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
中华文化如浩瀚的夜空,繁星璀璨,光耀大地,泽被后世;如滔滔江河,源远流长,内涵深邃,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产自浙江青田的名石——灯光冻,自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时任国子监博士的文彭以其治印始,开创了一个石材入印、文人篆刻的时代,成就了明清流派印风的兴盛与灿烂,为我国印学历史树起了一座里程碑,故灯光冻被称为“印石之祖”。
此后,历代名家对灯光凍的赞颂络绎不绝,其中,明郎瑛在史料笔记《七修类稿》中的描述颇具代表性:“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即青田灯光冻),果温润可爱也。”“尽崇”两字,表达了极尽尊崇的最高境界,大有让人欲得之而后快的渴望。近500年来,这种文化情愫一直延续,甚至有增无减。
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出产的上品级灯光冻印石
作为尽崇天下的名石,灯光冻个性独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其高雅的气韵与中华传统文化契合而和谐。
其色清雅。灯光冻石色为青中微黄,青为质地,黄为特征。《说文解字》记载:青,东方之色也。灯光冻的青,有别于青田封门青、竹叶青、兰花青等名石的青,具有纯粹的空灵之美,显得沉稳而不沉闷,轻灵而不轻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黄,素有帝王之色、富贵之色、丰收之色的意蕴。灯光冻的黄,也有别于青田黄金耀、富贵黄、枇杷黄等名石的金黄之色,是高度相融于青色质地的微黄,微而有度,淡而有味,表里如一,气韵逼人。
其质高雅。灯光冻石质为冻地,呈半透状。半透的质地,是灯光冻的最高境界,光照之,灿若灯辉。虽然在不同的光线下,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净澈而极富灵气的美:烛光下,温暖华美;月光下,清澈柔美;阳光下,热烈妍美;灯光下,不同角度又展现出浓淡各有变化的青黄之色。
灯光冻原石
其性温雅。灯光冻石既不像普通叶蜡石那般爽脆,又不像迪开石、高岭石那般绵柔,是清刚爽利与温润柔和兼备的奇珍。就应用而言,灯光冻是最能体现篆刻者心意的美石。软硬适中,奏刀爽利,刀感与刀下刻出的线条质量无与伦比。钤盖印章,刀味盎然,笔意丰神,仿佛为篆刻而生。
灯光冻在历史上产量稀少,大材难得。一则是其区位独特。其产地浙江省青田县,四季分明,气温润泽宜人。白垟、封门、旦洪、尧士、周村等灯光冻主矿区山峦连绵,植被茂盛,山涧冬暖夏凉的泉水叮咚,终年不绝。灯光冻矿脉赋存一直被履盖在终年常绿的植被下,夹生于深厚的顽石间,浸润在清澈的泉水之中,经亿年时光洗礼,形成有别于其他任何石种的独特个性。研究表明,优良的气候条件、石材所含元素相互间的比例与分子结构,是构成优质石材的决定因素。就灯光冻而言,其主要成份硅与铝的占比恰到好处,铁与锑的分子含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各元素间的结构排列十分整齐。这在已发现的叶蜡石中是独一无二的。
明文彭刻灯光冻对章,印文为 “文章不求百年老”“我已定交木上座”。
清乾隆帝八十大寿时的寿礼“宝典福书”,此套灯光冻印章共60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清乾隆帝八十大寿时的寿礼“宝典福书”,此套灯光冻印章共60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则是其赋存形态奇特。据地质学者科学考证,灯光冻石成矿时间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至1.9亿年的白垩纪至晚侏罗纪之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青田蜡石矿山所在地区有多次火山喷发,灯光冻石就是火山喷发时高温熔化的岩浆物质沉淀而成,并经上亿年时光不间断的物质交换替代进化而成。其矿脉一般呈藤与瓜状衍生于连绵群山坚硬的崖壁之中,且无规律可循,这种夹生于顽石中的赋存形态,使灯光冻的探测开采难度很大。采得美石,偶然与运气的成分占比较高,这种状况在较大程度上保护了灯光冻石的资源,但也加大了其稀罕程度。灯光冻石开采难、加工成材难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在石印时代,灯光冻开采使用的历史早、成就高,早在明清时期其已声名远播。在周亮工《印人传》、郎瑛《七修类稿》、屠隆《考槃余事》、沈野《印谈》、杨士修《印母》、徐上达《印法参同》、孙承泽《编砚山斋杂记》、陈克恕《篆刻针度》等明清专著中,均对灯光冻有精妙的论述和高度的评价。诸如:
“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也。”
“石之贵重者曰灯光,其次曰鱼冻。灯光之价,直凌玉上,色泽温润,真是可爱。”
“灯光出青田邑,间夹顽石而生,截取之,难得大块。其理细腻,其质温润。”
“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
民国期间,篆刻大家方介堪为好友戴家祥刻的灯光冻印章“永嘉戴家祥之章”。
民国以来,吴昌硕、黄宾虹、沙孟海、启功等名家也对灯光冻赞誉有加,称其:“印石以青田灯光冻为最”“印石瑰宝”“灯光胜月光”等。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印学博物馆等艺术殿堂藏有多枚灯光冻印章。其中,乾隆时期的“宝典福书”60枚灯光冻组章为故宫博物院一级文物,为玺印类极品,属宝中之宝。此外,自灯光冻入印开始,篆刻文化有了革命性的突进,形成了明清流派印风,使中华文化从以往的“诗书画”三绝嬗变成“诗书画篆”四绝,从这个意义上说,灯光冻入印,在中华印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灯光冻的价值是多元的,除前面提及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外,其藏玩的市場价值也是绕不开的重点。灯光冻印章、印石在藏玩界一直被奉为圭臬,明清以来就有“价重于玉”“价逾黄金”之说。一方面,灯光冻印章、印石是帝王贵胄的文玩宠儿,这从故宫博物院的玺印类藏品中即可得到佐证。最近,在江西奉新出土的书画名家八大山人两方灯光冻闲章被国家文保部门鉴定为一级文物,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灯光冻印章、印石是文人雅士最爱的寄情之物。明文彭篆刻的一对灯光冻闲章曾在2 010年拍出952万元的高价。在这对章上,除文彭刻的白文“文章不求百年老”、朱文“我已定交木上座”及边款之外,还有文化名人金农、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题款。无独有偶,近代书画名家、艺术品鉴藏家吴湖帆在《梅景书屋随笔》的“记真灯光冻”篇中,记录了老友朱镜波相赠一枚小灯光冻石章的惊喜,称“世传灯光冻石为章中至宝”“较田黄冻、田白冻更为罕见名贵”。西泠印社原副社长、篆刻大家方介堪于1937年7月间,与好友著名历史学家戴家祥自京城分别,戴南归故里,方因“七·七”卢沟桥事变被困危城3月有余,脱险回梓后,为庆劫后余生,方以珍藏多年的灯光冻印石为戴刻“永嘉戴家祥之章”,以作永久纪念。如此种种,把文人雅士喜爱灯光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创作的灯光冻作品《翠竹》
再一方面,灯光冻印章、印石还是藏家及石文化爱好者的心仪标的。从市场现状看,尽管灯光冻价位高,但仍一石难求。从拍卖行的相关记录看,每克灯光冻的价格早已突破万元关口。当下,藏玩市场将迎来又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而灯光冻也将在春天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