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基础理论的“存量观”和“流量观”

2023-04-11 16:48李琦陆思博马驰李昱昊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资源

李琦 陆思博 马驰 李昱昊

摘要:资源基础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资源基础理论“存量观”的视角相对静态,强调企业与生俱来的资源与能力,将资源视为异质、不可流动的资源,在资源“存量”的角度定义战略资源;资源基础理论“流量观”的视角相对动态,强调企业在外部竞争环境下的战略选择,强调企业通过战略选择强化资源优势,从而获取并保持竞争位势。文章梳理了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资源的“存量观”与“流量观”,有助于研究者理解资源基础理论内各观点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关键词:资源基础理论;资源;竞争优势

一、引言

资源基础理论学派的学者们认为真正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不是市场结构,而是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内部资源。在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被视为类似原子的实体,目的是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在一个共享的市场下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资源基础理论学派认为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实体,由有限理性的管理者在独特的市场上运作,这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并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且关于资源未来价值的信息是不对称分布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预估资源的未来价值,就为他们的公司提供了事先的可持续竞争资源,而资源隔离机制的建立能够防止其他竞争者取得资源、获取超额利润,从而为企业建立事后可持续竞争性。资源基础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方面有着大量应用,但现有研究忽视了资源基础理论中“存量观”与“流量观”的差异。本文梳理、归纳、总结了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核心逻辑,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的“存量观”与“流量观”进行对比与分析,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理解和使用资源基础理论,并对资源基础理论在实践层面的适用性有着一定帮助。

二、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发展脉络

在20世纪,世界经济遭遇大萧条,在外部环境激烈的冲击下企业生存面临极大挑战,企业不得不从战略角度思考生存模式与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战略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有机结合,随着竞争位势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学派的诞生,波特、巴尼、皮特瑞夫等学者在这一过程中大放光彩,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竞争位势理论在80年代的战略管理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五力模型与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范式在这一阶段属于标准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命运”,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相比于产业组织理论,对于资源同质及完全流动的基本假设,资源基础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质疑;资源基础理论学派的学者认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下,产业内资源同质与完全流动使得企业无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先动优势,而行业中战略群组之间的移动壁垒也无法形成。但是,资源基础理论的学者们并没有推翻产业组织理论学派的观点,而是结合了经济学中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其进行了补充。

李普曼与鲁梅尔特首先挑战了经济学对于企业同质化的假设,对资源基础理论中不确定性模仿的概念给出了解释。李普曼的研究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指向企业难于被模仿的独特资源,使得战略研究领域开始了一条通过经济学来分析企业战略资源的路径。

在此基础上,沃纳菲尔特于1984年在文章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资源基础观”这一概念,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直接指向了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独特资源,通过结合要素需求理论与产品组合理论,研究企业多元化的相关策略。沃纳菲尔特将产业组织理论“由外向内”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视角回归到企业本身,将企业视为系列资源的集合,在资源基础理论中有着标志性意义。

巴尼通过研究企业组织文化的管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将资源的概念引入,指出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巴尼指出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文化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完全模仿性的,并提出了战略要素市场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实施战略所需资源的市场”。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文化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完全模仿性的;价值性是指这一组织文化对企业经济价值是有提升效应的,能够与所处的竞争环境相适配并产生经济价值效益,而并不是所有的组织文化都能够起到上述影响作用,有些企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效率,同时存在诸多负面效应;稀缺性指企业拥有的优势企业文化不是潜在共有的,只存在于特定企业中,可能由独特的经历与历史或其他原因带来,重要的是其具备非共有性;不可完全模仿性指这一有价值且稀缺的企业文化难以被其他企业复制,可以让拥有者持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巴尼认为有价值且稀缺的企业文化难以被其他企业复制的原因首先是个人不太容易清晰辨识企业文化的价值,另外企业文化中有价值且稀缺的部分很难被剥离出来定义与检验,而即使潜在竞争者可以清晰辨识有价值且稀缺的企业文化,其受限于自身因不同历史背景造成的相应条件也很难完全模仿,且即使充分模仿也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管理问题。对于已经具备竞争优势,获得持续超额收益的企业来说,应识别何种企业文化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保护并发展这类文化资源,从而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他的研究特别指出,企业不应过度关注外部竞争环境,应聚焦自身独特的能力与资源。

巴尼则进一步將企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彭罗斯将企业的生产机会定义为管理者看到并可以利用的所有生产可能性,企业所争取的生产机会对企业成长有着极大影响,而企业所具有的生产机会是由管理者的理念和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决定的。李普曼发现在实践中企业的状况与经济学理论的自由市场下完全竞争态势的企业状况有着很大差距,并不如理论所述,资源的同质性与可流动性使得长期超额利润不存在,相反,异质性资源与长期超额利润在市场中普遍存在。李普曼即通过“不确定可模仿性”这一概念与视角去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如果企业无法模仿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 也即企业所具有的特殊资源,那么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持续下去。传统观点认为,超额收益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而李普曼认为高的超额收益率同样可以作为一种信号,预示着这一领域将面对的行业竞争者具有绝对优势且难以被模仿,从而得以阻碍理性竞争者的进入企图。

三、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逻辑

在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企业被视为类似原子的实体,目的是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在一个共享的市场下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资源基础理论学派认为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实体,由有限理性的管理者在独特的市场上运作,这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并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且关于资源未来价值的信息是不对称分布的。资源基础理论将资源作为基本分析单元,资源具备着不同的功能与种类,使得拥有资源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市场上应用资源获取收益。资源基础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并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资源基础理论解释了企业的异质性问题,认为真正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不是市场结构,而是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在企业资源异质和难以流动的基础之上,不可流动且难以复制的独特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无论资源性质如何(即资源、能力或动态能力),都是企业特有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每个企业所具有的资源是独特的,是其过去管理决策和后来经验的结果,所以每个企业所具有的发展机会并非相同。

企业的成功与可持续竞争优势难以归因于一种特定的资源,是资源的组合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当资源在性质上是互补的、关联的或协同专业化的,企业就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增加自身价值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互补性、关联性和协同专业化的概念都涉及资源组合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而资源和能力、知识一直联系紧密。除了企业的生产机会受到资源使用的影响外,彭罗斯认为,企业的生产机会还受到管理者整合资源能力的影响,基于对顾客偏好变化的发现和不断的创新,管理者需要不断选择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因此企业的成长取决于企业开发、利用、改变自身资源把握机会的能力。基于此,之后的研究者们构建了一个更详细的资源组合概念,探究了企业资源组合的性质及其对能力的影响,将企业资源组合行为分为“稳定活动”、“丰富活动”和“开拓活动”。稳定活动指企业对现有资源与能力进行细微改进与提升,实施稳定资源战略是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竞争优势地位的一种方法;丰富活动指通过学习或补充资源等行为扩展和完善现有能力。开拓活动则是一种更先进的资源组合过程,需要通过与外部企业整合或构建合作关系拓展公司将全新资源整合到现有资源组合,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实施开拓资源战略将为企业收获战略性资源、创造新的能力,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并建立持续竞争优势。

四、“存量观”与“流量观”

通过总结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资源基础理论在演化发展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由巴尼代表的聚焦企业自身异质性资源的分析路径,在相对静态的“存量观”视角下研究分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着重关注企业内部所具有的资源;另一条路径是由皮特瑞夫代表的聚焦外部竞争环境与围绕资源的战略选择,在相对动态的“流量观”视角下分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着重关注外部市场竞争与企业的战略资源选择。

在“存量观”的视角下,企业积累的战略资源是存量的概念,是不能瞬时得到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战略路径积累。在20世纪70~80年代中,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在于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而不论是利用“五力模型”还是“SCP范式”研究分析外部环境结构对企业行为、绩效及竞争优势的影响时,都隐含着在特定产业内资源是同质且可以在企业间随意流动的假设,否认了资源的异质性与不可流动性,但这恰恰无法解释在某一特定产业内企业利润存在的差异性。资源存量对某一特定产业内企业的竞争位势有着关键战略意义,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内部所具备的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完全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这一视角下,有价值的资源指企业可以利用其获得环境中的机会并规避风险,帮助企业实施战略最终提升效率的资源。稀缺的资源指这一资源本身不易被特定产业内大多企业所获得,这使得拥有这一资源的企业可以实施其他企业所不能实施的战略,从而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不可完全模仿的资源指企业因独特历史条件、关系、文化等获得的独特且无法被特定产业内其他企业模仿的资源,这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轻易复制及理解这一特定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指这一资源难以被其他等价资源所轻易替代,也即其他竞争对手难以通过将这一资源替换某些相似的资源来设计并实现同一战略。基于“存量”观,战略资源存量需通过时间累积的经营策略实现,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用浴缸中“存水”的概念来阐述企业战略资源,浴缸中“流水”可以瞬时变化,但存量是不能瞬间调整的。

在“流量观”的视角下,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下围绕资源的战略选择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相对动态的资源“流量”角度对企业竞争战略展开分析。在这一视角下,学者通过经济学租的逻辑,阐述管理者可以通过识别异质性资源并有效构建“护城河”来保持其带来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与经济租。管理者可以对当前资源与情境进行结构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而资源异质性(获取李嘉图租金或垄断租金)、资源非完全流动性(确保了租金与企业绑定)、事前限制竞争、事后限制竞争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资源异质性指使企業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在供给上要有一定限制,只有这些资源不能被复制、不能无约束增加,才能使得拥有异质性资源企业获得持久高于竞争对手的效率,并使得资源本身存在获取壁垒,也即获取李嘉图租或垄断租带来的竞争优势。资源非完全流动性指这一资源在企业间无法流动或流行受限,拥有这一资源的企业始终拥有比其他企业更高的使用资源效率,或其他企业获得这一资源的成本要高于其收益,这使得拥有这一资源的企业能够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效率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事前限制竞争是指企业应通过自身的远见提前在市场上以较低成本获得优势资源、取得好的市场位置,只有在竞争对手前建立资源优势地位,才能保证实施战略的成本低于战略回报,收获超额利润,事前的竞争约束是企业租即超额利润的保障。事后竞争限制指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占据竞争优势位后,需要构建“护城河”阻挡竞争企业对该资源的获取,而这种隔离机制来源于资源的不可模仿性及不可替代性。

在资源“存量观”与“流量观”的概念下,可以对企业有形资源(如有形资产等)与无形资源(如组织惯例和能力)进行区分,并进一步将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之间进行区分。静态资源可被视为企业在有限期间内使用的资源存量;而动态资源则作为资源流量存在于企业能力中,例如,组织的学习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能力将产生额外的机会。在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下,企业可以基于外部环境资源机会与企业本身战略性资源需求构建伙伴关系,从而实现企业间资源一体化,最终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五、结语

资源基础理论的“存量观”聚焦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与能力,在相对静态的资源“存量”角度下提出战略资源的概念,也即将资源视为异质、不可流动的资源。在这一观点下,企业的资源被定义为企业所拥有及控制对企业成功实施战略从而得以提升效率的内容,可以具体分为有形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存量观”认为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战略资源,若资源在某一特定产业中是同质且可以任意流动,那么就不属于战略资源;“存量观”强调企业先天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对于资源的战略选择及竞争策略。

资源基础理论的“流量观”聚焦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围绕资源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相对动态的资源“流量”角度对企业竞争战略展开分析。在这一观点下提出了四个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且四个条件要同时满足:资源异质性、资源非完全流动性、事前限制竞争、事后限制竞争,只有上述四个要素同时满足,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在“流量观”的视角下,资源的异质性带来了李嘉图租金或垄断租金,流动性受限使得有价值的战略要素留在企业中,事前限制竞争防止了成本抵消租金收益,而事后限制竞争防止了租金被摊薄。其中,资源的异质性是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事后竞争限制、流动性受限的基本条件。但如果企业只有异质性资源却没有做到竞争限制,其战略资源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这使得企业竞争优势不可持续,“流量观”强调了企业基于资源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数字时代下企业间面临激烈的外部变革,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仅依靠某一类资源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资源并非都可以在市场中轻易流动,战略性资源往往嵌入在企业内部且存在移动壁垒,一般难以简单通过市场行为获得。在实践中,资源“流量观”的视角得到了更多体现,当企业战略性资源无法有效通过市场行为获得,或通过市场行为获取的成本过高时,企业间共享与获取战略性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资源与外部企业进行共享并交换,从而提升企业效率获取持续竞争力。对于在当下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管理者来说,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应用他们所支配的资源最大化企业受益,因此资源使用受到管理者主观感知的影响,且资源的使用塑造了企业竞争格局。管理者不仅必须了解企业所具备内部资源的功能,还必须了解资源所具备的能力,有些资源可能具有多种功能,而且还具有使它们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应用的能力,一种资源可能具有很高的使用能力,使得它在一个市场上的使用并不妨碍它在另一个市场上的使用。

综上,通过梳理资源基础理论的早期文献,本文提出资源基础理论中存在“存量观”和“流量观”两个不同的理论内视角,二者虽同属资源观,但在企业竞争优势的解释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后续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相关定性或定量研究中,学者应特别注意选择并明确符合自己研究的理论视角,避免混淆,从而提升理论贡献,使得研究更具解释力。

参考文献:

[1]Bromiley,P.,& Papenhausen,C.Assumptions of rationality and equilibrium in strategy research:The limits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analysi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3,1(04):413-437.

[2]Mahoney,J.T.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the resource of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5,33:91-101.

[3]Lippman,A.,Rumelt,R.P.Uncertain imitability:An analysis of interfirm differences in efficiency under competition[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13(02):418-438.

[4]Wernerfelt,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02):171-180.

[5]Barney,J.B.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it be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03):656-665.

[6]Barn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7]Penrose,E.,& 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8]Lippman,S.A.,& Rumelt,R.P.A bargaining perspective on resourc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 24(11):1069-1086.

[9]Sirmon,D.G.,Hitt,M.A.,& Ireland, R.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 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01):273-292.

[10]Collis,D.J.Research note:how valuable ar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S1):143-152.

[11]Eisenhardt,K.M.,& Schoonhoven, C.B.().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Strateg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02):136-150.

(作者單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中西快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