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养老护理行业
“楠楠回来啦!”江苏南通常青乐龄护理院的老人们高兴地拉着他们的护理员、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问长问短,心情和李楠楠一样激动。
李楠楠出生于1990年3月,2010年从卫校毕业后考进南通一家大型医院体检中心做护士,负责体检抽血。一天下班途中,她路过常青乐龄护理院,就进去看望那些老人。李楠楠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因此看到老人就感觉亲切。
她看到护理院里有很多失能老人,一时思绪万千。小学六年级时,李楠楠的奶奶不幸患上癌症。每次她看到奶奶在家给自己扎针治疗,非常痛苦,而自己太小又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就很着急。当时她发誓,长大以后要学医照护老人。如今看着这些老人,李楠楠的初心清晰了起来。
经过一番思考,她辞去医院的工作,走进了常青乐龄护理院。初辞工作,李楠楠没敢告诉家人,因为父母认为医护是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是护理员就不同了,工作脏、苦、累不说,往往还得不到理解。父母虽然反对,但也只能接受,因为李楠楠已经在护理院工作一个多月了,木已成舟。
常青乐龄护理院是一家以临终关怀为主、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每天早上8点钟,李楠楠就开始检查每位老人的情况,帮他们翻身,照顾他们吃药、吃饭等,繁杂辛苦,但她不厌其烦。
李楠楠把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留意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老人们也在心里把她当成贴心的小孙女、小丫头,这种双向奔赴的爱让李楠楠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照护老人,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专业细致的服务能力。”李楠楠说。
除了身体上的照护,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李楠楠之前负责的病区里有一位老奶奶,脾气很大,喂药总是不吃,心情不好时还会打人。有时候被打疼了,李楠楠真的会偷偷掉眼泪,但是静下心来想,便理解了老人久病之后的心态。她耐心沟通,想法子把药粉掺进小点心里,喂老人吃下去。她说:“要想照顾好这些老人,就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不能嫌烦怕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人身体渐渐康复,是最幸福的事。”
李楠楠勤恳和有爱的工作不但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赞誉,也获得了来自社会的肯定。她2014年被评为“南通市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行业建言献策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的李楠楠开始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访南通市的民政及其他与养老有关的部门,详细了解当地养老行业整体情况。针对养老行业医护短缺、现有护工专业技能不高的现状,她提出了“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恢复护理员资格证”的建议。李楠楠的提议得到了全国人大相关部门的回复,2019年,一度取消的护理员资格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得到恢复,提高了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的认可。李楠楠感到很高兴。
护理员资格证考试制度恢复后,李楠楠又建议对养老护理人员给予岗位补贴,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根据养老护理人员缴纳社保的年限按月发放岗位补贴。比如在南通,初级护理员缴社保满一年后,可以拿到每个月300元的补贴,鼓励护理员扎根养老行业,第二年、第三年补贴会慢慢递增。李楠楠觉得,对于年轻的护理员们来说,这不仅是补助,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尽管有种种鼓励,但人才流失仍然是目前养老护理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83.68万,占比达22.15%,高出全国平均3.25个百分点。2022年起,每年江苏约有150万人进入老年期,预计2026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在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专业化养老护理需求之间,横亘着养老队伍建设的现实难题。
李楠楠做过一次测算,江苏全省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35万,如按照1:6的配备比例,需要专业养老护理员17.5万人,缺口超过12万人。尤其是医养结合机构,要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李楠楠去相关院校招聘员工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现在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在物质丰裕的时代,父母对于他们工作的薪酬情况并不太关注,只希望子女身体健康、生活得好。这是其一,另一个现象是,护理专业的年轻人在择业时,多倾向于这四个方向:医院、体检中心、医美行业、口腔诊所,相对养老行业来说,比较稳定,且收入高。
“这时候我们就要多做一些宣讲,让年轻人更多了解养老行业的动态以及发展前景。”李楠楠说。养老行业的一些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中,基于目前的行业需求,前景还是可观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不仅可以在一线工作,还有更多机会参与管理。
目前在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工的年龄分两个层级:一个层级是生活阿姨,多在50~60岁之间,另一个层级是护理人员,在21~40岁,正处于青壮年的阶段。
徐晓燕是常青乐龄护理院的一名护理员,出生于1994年,从卫校毕业后进入养老护理行业已经8年。“这个行业是有前途的。”徐晓燕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要赡养四个老人,老年人年纪大了如果没地方去,养老护理院是一个比较好的去处。”
和李楠楠一样,徐晓燕的从业历程也见证着养老护理行业的兴盛——从不被外界认可,到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再到如今护理院越开越多。她拿到了护理员资格证,每年可以获得一笔岗位补贴。“每个人都会变老,我只有把现在这些事做好了,养老护理行业才会越来越好。”徐晓燕说。
今年,李楠楠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主要提的一个建议是关于医养结合型护理员的晋升通道。她建议,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专业技术职称,设立正高级职称,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体现职业前景、成就感、价值感和荣誉感。同时新增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评审专业目录,科学制定符合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
一直为养老事业奔走的李楠楠听得心潮澎湃,她会继续努力,以身作则,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让更多年轻的专业力量进入养老护理行业,不断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用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