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兰花花〉创作谈》实录

2023-04-12 03:35张千一赵大鸣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兰花花歌剧冲突

张千一,赵大鸣

4月1日下午,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原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以《歌剧〈兰花花〉创作谈》为题,围绕民族歌剧创作中的“戏剧与人物”举办了专题讲座,畅谈歌剧《兰花花》的创作历程、观念与艺术追求。讲座还邀请了曾担任该歌剧首演的三位歌唱家关致京(饰周老爷)、扣京(饰赶羊)、赵丽丽(饰兰花花)进行现场表演。

张千一:各位领导、嘉宾,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我是第一次踏进天津音乐学院的校门,但是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老战友,当然也见到了在座许多现在还不太熟知的新朋友。我相信通过今天下午的分享,能够共同为中国民族歌剧贡献一份力量。首先,我要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天津音乐学院,感谢王欢书记、王宏伟院长搭建了一个近距离和各位艺术家交流的平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特别难得的机会。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我注意到背板上“歌剧表演”这四个字,这就和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有关了。歌剧表演不单单是唱歌,而是与戏剧、塑造人物有关联的话题。

今天讲座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请赵大鸣老师从编剧、文学角度谈如何塑造歌剧人物、营造强烈的歌剧戏剧氛围。第二部分由我从作曲家角度,谈如何通过音乐来刻画塑造戏剧人物。我们两个算是一度创作。第三部分,请歌剧《兰花花》首演的三位艺术家为大家演唱《兰花花》的三幕二场(钢琴伴奏)来近距离地感受歌剧人物的内心冲突、人物间戏剧发展关系以及音乐如何塑造人物。当然也包含歌唱家通过声音来表现人物。

首先请赵大鸣老师谈《兰花花》的文本创作,尤其是他如何塑造歌剧《兰花花》的三位主要人物。

第一部分

开场白

赵大鸣:大家好,这些年我们的歌剧创作,越来越红火,从各方面的数据看,现在是歌剧大繁荣的时代,很多艺术团体,包括专业的音乐院校都在作歌剧。像我们这些参与歌剧创作的人,有各种各样体会,也碰到了种种问题。我主要想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对歌剧文本的艺术规律、形成方式,以及它在目前歌剧创作大潮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谈我自己的体会。

我和千一老师多年的合作有各种各样体会,在歌剧及文本的创作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体会。今天主要围绕《兰花花》剧目的实际情况、具体人物表现,包括选材、创作过程、写剧本中碰到的问题,有的问题解决了,甚至可能解决得很好,有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我想,这些内容即便对歌剧的表演艺术家、演员,也有启示意义。特别在塑造人物方面,讲一讲歌剧人物在歌剧创作(包括表演)中的位置、作用,及如何去体会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让大家对人物形象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基本印象。

当然,我写剧本主要是以我自己对歌剧艺术规律的认识,包括我自己的文学修养、戏剧造诣,并只能局限在我进行的创作,所以讲出来的观点可能有局限,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因为文艺创作既有一定规律,但又不拘一格。我很想把自己的亲身体会或我的一些思考交给你们,然后由你们决定取舍。

人物交代

我写的国家大剧院剧本《兰花花》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八个。首先是“兰花花大”——兰花花的爹。第二位是“周老爷”,他是兰花花所在蓝家河村的群众领袖、族长,说一不二,他比我们现在的村长还牛,因为是宗族里的长辈,说话有分量,也是道统的领袖。第三位“骆驼子”是兰花花的情人,一个总在蓝家河过路的赶生灵的小伙儿,高大威猛非常帅气。第四位“赶羊”,这个名字是随便起的,他是周老爷家的羊倌,可以说是寄生在周老爷家里的穷苦孤儿,他被周老爷收养,从小到大,一直给周家放羊。第五位“媒婆”,到处给人说媒,她起沟连作用——在特定的情况下,给兰花花说媒,让兰花花通过周老爷的运作嫁给赶羊,这是剧中的一个情节。

群体·合唱

我想特别提醒大家:剧中,兰花花所在的蓝家河村村民,是这部歌剧中特别重要的群体形象。歌剧是戏剧的作品,因此,合唱在文学的意义上是为歌剧里的中心戏剧人物创造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所以合唱不是简单的声音品种。从美学意义上,合唱是给整个歌剧音乐创造了另一种美学境界和层次。但从文学角度,合唱往往是一部歌剧主要人物核心戏剧矛盾冲突所营造和映衬出的社会人物环境、社会关系,所以在《兰花花》这部歌剧中合唱的作用至关重要。它除了音乐上的创造性,也是蓝家河、兰花花这出大悲剧所产生和发生的宏大社会背景,是历史和人物关系的基础。因此,合唱在《兰花花》中实际上营造出了一个人之群体,它应该也在人物表上,它虽然不是具体、有名有姓的人,但它代表着一种势力、情感、性格和历史背景。所以,要分析一部歌剧并对这部歌剧人物认知,就要从这几个基础点出发。

题材深义

当初在一个特定的机缘下,国家大剧院要创作自己的原创歌剧,当然也给我们创作者提供了选择题材的空间,我选了《兰花花》。 首先,客观讲“兰花花”并不时尚、热门,可能还是陈旧的题材。《兰花花》这首民歌大家耳熟能详。以前它被多次改编成其他的形式,故事情节多种多样。然而,我写这个剧本的初衷并不因为它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而出于两个核心原因,一、要塑造一种个人性格、命运和历史环境的冲突,这是一种外部的戏剧冲突。二、个人性格所形成的自我矛盾冲突,即内在的冲突——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他所处历史时代之间不能适应的冲突关系,这两种冲突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剧本的戏剧冲突点及戏剧的“四梁八柱”。

关键动力

真正的悲剧冲突是个人与历史时代的矛盾,所谓生不逢时——兰花花的美,生不逢时,这是命运的冲突,不可解。然后是自身性格的内在冲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比如周老爷这个人物,自我的性格已然形成,但他内在的矛盾一旦碰到特殊的矛盾、便无法超越自我矛盾,这是性格冲突。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戏剧要抓住的关键动力。

这样来看,《兰花花》在故事内容上可能是陈旧的,但我们希望通过大家都非常熟悉、无需再做解释和反复交代剧情的故事情节,塑造几个鲜明的歌剧人物形象。我选“兰花花”这个题材,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不用再另外交代,大家都知道这类形象,我希望真正通过戏剧交代给大家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往往不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简单而美好或善良、丑恶。比如周老爷这个人物,就是一个来作恶的坏蛋,就是欺男霸女的?都不是!真正有戏剧冲突的人物形象不那么简单,而现实生活往往也不是那么单纯的如讲故事一样。我想通过这个看上去并不新鲜的题材,塑造出真正能感人至深、打动人心的艺术歌剧人物形象。

人物品质

特别关键的是,歌剧这门艺术实际上是歌唱的艺术,它的戏剧性在歌唱,而歌曲又是为特定角色所唱出,不是由旁白,更不是由交代宣叙的人把它在字面上交代出来。因此,歌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冲突,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也在歌唱的过程、角色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这是我写歌剧剧本的一个很深体会。所以我赞成真正歌剧创作,一定要自己写歌词。歌剧的目的是塑造人物,而不是讲故事,人物才是载体,是托盘上的美味菜肴。所以,歌剧的人物是歌剧戏剧性的核心点。而每一个唱歌的人,他所歌唱出来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抒情、赞美、描绘,而是内心戏剧矛盾冲突的外延、散发。所以歌剧的戏剧冲突应该在歌曲的歌词里行进,因为歌剧里的歌曲都是由特定人物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个心声是他处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关系节点上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歌剧的演员,歌剧的歌曲创作,一开口,就跟在晚会上听到的所谓晚会歌曲的品质极度不同!

挺身而出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剧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1)歌剧《兰花花》剧情:蓝家河的美女子兰花花,爱上年轻英俊的外乡赶脚人骆驼子,二人幽会于谷子地。事情在蓝家河炸开了锅,人们抓来骆驼子,请德高望重的乡绅周老爷主持公道。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兰花花日夜思念心上人,并已怀上二人爱情的结晶。气急败坏的“兰花花大”,竟为此要打死自己女儿。周老爷想出移花接木的办法,让兰花花嫁给自家羊倌“赶羊”。又穷又傻的赶羊居然要娶兰花花,蓝家河又一次炸开锅。洞房里,兰花花拒绝赶羊近身。她告诉赶羊自己已怀了骆驼子的娃,是周老爷和她“大”逼嫁。赶羊如雷轰顶,冲进夜色。周老爷借机向兰花花表示,嫁给赶羊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只要她能遂了自己心愿,会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兰花花气愤地严词拒绝。蓝家河众人面前,周老爷告诉大家:兰花花早就怀上别人的娃。兰花花大百口莫辩、气绝在地。赶羊却猛然爆发,斥责周老爷早知一切、却欺骗了自己。他愤然离开蓝家河。兰花花质问周老爷,到底是谁在伤风败俗假仁义?乡亲们也似乎看出其中的蹊跷。周老爷自知,一生苦心经营的道统形象已然坍塌。他恨恨地表示:兰花花毁了良俗公德,蓝家河决不能容她!兰花花被逼离开蓝家河,走投无路、走向死亡。只留下一曲动人心魄的“兰花花”在人间久久传唱。。第一个是周老爷,他的身份是蓝家河的族长、忠厚的长者,洁身自好,是蓝家河道统的象征,代表着秩序、道德、伦理、规范,而像兰花花跟人钻了谷子地则是伤风败俗,必须得由象征性人物整治。周老爷这样的族长就出来了,这是他当仁不让的责任——他有义务管这件事。蓝家河人心质朴善良、风气干净和睦,大家都本分地好好过日子,作为族长,他要管这个家族不本分的人。

周老爷开始还没见过兰花花,在他心目中,这种蓬门的柴火妞,不过几分姿色,这是他先入为主的看法,而且带着鄙视。但现世,居然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跟外乡拉骆驼的钻谷子地不说,还被逮了个正着,把骆驼子带过来后,问怎么办?作为道统的象征,周老爷理应主持乡里的公道。周老爷非常有社会经验,是老道和见过世面的人。他先征求众乡亲的意见,有人说打死,周老爷还非常宽厚地说,“他也是个年轻人,把人打死出人命,犯不着。”有人说把他打一顿撵出去,周老爷说:“可以,那小女子怎么办?”这时候兰花花大就出来了,他和周老爷的年纪差不多,说“我们这个女子她不守规矩……”周老爷也很不高兴地说:“你家教不好,你这个女子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是我们蓝家河的耻辱,你看咋办吧?”兰花花大说:“你想办法把她嫁出去吧,女大不中留。”周老爷说:“行啊,你看能嫁谁?”这个时候,周老爷完全是鄙视兰花花的。然后,乡亲们一听说打一顿放出去,这个情节上我安排了实际上的你一拳我一脚场景,因为在过去那种民风粗悍的穷乡僻壤,这种私刑是经常发生的,何况是犯了淫恶的罪,所以对这个外乡人就打一顿轰出去了事。但谁都没想到,兰花花那么个弱女子,而且才十五六岁,冲了上来,任何都不顾地护着骆驼子说,“你们要打就打我,你们要打死他就把我一起打死!”

美之形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老爷第一次见到兰花花,惊为天人。我作为编剧有一个体会,歌剧当中要表现兰花花,如果说她美得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但当观众看见演员时反差太大,别说歌剧演员,就是拍电视剧电影,使大家惊艳的美,也是很难的。我们只能通过戏剧行为描述——通过戏剧情节,别人看到她,周围人看到她的反应,来让大家心服口服。在这种情况下,好的剧本是通过别人的反应和行为表现出接受兰花花是一个真的绝色女子——是一个倾国倾城、连像周老爷这样已到迟暮之年并见过世面的老头子都无法把持的“美色”,可见,兰花花作为女人的魅力有多大。所以我们戏剧里边也通过周老爷的反应,反转来刻画兰花花,我们不能让人唱,你美到什么程度,没用,越这么唱,人家越看那演员越不像,这就麻烦了!所以,真正的戏剧美是通过戏剧的行为、人们的反应的张力来表现的,这是一个题外的真话。

美之悲剧

周老爷一见兰花花——有个唱段,他几十年来所有关于女人的印象全被颠覆了。当然,兰花花长得美是肯定的(歌里一直这么唱),而且非常纯真。这个纯真表现在她执着坚持自己的感情,任何人、环境、舆论也打动不了她,她爹威胁她,让她死,也说服不了她。最后周老爷的阴谋诡计也改变不了她,她执着坚持自己的感情。她的纯真是一种纯粹,是对自己天然本性的坚持,这种美无形地在她身上散发出来。

戏剧从这儿就开始了——整个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动机被启动。如果说罪过,谁点燃了整个蓝家河的这场是非、大罪过?是美,是美丽。所以美丽的悲剧往往生不逢时——落在了一个不该落的时代和不该落的环境与人群当中。很多人说美是祸水,其实是生错时代,这就要给她带来巨大的悲剧。她不光美丽,还要毁灭自己,并毁灭周围的人,这叫命运的悲剧,生不逢时。所以,《兰花花》这个戏的整体包括周老爷、赶羊、兰花花及兰花花大(剧的结尾唯一死在舞台上的就是兰花花大)。可见,兰花花这个美本身的毁灭固然是悲剧,而且悲剧还在于它毁灭了整个蓝家河。

力不从心

周老爷见到兰花花后,坏了,瞬间……惊兰花花为天人,却发出了一个非常绝望的感叹:真的这样的一个女子,怎么就你来了我老了,为什么?老天爷太不公,这对我太残忍了,我有这份心真的没这份力,在这样的年龄差异下,他作为一个道统形象的标志,何况兰花花还是一个跟人钻了谷子地的女人,他能怎么办?

好的戏剧形象一定是有内在的矛盾冲突,而这种冲突是自我的冲突,是旁人不可解的,所以悲剧的意义在于,明知它的结果悲惨,却无法改变,这种情况才让人绝望。周老爷的财富、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严、在蓝家河至高无上的地位、久经人世沧桑的权谋智慧、饱读诗书的学问,在这样一个十五六岁、浑然天成的美丽女孩子面前,一文不值!所以周老爷是非常明白的,他一眼看出这个女孩的好,甚至在整个蓝家河的人群当中,他是最懂欣赏兰花花的人,比骆驼子这个乡野村夫还懂兰花花美在哪儿,他能讲述这个道理,而且他感受可能更深,可是,“你来了、我老了”,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这是周老爷悲剧的开始。

戏剧冲突着力点

美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毫无问题的好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美就是一切灾祸的根源,这不是贬义,只是平铺直叙地说这种戏剧矛盾冲突,看你能不能把戏剧矛盾写到这份上,这是歌剧的长处——不用长篇大论,只要把这个人物刻画好、塑造好,让他们在“针尖对麦芒”的矛盾上发生冲突。所以,周老爷唱道:“自从那天见了她后,我熬的皮焦骨脆,简直白天不能吃饭,晚上不能睡”。你看,七老八十的人了要这么熬自己就没几天活头了,何况他还得顾着自己的家族威严及社会地位,周老爷容易吗?但谁让他是个男人呢?谁让他遇见兰花花?所以,说兰花花遇见周老爷,或者在这样的环境里,兰花花是美丽的悲剧,周老爷碰见兰花花也算他倒了八辈子邪霉——碰见了一个自己命运的克星。

无以解

我们作戏剧、让戏剧矛盾高度集中,就应该塑造人性内在冲突的不可解,兰花花的美丽和环境的冲突不可解;周老爷碰到兰花花,想得到她,又注定得不到的矛盾不可解;没有办法,人生真正的悲剧就在于此,人就是在这种无奈中一代代生存下去。所以,我们抓住戏剧的核心就可以这样刻画。假如周老爷是恶霸、为富不仁的恶棍,他可以抢、可以骗、可以用自己的财力威胁、威逼利诱,他不是得不到兰花花,可是那种得到,对周老爷自己来讲无非就是兽性的发泄。但周老爷是有品质、文化又有感情的人,要不然蓝家河的乡亲们也不会把他当做道统的领袖,那么多的乡亲们都瞎眼了?所以他的社会地位、道德形象、人格尊严是他赖以为生及一生修炼中坚持的东西。现在碰见兰花花就垮台了,而且,周老爷自己心里明镜似的,他的第一首咏叹调《自从那一天,一切都改变了》,最后他都忍不住说,“救救我吧老天,别让我崩溃,别让我这么完了,我这一辈子的积德行善树立的仁义礼智形象要垮、我要完蛋,救救我苍天,让我摆脱出来,但已经熬得皮焦骨碎,一闭眼就是那女子的眉眼,我可怎么办?没法活!”

周老爷在这个戏里面是尽最大的力量充分表现他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当然,戏剧也得有戏剧的技法技巧——出事了,真出事了,兰花花跟人钻谷子地,还怀孕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里,这可是要命的事。兰花花的娘死得早,兰花花大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出了这种风化的事情,兰花花大真的连自杀的心都有,他要拿锄头刨死兰花花!

转机

我安排在戏里,周老爷白天晚上都没法睡觉,最后下意识鬼使神差地跑到了兰花花窑洞,半夜三更的,你说他想干啥?他也真的干不了啥了!正好这时候碰见兰花花大出来说“完了完了,这回天要塌了,这女子居然怀孕了,我砸死她,出了这种事儿”,周老爷一下就把他拦住,拿着拐棍说“你要干什么?”兰花花大说“我没法活了、没脸见人了”,周老爷说“到底出什么事了?”他说“那女子怀孕了”,这使周老爷看见了转机——在那个时代,女子要做这事,是可以给她装猪笼沉潭、塞到井里或拉出去埋到黄土地里,那是大罪过,都不能管,甚至得冲到前面去干这事。怎么办?周老爷说,“别”,这地方我特别请千一老师写段宣叙调,这是一个戏剧的转机。这两个老男人凑在一起出于不同的原因,一个是为家族声名之忧,另一个人则是突然在绝望中看见了一丝转机。最后,兰花花大说,“周老爷你说咋办?我还有法儿活吗?要么就这女子死,要不我们一起死。”周老爷说,“我有办法”——关键的转机——“让她嫁,让她嫁?”兰花花大问,“这女子都出这事了谁还要她啊!”周老爷说,“你放心,只要你听我的,咱瞒天过海、不露痕迹,连她怀孕都没关系,我来安排,让她嫁给赶羊。”周家那傻小子——赶羊的独白是“人群里我就是一只羊”(台词),赶羊是什么人?羊群里他才活得自在舒坦的人。

在整个戏剧当中,赶羊一直在社会的边缘,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上去踹他一脚,打他一拳,因为他除了能给周老爷放羊,和蓝家河里的叫花子一模一样。他是周老爷从山里捡来的孤儿,从小没爹没娘,整天就睡在外面草地上或破窑洞里,而且有点呆傻,但心里明白事儿,他被欺负惯了,所以谁打他,他都乐,最后他自己跟自己说,人群里头他真的就像一只羊一样不被人看见。在羊群里他反而自在了,他觉得自己就像个牲口。周老爷既是蓝家河的宗族领袖,也是赶羊的天,赶羊能活下来全凭周老爷了。所以,周老爷现在安排赶羊娶兰花花,可真是从泥潭登上天堂了。

炸锅

如果说赶羊是整个人群中最边缘的极端,兰花花则是人群里的核心。这两个极端的人,以男女之道、婚姻关系放在一起,就引来蓝家河的炸锅。在周老爷主持下,赶羊能把兰花花娶了,可谓太离奇的事,即炸锅的本因。却等于事情发生了转机,她怀孕后,周老爷移花接木,瞒天过海,让赶羊娶兰花花,他知道赶羊就是他手里的面团,想捏就捏。后来,周老爷钻到了赶羊和兰花花的新窝里,把赶羊支走了以后,跟兰花花说,赶羊哪配娶你,我让他蹲下,他就不敢站起来,我让他闭嘴,他一声都不敢吭,所以咱们两个人要有什么的话,赶羊一点事都碍不着……周老爷想搞移花接木。当然,转机就是刚才说的兰花花怀孕,兰花花大要打死她,周老爷出手搭救,让她以嫁给赶羊的名义,把怀孕的事不露痕迹地掩盖过去。周老爷对兰花花甚至对兰花花一家是什么样的恩德?在那个时代可是救命之恩,在救命恩人面前,如果周老爷有什么想法,兰花花是不是应该感恩戴德地接受?

生死两难

事情发展得就这么诡异,这事儿没按周老爷想法走,兰花花大跟兰花花一说嫁人,兰花花说,“我死也不会嫁……”可是有一句话却让她突然醒悟,她大说,“你想死,随便你,带着你肚子里的孽种一起死,省得给我们这个家族丢人。”兰花花一下明白了,她不能死,她一死是一尸两命,肚子里的孩子都没见过天日。她可以死,她不怕死,但她死了孩子咋办?孩子是无辜的,而且那是骨肉之情,一个身子两条命,生也难,死也难。这把兰花花也逼到一个命运的矛盾纠葛当中,这种命运的冲突,还是那三个字——不可解。所以,你嫁也得嫁,你不嫁也得嫁,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兰花花也得“嫁”,这个行为就构成了“两难”。

环环相扣

我们讲周老爷,其实也讲了赶羊和兰花花(正好今天来了三位演员,待会他们都来唱),是矛盾的最核心内容。但是,再往下发展,矛盾还在转变。我觉得学电影编剧的非常厉害,有些电影制造工厂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悬念,一个矛盾解开,第二个矛盾就有了。编剧得具备这样的功力,歌剧的舞台尤其需要这样一环扣一环,让人没有上厕所的时间。剧场休息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走,因为我们这个戏的上半场荡气回肠——一个身子两条命,生也难,死也难,到底怎么办?上半场到此戛然而止。人们都等着看下半场,到底咋办?下半场赶羊傻乎乎乐着,他原来都是远远地看兰花花,做一百个梦也梦不到兰花花居然能跟他进洞房。

所以,兰花花在赶羊的心目中是天上的仙女,从来只能远远地看,怎么会想到能跟她去拜堂,即便是进了洞房,赶羊也不敢往前凑。兰花花就不用说了,她为什么要嫁?想想,赶羊那样的人,破衣烂衫脏兮兮的,兰花花作为一个女孩子,她要有丁点儿看上赶羊,才叫奇怪,在她平常意识里就没这么个人。在蓝家河赶羊连人都不算,何况她是骆驼子的人,怀了他的孩子,正因这个孩子,她就不能不接受这段婚姻,但她咬定了,绝对不让赶羊碰她,她也知道赶羊是一怂人,甚至可以说是一好人,善良的人,赶羊也没有强迫说一定要碰她。

压垮赶羊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赶羊看来,我把你当仙女,我整天看你就满足了,但就奇怪了,我也是男人,不能碰你这算咋回事,兰花花也没客气,告诉赶羊她已经有了,而且是骆驼子的。因为我们在序曲里,兰花花和骆驼子钻谷子地时赶羊就看见了,但他没说什么,他只是看,那都是人家的事。他自己还感叹“人群里我就是一只羊”,正常人的生活赶羊从没奢望过,现在他跟兰花花碰上了,兰花花一说这是骆驼子的孩子,对赶羊还好说,而他想不通的是,一辈子信周老爷,周老爷就是他的天,能活到今天,是周老爷一块馍一碗汤,把他养活,但周老爷怎么会把一个没结婚就怀孕的人嫁给他,而且怀了孕还不告诉他,更令他无法接受。开始以为,“你(兰花花)骗了大家,骗了周老爷,所以周老爷才让你嫁给我。”兰花花说,“周老爷知道,不是我骗了你,是他骗了大家。”那是周老爷和兰花花大在那夜里头,要么打死兰花花,要么就把她嫁了,还瞒天过海……赶羊崩溃了,这是第四个崩溃的人,赶羊的崩溃、赶羊的悲剧、是什么?他原本从来也没把自己当个人,他根本没敢奢望过正常人的日子,更不用说娶一个美丽的女子了。可是,阴差阳错的事情就让他跟兰花花这样无人不知的美丽女子拜了堂,进了洞房,而赶羊的悲剧就在于真正的人性被点燃后立刻又被覆灭。他的毁灭连兰花花都上去踹他一脚。所以他的悲哀——本来我没想要这些东西,是你们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刚刚把我的欲念点着了,又把我拍死在这了,我怎么了,我就是只羊,你们也不能这么对待我——赶羊也是这样的一个“不可解”即命不可解。所以,这一切的发生都因兰花花的美丽。

结语:非概念化“美”之真谛

最后说到核心人物兰花花。其实,我们写美好,往往容易把美好和善良当作一种概念,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感人的美好不在于她的完美——那种理想化的甚至不沾烟火气、不在尘世间的完美,她来到世间就是为了美好、为了善良,我们有很多的戏剧人物是用这种方式塑造的。其实真正的概念化不一定非是口头上讲概念、文字写大道理,那太不真实了。所以,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美,兰花花这个角色来到世间就为美,就是为了让那些坏蛋变得更坏。这种戏剧构成,往往容易千篇一律及概念化,不容易产生真正有人性共鸣的经典戏剧形象。所以真实的美不是它多么完美无缺,而是它在现实生活最生动地揭示人性的美好和对生命的执着。这一点,兰花花是充分体现的。所以不光人长得美,她的感情美,那么多人那么凶恶地对待骆驼子,要把他打死的时候,她能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去挡蓝家河人的棍棒,她能在骆驼子被赶出去以后,没法再到蓝家河来的时候,天天站在土坡上等着、看着、数着骆驼队,看看她的情人能不能回来,最后变成一种执念。那首歌特别好听,我觉得是整部歌剧千一老师写得最美的一首歌。像这样的人,她所给人的美好,除了我们需要一些技法,从周围人的反应和态度中看到她的美外,纯粹的美要有极度的生活真实,而不在于那种理想化的、概念化的完美无缺。反过来也是这样,像周老爷、赶羊这样的形象,从某种意义讲,赶羊娶兰花花凭什么?兰花花是被迫的,甚至成了周老爷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局限,都不是一种概念式的完整。周老爷不是天生来作恶的,如果他是,也是被编剧派来作恶的,那就是兰花花倒霉?故事情节就成了兰花花太美了,碰见一个坏蛋,最后她被坏蛋摧残蹂躏了,这种戏剧的观赏性是有限的。另外,我觉得歌曲的好听,并不在人物上。所以,我写作剧本希望把最好听的歌变成最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声音,这样的歌才是歌剧里真正好听的歌曲。

第二部分

张千一:刚才大鸣老师关于《兰花花》的戏剧创作谈得非常精彩,我希望宏伟院长有机会专门请赵老师再详细叙述一下他笔下《兰花花》的所有人物。

叙事·史诗

歌剧从文本到音乐最重要的还是营造戏剧的冲突,塑造戏剧的人物。《兰花花》既是一曲悲歌也是一首颂歌,它通过兰花花这样悲剧的故事,高唱了人性。所以,歌剧《兰花花》最为关键处就是表现了人性之光及人性的恶善,让散发在黄土高原的一首传统叙事民歌有了史诗般品质,这是我写这部歌剧音乐的一个很重要体会。因为仅仅一首民歌,如果没有史诗的品质,构不成大吸引力,这是我和大鸣老师在创作《兰花花》过程中很重要的体会。大鸣老师进入《兰花花》的创作比我早。当我进入,其实也陷入创作的兴奋和苦恼之中——想把它写好,但是又很难写,所以《兰花花》这部歌剧创作时间很长,也符合创作规律——许多经典的歌剧,有的创作了几十年,《兰花花》这部歌剧前后经历了将近七年时间。

角色之音色配置

刚才大鸣老师谈到了周老爷、兰花花、赶羊,因为时间的原因还没有更多地展开。我想在他的基础上,从音乐的角度补充一下他没有具体说到的人物,比如说媒婆,在《兰花花》这部剧中,从有名有姓的角色当中要排序的话,媒婆是排在最后的,她分量比较小,但非常有特点。我记得原来大鸣老师这个剧本写得已经非常充实了,但我看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所有语言,营造的事件氛围都有,但没明确媒婆这样一个人物。我当时主要从西洋歌剧声种设置的角度考虑,希望声部要全一些,兰花花是女高音,赶羊是男高音,骆驼子是男高音,兰花花大是男中音,周老爷是男低音。我就跟大鸣老师商量,能不能在蓝家河村民当中再划出一个女中音的人物,这样就使得声种健全了。另外,从戏剧丰富性的角度,也需要一个生动鲜活、穿针引线的丑角。其实,在谷子地里发现兰花花和骆驼子的是媒婆,是她告诉村民的,你一看她就感觉到咱们北方经常有这样的媒婆,在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角色,乡里乡亲不断地说事儿。所以说这个角色会使整部剧比较生动。我和大鸣老师进行了沟通,他也觉得这样很好,那么就从原来蓝家河村民的一些议论性语言中给它划出来。在音乐创作方面,我尽量用八度的大跳,还有越来越高的强落音,活灵活现地把媒婆仙气十足,而且特能显摆、得瑟这样一种招摇劲儿给表现出来。包括我在音乐设计、肢体动作,甚至她的步法——中国封建社会的小脚女人,走路又很灵巧,但步伐又得体现出小脚女人的特点。一会儿看一下视频就能够感受到这个角色,虽说分量不大,但入木三分。在这个剧中,中国音乐学院的郝苗教授演得非常出彩。下面我们就放一下郝老师饰演媒婆的片段。(播放视频)刚才放的两段视频,就是媒婆的形象和她演唱表演的风格,很能显摆、仙气十足。

合唱创意

我再补充一下大鸣老师刚刚讲到的关于歌剧《兰花花》中的合唱,其实我们俩都觉得蓝家河村民的合唱也是角色性的。陈薪伊导演曾经讲过:蓝家河的村民就是芸芸众生。开始感觉他们很坏——待会儿我会播放《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那就是媒婆告诉谷子地出事儿之后,那些村民说三道四,起哄架秧子,都是这样的叽叽喳喳、乱咬耳朵,因为他们是普通的村民。这里合唱应该说形式很丰富,有群体的、有个体的,包括愤愤不平的青年,还有四个乡绅,在那里风言风语地讲,那么,这些合唱其实都是人物性的,不是旁白式的合唱,他们本身和我们剧中的主要人物一样,也是其中的人物之唱。最后我会放《兰花花》歌剧最后的三个片段,就是蓝家河村民逐渐由讽刺、不理解到同情,在终曲的时候,是由这些村民唱出了歌颂兰花花的颂歌。兰花花的故事是被这些村民传唱下来的,所以整个《兰花花》歌剧的戏剧过程,蓝家河的村民,这支合唱队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

声景释义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放两段视频,首先是第一幕《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

刚才那段合唱是很长的,大概有六分多,是蓝家河村民的合唱《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非常有意思,在2015年这部歌剧还没首演时,音乐会上由吕嘉指挥合唱队演唱过。下面我再给大家播放三段连续的视频:四幕合唱《饶了她》、兰花花的咏叹调《抬头生死两茫茫》及尾声合唱《兰花花》。

刚才我讲到了蓝家河的村民是芸芸众生,也有他们对这部歌剧戏剧发展转变的过程。《饶了她》表现了蓝家河村民由叼、蛮,到憨、善的转变。《抬头生死两茫茫》是兰花花在绝望中演唱的一首咏叹调,也是她离开人世前最后的心声。这首咏叹调——现在许多院校包括“金钟奖”决赛也有歌手演唱,是在乐队心痛万般的前奏之后,兰花花唱出了四个“凄凉”,在这里陕北苦音的运用和弦乐队的半音滑奏,把这种凄凉感和哭泣声融在了一起。此外,歌词的情感也层层递进,把兰花花对骆驼子忠贞不渝的爱表现得非常充分、感人。特别最后,歌词“阴阳”两个字,我使用了十四度的上行滑音,从小字一组的e1到小字三组的d3,这对于女高音来说极具挑战性。从创作意图,这个大跳其实寓意了大鸣老师歌词中“阴阳”二字,阴、阳两重天,从最低处到最高处,令人心碎。这首咏叹调的动机也是源自刚刚大鸣老师谈到的那首《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我是想从整体构思上把最温馨浪漫的爱和最孤独绝望的爱,作为人物命运发展和归宿的一条重要戏剧线来布局和安排的。

尾声合唱《兰花花》一共有四个部分,音乐结构为A-A-A1-A2,前两个A段是降B调,音乐非常遥远、亲切、凄美,第二个A段依旧是《兰花花》的原唱,但是A1部分转到C调,同时织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宽广,旋律在保持原民歌旋法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变化,我叫它“唤音不唤魂”。原民歌是从一个高点开始——“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然后整体旋法的走向是越来越向下的——“蓝格英英的天……”但表达歌颂、赞美般的音乐不能这样处理,于是我把原来向下走的旋律给提上去,但保留了原民歌的节奏,这样既耳目一新,又不感陌生,同时又具戏剧的张力。一会儿大家看到这段视频,我估计会有感触,整体上A-A两段是降B调,A1是C调,A2是小二度转调,到降D调,A2段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我在总谱上专门标注这里是“释怀般的歌颂”。最后,合唱在乐队恢弘的气势及“兰花花好”的歌词中结束全剧。

下面的时间就留给三位到现场来演出的歌剧艺术家。

第三部分

张千一:现进入二度创作交流环节,今天我们请了几位歌剧表演艺术家:第一位是国家大剧院歌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关致京老师,他在《兰花花》中饰演周老爷。第二位是国家大剧院歌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男高音扣京老师,他在《兰花花》饰演赶羊。第三位是上海师范大学的赵丽丽老师,她在《兰花花》中饰演兰花花。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的赵扬老师,他这次担任钢琴艺术指导。他们四位演出的片段是歌剧《兰花花》的三幕二场。我给它起名叫“洞房”,是兰花花嫁给赶羊之后,在洞房里的一场戏,赶羊根本没有想到他能娶兰花花,从内心里喜欢兰花花,也特别想和她亲近,但兰花花拒绝了他,因为她心里有骆驼子,尤其她怀了骆驼子的骨肉。一开始她不敢告诉赶羊真相,赶羊的确是很疑惑,为什么不同意圆房?那么,兰花花没办法,无奈下告诉了赶羊她有了骆驼子的骨肉,此时赶羊觉得是大家欺骗了他,然后愤然地出走。之后,周老爷参加婚礼喝得有点高,他也来到了洞房前,开始还假惺惺的,兰花花一直觉得周老爷作为族长,德高望重,特别值得信赖。周老爷在问候她,但慢慢暴露了想占有兰花花的野心。后来兰花花终于知道了真相,非常绝望,周老爷最后也撕破了脸,说:“蓝家河绝容不下你,你等着吧。”兰花花孤独绝望地唱出了:“我不明白,天下道理该跟谁说。”最后,在乐队五个声部的多调性、具撕心裂肺的间奏曲中落下了三幕二场的帷幕。下面,请大家近距离地欣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现场表演部分

王宏伟:我们再次把热情的掌声送给三位歌唱家,谢谢他们。今天下午的课非常精彩,千一老师和大鸣老师通过歌剧《兰花花》的创作,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透出的是对人性的真情表露,我觉得这是歌剧的最高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几位艺术家在歌剧事业上的追求。

歌剧艺术真的非常了不起,它是角儿的艺术,我们看到当三位歌唱家站在舞台上用他们的声音去塑造角色时,透露出来的那种自信、完美,对角色的表达。所有人要有实物意识,让语言文字转化到眼前的真实景象,传递更饱满的情绪效果和反馈。同时,要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更好塑造人物形象,更好把握剧情脉络,更好地呈现歌剧内涵。

猜你喜欢
兰花花歌剧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兰花花新传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