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雷锋车”手的传承
“刚进站工作时,我并不明白什么是雷锋精神,都是从师傅们的身上一点一滴学习着、体会着。”出生于198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站务员、第六代“雷锋车”手于丽婕说。
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原本距离火车站有一里多路,乘客从火车下来要转汽车,尤其是老人、孩子还要带着行李,多有不便。为弘扬雷锋精神,从1963年开始,站务员们开始用扁担帮助旅客运送行李,义务帮助旅客解决困难。60年来,六代500多位“雷锋车”手坚守“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承诺,免费运送旅客34万人次,义务运送行包38万余件,行程24万公里。
2011年,大学刚毕业的于丽婕进入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工作,每天都被师傅们的工作精神感染着。“当时汽车总站早上5点半开门,我准点到班时,师傅们已经做好保洁、打好开水,把能做的都做完了。”于丽婕非常吃惊,师傅们的行为让她一天一天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有时候,旅客来了,包坏了,师傅们要么拿胶带帮着粘上,要么就用针钱缝上……就是很多这些细节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
最初,跟着师傅们推着三轮车去为旅客服务的时候,刚刚工作、20岁出头的小女生根本开不了口,只能站在一边听师傅招呼:“我们是‘雷锋车’组,‘雷锋车’为您免费服务!”有旅客信任“雷锋车”,就会把行李递过来;有旅客不了解“雷锋车”,就会质疑:“真的不要钱?”
时间长了,于丽婕胆子大了,也敢开口了,她说:“我们做的其实都是搭把手的小事,但每次听到旅客真诚地说‘谢谢’,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就很开心。”
新时代下怎样学雷锋?于丽婕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必须与时俱进。”
从工具上,60年来,帮助旅客运送行李,从扁担挑到板车拖,从三轮车运再到电动车载,工具随着时代在升级,但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
“雷锋车”不仅仅是一辆车,为旅客做“力所能及的事儿”,不止于用车转运、用手指引,还发展出了“雷锋车”热线、“雷锋车”驿站,甚至把服务延伸到线上小程序中。
服务工具、服务方式的变化,需要的工作技能也要不断更新。“换成电动车后,我们需要去考C1驾照,持证上岗,才能保证旅客的安全。”于丽婕说,“如今,我们学技能、学礼仪、学法律、学英语、学手语,为的就是旅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为旅客出行铺就爱心便利之路
“雷锋车”驿站建在连云港高铁站B站口的位置,驿站内空调、座椅、充电宝、热水、小药箱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接送旅客的亲友或是中转等车的旅客常在这里歇歇脚。于丽婕日常在这里帮助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搬运行李、指路,遇上行动不便的乘客,她和同事还会开上“雷锋车”把旅客送到邻近的公交车站或是客运站。
于丽婕发现,如今在工作时,需要帮助的多是老年乘客。
一次,于丽婕的同事吕红遇到一位老年乘客,刚出站他的家属便着急地到处找药房。吕红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老人需要速效救心丸,但忘带了。她马上打开驿站的爱心小药箱,及时给老人提供了药物。老人转危为安,感激不尽。
还有一次,一对从乡镇来连云港市区医院看病的老夫妻坐上于丽婕的“雷锋车”后,聊天时说,他们来一趟连云港不容易,交通不便;好不容易来了,现在又犯愁,到了医院不会挂号。
由这些老年乘客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老吾老及人之老,于丽婕意识到,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在子女成年工作后,就成了空巢老人。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老人的生活、就医带来诸多挑战。经过调研和思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于丽婕建议,政府可以适度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给予老年人看病更多的优惠政策,完善帮扶诊疗机制;针对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可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外出义诊;上门联系空巢老人了解其身体状况,医院和社区通过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方式满足广大空巢老人的就医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医院加大培训力度,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医护人员承担照顾老人就医的任务。此外,还要多倾听老人的心声,护患相互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心理慰藉,消除其孤独感。
把雷锋精神发展为新时代的服务精神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于丽婕就这样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着雷锋精神、宣扬着雷锋精神。2019年,团连云港市委与新浦汽车总站合作创建“雷锋车”事迹陈列馆青年学习社,旨在通过服务体验、团课宣讲、实境课堂让团员青年详细了解“雷锋车”组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学雷锋”活动。于丽婕既是积极参与者,也是带领团员青年体验“雷锋车”手生活的榜样车手。
在担任“雷锋车”手12年后,今年于丽婕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2023年3月5日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对于丽婕意义非凡。
“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又是一名‘雷锋车’手,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来到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依法履行职责,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3月5日上午,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于丽婕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当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于丽婕感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志愿服务等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都让我倍感振奋。我要更加自觉地扛起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无论在哪里,都要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好雷锋精神,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丽婕表示。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事,如何让志愿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于丽婕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志愿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制定全国性志愿者保险制度,优化志愿者登记流程。通过制度保障和评优评先,让更多的人有时间、更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份建议来自于丽婕在“雷锋车”手岗位上的日常积累和充分调研。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没想到会安排我们跟总书记坐那么近,也没想到总书记这样平易近人。”回想起当时跟总书记打招呼的场景,于丽婕激动万分。亲耳聆听总书记讲话,她倍感振奋。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她感到使命在肩,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雷锋车”组也将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主动走出去,当好弘扬文明的车、构建和谐的车、助力发展的车,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好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发展为新时代的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