个不着调的男人和一个总是惹麻烦的小男孩,相异的是北野武以浪漫主义和童真童趣为核心来创作故事,风格温柔轻快;《拨浪鼓咚咚响》则是用社会现实、人性残酷来反衬主角之间珍贵的情感。
照亮毛娃,也照亮狗娃
谈起《拨浪鼓咚咚响》,白志强说:“这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故事,而是千万个身边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影片里穿梭的大都是“小人物”:货车司机、留守儿童、村庄的老人、村支书、外出打工的建筑工人、摆地摊小吃的流动商贩等,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像毛豆的爸爸一般在城市打拼的务工人员数不胜数,像毛豆和毛豆的奶奶一样留守在农村的孩子、老人同样不可计数,他们的遭遇、经历就是你我身边平凡人的缩影。
影片监制芦苇认为:“国产电影宏大的叙事和过度的商业化已成灾了。但是真正的老百姓的生活在银幕上基本是缺位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部电影很有价值。”
对于“这是如今难得一见的聚焦小人物的电影”的说法,白志强表示:“有人说我总喜欢拍一些边缘人物,其实我认为14亿人可能更接近他们,但他们在大银幕上好像得不到太多的展现。既然我拥有了电影这样一个媒介,这个‘说话的机器’,我就应该替他们代言,讲他们的故事。”影片关注“小人物”的悲悯情怀和反映现实的坚定魄力值得称赞,白志强希望通过影片让更多人关注务工群体、关爱留守儿童。
最质朴的东西或许最有力量,就像《隐入尘烟》式的感动,那种剪不断的乡土羁绊直入人心。当下有关乡村题材的短视频爆火,或许也是因为勾起了人们对过往生活和乡村情怀的记忆。无论是“李子柒”,还是广西“康仔农人”、东北“张同学”、贵州“念乡人周周”,都展示了各自的乡村生活场景,他们既在“创作”,也活在其中。农村题材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正因如此,《拨浪鼓咚咚响》虽然“土”,却获得较高的关注度。白志强递给乡土一个话筒,让失语的群体发出了一些微弱的声音。
像毛豆这样的“小人物”太多了,苟仁就像天上的星星,照亮了他人生的一段旅程。《人生大事》中的殡葬师莫三妹温暖了哪吒造型的女孩武小文,《菊次郎的夏天》中的菊次郎陪小男孩正男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白志强想通过《拨浪鼓咚咚响》来告诉观众,爱可以治愈伤痛,就像影片里创可贴粘好拨浪鼓一样。“毛娃睡睡,狗娃睡睡,天上星星照着你”,影片中的摇篮曲寄望人们都能成为照亮“小人物”的那颗星。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