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国
吴少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长三角收藏协会联盟主席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评审专家
叱咤民间收藏江湖近40载,当年激越昂扬的年轻人,如今已华发苍然。数十年的“江湖”见闻,怎能轻易让它随时光消逝?于是,他拿起笔,一字一字记录下自己的收藏心得。
他是吴少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曾担任该协会会长达3 4年之久,绝对是收藏组织中元老级人物。他还是文物鉴赏家、收藏评论家与民俗研究家、海派收藏文化的奠基人,同时在文物保护与非遗保护领域成就卓然。
前不久,吴少华的新著《峰高笃行——吴少华访谈集》一书出版。这是近年来继《不负朝夕——吴少华评论集》《抛砖引玉——吴少华序跋集》《流岁无尘——吴少华寄语集》《大言斋收藏笔记》等著作后,他于民间收藏方面的又一力作。年过七旬的他,在字里行间透出饱满的精神,读来让人感觉到他的风采依旧。
他说:“这是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而最关键的,是他想通过重读这些横跨3 0余年的访谈文章,反映出该领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希望当下的民间收藏界对未来发展进行积极思考。
“写书是个人爱好,只是希望留下更多东西。”他这个看似轻描淡写说出口的“爱好”,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却是难得的“真经”。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吴少华先生,有关民间收藏的诸多话题,且听他娓娓道来……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不同时期媒体对我的采访稿,都是正式刊发过的,并且没有对稿件做过任何处理,完整地反映了历史的原貌。其中就收录了多篇文章是《中国收藏》杂志对我的专访。这样做是想把具有史料性的内容保存下来,它就像一面镜子,真实记录了中国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总有些经验值得汲取,总有些问题值得深思,还有许多故事值得回忆。
民间收藏走到今天,到了该冷静梳理过往的时候了——目前遇到了哪些困境?未来之路该怎样走?收藏的原点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而且我们需要把许多概念理清楚——什么是民间收藏?什么是艺术品投资?什么是文化传承?
民间收藏曾经历了轰轰烈烈的高潮期,到如今,有人认为其已经走向了低谷,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这其实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必然结果。当年,我们这一代人意气风发地闯入收藏领域,乐此不疲地到处寻觅心爱之物,收藏的过程让我们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面对耗费许多时间得来的藏品,心中的喜悦和感动是难以言表的。而现在社会环境变了,只要你想搞收藏,也有经济实力,很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收藏家。科技的发展让收藏行为变得愈发简单,所以收藏的理念应该有所变化。我不反对快节奏的收藏,毕竟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想提醒现在的收藏家,既然收藏过程缩短了,那是否该拿出更多精力放在对一件藏品、一类藏品、一个系列的研究上?继而让藏品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回顾历史,不是想回到那个时代,而是要发现过去的不足,找到未来的路。
这个原点就是“传承历史,保护文化”,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少一点炒作,少一点浮夸,让民间收藏在互联网语境下走向新的发展层面,让更多年轻人走进收藏界,这也是出版本书的目的。只有系统地总结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新陈代谢。当年,冲在民间收藏第一线的人们基本都老龄化了,如果放眼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协会,基本变成了老年协会。其实,收藏大军的主体应该是由35岁至6 0岁的人唱主角,如果他们不站在最前面,民间收藏事业就不会有未来。基于此,上海市收藏协会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引导年轻人加入进来。比如,十年前我们搞了一次百位收藏家评选活动,当时入选的那些人现在大部分迈入了老年阶段。今年我们还要搞一次这样的活动,但评选方式和对象发生了变化,年龄划定在50岁以下,给他们最充分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收藏。再如,从2013年开始,上海市收藏协会就成立了青年委员会,大力发展年轻会员。后来我发现,年轻人搞收藏虽然不止着眼于那几个传统板块,但追求的目标非常高,藏品质量都不差。
很多人觉得当下的收藏大环境不好,其实不是环境本身不好,而是那一批老收藏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已经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而年轻人加入进来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所以目前的民间收藏事业应该说正处于新老交替的调整期。不过,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吴少华担任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一职达34年之久。岁月更迭,从青葱到华发,这位海派收藏奠基人守护文物的初心始终不变。
首先,年轻人比我们更理智,出手即是精品;其次,年轻人需要的收藏品更生活化,他们会看重藏品的实用功能;再次,他们的起点比我们高,我们大多从地摊开始,而他们很多一开始就在大型拍卖会上出手;最后,他们靠收藏投资赚钱的少,因为他们要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些。
因为这些不同,收藏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更关心藏品是否实用,怎么用;老年藏家搞收藏则更多是消遣、欣赏、把玩。而且,过去我们乐此不疲的“捡漏”似乎在年轻人中根本不存在,只要是他们认准的东西,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协会不能再是那种老有所乐、聊以自娱的形式,我们一定不能“ 闭门”办协会,而要敞开大门,力争吸引更多人关注、加入民间收藏。协会是所有喜爱收藏的人的平台,加入协会也是他们身份的体现,要让会员有一种归属感。另外,要凸显协会的公益性,将其办成“志愿者型”组织,让协会为广大藏友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出版一部《收藏学》。中国的民间收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是因为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造成了很多概念、理念上的模糊。当然,一本理论著作是需要不断总结和论证的,目前还在摸索。
写书,其实就是想把我的所见、所知、所想留下来与大家分享。这是我的真实经历和体会,可能有些枯燥,但愿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注:本文配图由寿奎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