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荣
图1 “中国合众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0股股票及封套
中国合众水火保险有限公司股票实物,是晚清华商保险题材股票的经典呈现,目前仅见此品(图1)。此票票幅较大,高33厘米,宽39厘米。票面显示“本公司于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公议创办,章程十二条,由总董分认钜股以为先导,呈请商部核准,本年四月初一日在沪设立总公司,开办在案,现照原议筹集股额拾万股,每股规元拾两,嗣后永不再科股银,以符有限公司之例,股息周年一分算,每年综结一次,如有盈余,由总董公议酌提公积外,即行按股均沾”,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廿九日签发,“今收到股分银额合给股票一纸,息折一扣,以昭信守须至股票者”,购股人“立学佑堂”,“名下股分壹拾股,每股计银拾两整,共规元壹百两整,即发给合字第二万五千九百八十七号至第二万五千九百九十六号股票一纸”。该股票由创办总董庞莱臣、刘问刍、张瑞臣,总董兼经理刘问刍,总司理人徐景明、陈若霖共同签发,编号“部”字第72页股票,加盖“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红色印鉴。
这张股票的签发者、合众保险创办总董之一——庞元济(图2),是与张伯驹齐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堪称近代私人收藏家群体的“天花板”。
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以字行天下,1864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的“四象”家庭。自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太湖之南的南浔古镇出现了因经营丝业而崛起的民族资本家群体“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时人以动物形体大小来表示财产的多寡,颇为传神——“象”即拥1000万两银子以上的豪富,500万两以上称“牛”,而100万两以上称“狗”。)上世纪30年代,当地民谣有云:“刘家(刘镛)的银子,张家(张石铭)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顾福昌)的房子”,生动概括了南浔“四象”的傲娇。
图3 庞莱臣的《虚斋名画录》与《虚斋名画续录》,分别由郑孝胥与吴昌硕题签。
庞元济的父亲庞云鏳,祖籍绍兴,与“红顶商人”胡雪岩交厚,结为莫逆之交,以经营典当起家,后独资创设庞怡泰丝行,经营出口贸易,采办军火,依傍左宗棠、李鸿章两座靠山,驰骋商海,积聚雄厚家底。据《李鸿章全集·庞元济捐奖片》载,光绪十五年(1889年),庞父拜托李鸿章奏请朝廷,以儿子的名义献白银3万两作赈豫直灾害之捐,慈禧特赏庞莱臣举人,补博士弟子,例授为刑部江西司郎中,特赏四品京堂。特赏庞云鏳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去世后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庞莱臣还曾拜李鸿章为师,此即“庞家的面子”之由来。
近代收藏界有关“南庞北张”之誉,绝非“凡尔赛”。庞莱臣的私藏涉猎广泛,全方位呈高端水准,除宝藏青铜器、瓷器、玉器、鼻烟壶、碑刻和文房器具诸般门类佳品外,尤以书画最富,真正实力超乎想象。庞莱臣与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吴湖帆等艺术大师均有深交;他按照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来丰富藏品,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他还组织海派专家团鉴定藏品,对所自藏书画进行整理归类研究。
庞元济被誉为“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之首,一方面因其收藏的古代书画数以千计,收藏家王己千称其为“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庞莱臣编著《虚斋名画录》(1909年出版,著录历代名画共计538件)、《虚斋名画续录》(1924年成书,收历代名画96件),从藏品中选出历代精品634幅加以著录,体例完备,影响深远,收藏水平已远超前人。这些著作已成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考证以及作品研究的扛鼎之作(图3),积厚流光。2022年末,上海博物馆“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展出了秘不示人的“镇馆之宝”——南宋朱克柔《莲塘乳鸭图》,这幅传世国宝堪称丝织艺术巅峰之作,原系庞莱臣旧藏,由庞家后人1952年捐赠上博。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庞莱臣以实业的成功,赚取巨额财富,超凡的眼光加持,从而实现了空前规模,最终成就了江南近代民族工业开拓者和中国近代最大的书画收藏鉴赏家两项光辉头衔。
虽说庞莱臣含着金钥匙出生,赢在了起跑线上,但生逢群狼环伺、内忧外患之乱世,创业难,守业更为艰险。庞莱臣丝毫没有“富二代”的骄奢浮华与自满怠惰,成长得十分周正,智商高、情商好、财商出众。刚过25岁,父亲猝逝,他便挑起家族重担,继承祖业,多财善贾,在江浙一带经营庞滋德国药号、庞怡泰酱园和典当、钱庄。
1895年他与姻亲丁丙(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八千卷楼”传人)合资在杭州创办世经缫丝厂,采用先进的自备发电机照明,实施日夜倒班机制,开缫丝业电气化时代先河,效率大增,在业界脱颖而出成為最大缫丝厂,该厂生产的“西泠桥”牌丝绸,“以轻巧见赏”兼具“华丽夺目”。
他还先后创办或投资了大纶缫丝厂、通益公纱厂、浙江铁路公司、龙章造纸厂、南浔机械缫丝厂、浔震电灯公司、浙江兴业银行、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中国银行、苏州纱厂等一系列新式企业,为江浙沪早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属于锐意进取的实业家。
图4 上海龙章机器造纸公司股票(股东朱文房,乃近代上海商界领袖朱葆三的儿子)
光绪三十年(1904年),庞莱臣在高昌庙日晖桥筹创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造纸企业——上海龙章机器造纸公司(图4),资本银44万两,官股约占14%(有官股得以享免税优惠),废两改元,资本36万元。宣统元年(1909年)增招新股27.7万余元(包括清廷投资8万元),工友规模超600名。初期经营不顺,时逢进口洋纸倾销,亏损甚巨。1912年后好转,到1935年龙章生产的双龙牌胶版纸达850万磅。
庞莱臣还在上海大量收购外商正广和汽水公司股票,在杭州、苏州开办典当,并且在苏州拥有大量房地产。
金融业为“百业之首”,资金汇流,融通天下,自古就是商人重点关注的领域,只要获准经营就有无限可能。庞莱臣除投资钱庄、银号、典当等传统金融业外,还附股投资了不少新兴金融实体,如银行和保险公司。
圖5 浙江兴业银行之礼品皮夹与证章
1907年,为保证沪杭甬及浙赣铁路的顺利开通,刘锦藻(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次子)等南浔财团发起创立浙江兴业银行(图5),是为我国最早商办银行之一,共集资100万股,庞莱臣重金持股荣任董事,积极参与保路运动。该行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发行银行券、储蓄、外汇、仓库等业务。1927年前,其存款总额在私营银行中处于前两位,业绩超群,与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起被誉为“南三行”。庞莱臣、庞青城兄弟还曾入股中国银行,是上海分行的大股东。
除去招商局系及粤港系创办的几家保险公司之外,合众保险公司是第一批在上海创立的华资保险公司,像一颗启明星一样划过沉寂的中国保险业夜空,壮大了华商保险业堵漏卮、挽利权、图自强的声势。
据载,1905年,由庞莱臣与刘问刍、张瑞臣等人在上海创设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招募100万两,实收50万两,香港注册,经营水火险业务,先后在杭州、宁波、苏州设立分公司。1907年改称“华侨合众水火保险公司”,参与发起筹组上海华商火险公会,同年始兼营人寿保险,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十家华商保险公司之一。保险经营需要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撑,该公司终因外行,难以维持,1914年12月退出公会停业,改组为“华侨合资保险公司”;民国六年(1917年)9月又改组为“中华保险公司”;该公司兴废匆匆,改组频繁,存留至今的文献记载寥寥,北京国家第一档案馆的清末商务档案里现藏《商部照准庞元济京堂创设中国合众水火保险有限公司文》,是难得的资料。
图6 周恩来写给合众保险公司转柳亚子的信函
图7 “ 合众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单”合众保险单
庞莱臣的合伙人、合众保险的总董兼经理刘问刍,亦非泛泛之辈。刘学询,字慎初、文楚,号问刍、耦耕,广东香山三乡古鹤人,孙中山同乡,24岁中举,31岁考中进士,曾长期作李鸿章的幕僚、招商局董事等职。刘学询同情革命,并与孙中山过从甚密,结成了联盟。后与兴中会成员发生争执,遂断绝关系,不再与革命党人发生关系。下半生退隐杭州西湖,圈地造景,全力建造和维持自创的“水竹居”——雷峰塔不远处丁家山畔的私家园林(俗称刘庄,西湖第一名园,现为西湖国宾馆)。
另一位创办总董张瑞臣,系安徽旅沪同乡会和中国红十字会骨干,1914年白朗起义引发豫皖兵灾,张瑞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济难,救助数万人。
民国后期,在重庆、上海还出现过一家“合众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图6、图7),但此合众非彼合众,该公司1943年11月创立于重庆,毛啸岑担任总经理。毛啸岑是编外“红色特工”,是隐秘的党产“红色经理人”,以保险公司经理掩护党的情报联络工作。抗战胜利后迁上海,1950年4月1日公司无力交付民联营业准备金而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