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
1978年5月28日,美国时任总统吉米·卡特委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 卡齐米日· 布热津斯基到访中国,为祝贺1979年1月1日中、美将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赠予中国一份特殊的礼物——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这是中国科学界第一次接触月球岩石样品。
2020年12月17日,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完成了在月球上的自动采样与返回,将1731克月壤和月岩带回了中国。这是中国第一次完成月球无人采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度携带月球样品回到地球。
深空探测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其路也远,其行也难;其始也简,其成也巨!
1978年美国赠送的那1克月岩,只有一颗小黄豆大小,没有任何说明与科学数据。中国科学家小心地切下半块开展系统研究,将另外0.5克赠送给北京天文馆,建议向公众作科普展出。中国科学家指出,这是美国阿波罗17 号载人登月带回来的高钛月海玄武岩。中国科学家对岩石的矿物成分、元素成分、结构构造、形成年龄、形成环境与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指出它是位于月面的受光面还是背光面,以及接受阳光的照射角度等,就此发表了14 篇科学论文。
而中国自主采集带回的1731克月壤,来自月球人类从未触及的、月球最年青的火山喷发玄武岩区域,全国各相关研究单位通过申请,得到少量样品并开展研究,汇聚成国际上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大团队,已经在国际和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46篇科学论文,新研究成果还将陆续发表。
通过玄武岩的同位素测年,证实月球内能产生的火山活动大约在距今20亿年才停息,而不是过去公认的距今30亿年前,将月球的地质活动寿命延长了近10亿年;研究发现,月壤中含有极其微量的由太阳风粒子注入形成的“矿物结构水分子”;对月壤中的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精确测定。
从1到1731,从受赠到自采,从零起点到国际一流,中国探月研究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又一次交出闪亮的成绩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苍穹无限,中国将探索不止!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知识就是力量》将带领读者开启航天之旅,随“嫦娥”奔月,携“玉兔”探月,学习中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探月精神。你会发现,探月只是第一步,还有更辽阔幽远的深空在等待我们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