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清
摘要:财务共享服务为企业获取决策、风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管理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在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紧密融合的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企业营运中更具渗透性。“财务共享+内部审计”是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新型模式,可在利用数字资源健全审计监督系统的同时增强审计的独立性、目的性与标准性。如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成为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審计体系建设路径,以期为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综合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质控模式
在企业营运中内部审计需具有权威性与独立性,为发挥纠错、监督、复核等功能作用给予支持。企业通过财务共享可提升审计水平,主要源于财务共享服务于审计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可营造透明、规范、公正的审计氛围,同时为企业内部各环节参与审计给予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下的内部审计体系有所改变,用“上下联动”的体系代替“从上至下”的体系,还可为审计体系细分提供条件,助力专职人员提供端对端的内部审计服务,这对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有益。然而,有些企业存在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出现建设目的不明、原则缺位、制度低效、逻辑性差、方法单一的现象,影响财务共享服务在内部审计中发挥作用。基于此,为使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可有效提升,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下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利于企业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考核重点为审计项目质控情况,财务共享服务可提高企业控制审计项目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予以分析:一是提高审计方案整体质量,通过享受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可获取更多对审计有益的资料,了解企业基本营运情况,为具体编制审计方案并得出全面、客观的审计报告提供依据,同时在财务共享的前提下企业可初步判定审计重难点,这使风险评估、资料处理更具针对性,继而增强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二是为内部审计提供依据,使审计证据的质量得以提高,主要源于财务共享服务能解决审计证据搜集难题,还可保障证据具有时效性,降低证据篡改、隐匿、毁弃的概率,继而支持企业得出客观且精准的审计结论;三是保障审计底稿具有合理性,在财务共享下展开底稿编制工作,剖析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还可回答事实是否清楚、目标是否实现、结论是否恰当等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财务数据修整审计工作底稿,确保审计活动可高效展开;四是基于财务共享的审计报告质量更高,审计组可在线完成资料、证据、底稿、方案等内容的复核工作,压缩内部审计周期,同时追溯部门责任,利用审计报告反映事实,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继而落实内部审计目标。
(二)指引企业合法营运
在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内部审计更为客观、规范、实时,这对企业合法营运有利。从内部审计角度来讲,企业需在践行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的前提下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奠定企业守法营运基础。从财务共享服务角度来讲,在企业内部各环节信息汇聚及共同打造透明营运体系的条件下,企业暗箱操作空间随之紧缩,这利于防控法律风险。从“财务共享+内部审计”的角度来讲,信息化财务信息传导平台为内部审计反映企业经营现状给予支持,在财务集中模式(见图1)助力下企业对法律风险的分析判断更为全面、深刻、及时,在此基础上落实合法营运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利用财务共享平台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能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通过防控法律风险助力企业塑造优质信誉形象,助其消除投融资阻力,使企业得以稳健营运。
(三)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关系紧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风险管理内容与内部审计定义有重合之处,内部审计注重识别、分析、预测企业经营风险,如资金风险、法律风险等;二是从目标角度来讲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着相同的目标,即助企业追求更高效益,在审计的同时降低发生风险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营运目标;三是风险管理框架搭建离不开内部审计,对风险报告编制、风险管理监督等工作高质量展开给予支持,加之内部审计可扮演咨询角色,这对风险管理内容灵活调整有利,继而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财务共享服务可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高效联动,依托共享平台消除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活动的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使用财务数据,保障数据对内部审计识别、判断、预见风险有益,达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质量的目的。
(四)助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内部审计是风控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内部控制、业务活动、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使企业可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如内控力度较弱、部门协同效率较低等,这可为企业调整经营决策提供条件,企业经营目标达成度可随之提高。财务共享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优质服务,主要源于财务共享能打通部门协同共进壁垒,这为企业经营所需资源高效调配疏通渠道,在此基础上降低营运成本并提高组织效率,以免企业因内部运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因为财务共享服务具有一贯性,所以可在企业经营目标实施全程发挥作用,这对企业动态判断经营活动的可行性有利,助力企业用动态思维剖析运营实况,并在此前提下改进经营方案,继而使企业能够稳健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阻力
(一)建设目的不明
财务共享、内部审计虽有相关性,但财务共享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改革层面上,内部审计侧重监督、评价、反馈、咨询,为使财务共享服务能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须两者能明确协同并进的目的。部分企业因财务共享服务经验少、共享平台质量较差等原因而出现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目的不明的现象,这不利于在内部审计领域引入财务共享力量。
(二)建设原则缺位
为使内部审计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体系化发展具有持续性,企业需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原则提炼上下功夫,然而有些企业存在盲目建设的问题,虽注重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但出现建设基础不扎实、服务资源浪费等现象,这并不利于内部审计,还会徒增审计服务成本。
(三)建设制度低效
增强内部审计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体系化建设有效性离不开配套制度发挥引导、约束、监督的作用,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制度无法起效,这与相关制度不全面、未能细分、可操作性较低等原因有关。除制度建设本身存在问题外,有些企业还因轻视“财务共享+内部审计”而未能将精力放在制度优化领域上,无法推动内部审计体系稳健发展。
(四)建设逻辑性差
在财务共享服务视域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逻辑性能按部就班达成“财务共享+内部审计”的建设目标,当前部分企业存在财务共享服务能力有限及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独立性有余、综合性不足的问题,使相关建设行为出现浮于表面的现象,财务共享服务未能渗入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数据搜集、技术革新等方面依旧阻力重重,继而降低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质量。
(五)建设方法单一
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按照预定计划推行从上至下的思路并展开建设活动的情况较为常见,这虽可确保建设目标贯彻落实,但建设活动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未能充分体现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如何丰富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方法成为企业需解决的问题。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明确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目的
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见图2)视为财务共享服务下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为使该目的更加明确企业需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增强营运目标的实效性:一是经营目标需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一方面在企业积累经营经验的前提下发展而来,可凸显企业经营特点与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与时代接轨,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值提效指明方向,使企业可在沿袭经营传统的前提下稳健发展,在此基础上发挥“财务共享+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二是经营目标需具有挑战性,这对企业深入展开内部审计建设活动可提供抓手,这说明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需支持企业达成终极营运目标,在其营运中增强咨询、监督、评价等功能作用,使内部审计体系可在财务数据的支持下渗入企业经营全程,助其防范经营风险,如法律风险、资金风险等,继而支持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三是企业的经营目标需具有层次性,可助企业形成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执行机制,在子目标清单指引下解决阶段性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难题,确保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发展能与财务共享服务水平提升保持同步,在此基础上循序漸进完成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任务。
(二)提炼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原则
第一,前瞻性原则。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经验不断积累的前提下,要整合财会数据对企业发展走势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设计前瞻性较强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方案,确保该体系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在财务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先进技术涌入内部审计领域,企业应遵循前瞻性原则做好现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指引内部审计逐渐将业务转移到线上,同时统一企业财务数据使用标准,为内部审计所需资料聚拢与价值深挖提供条件,使内部审计方案编制、报告解析、风险判断能有据可依;第二,开放性原则。内部审计体系应允许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以基于ERP系统所建成的数字化内部审计体系为例,其须涌入ERP平台,通过分设服务模块的方式为数字技术有效应用提供支点,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在该平台顺利展开,同时内部审计体系本身亦需具有开放性,为更多财务共享服务功能在该体系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第三,指导性原则。财务共享服务与内部审计交融需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科学性,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原则有指导作用,可避免相关建设活动走上弯路,还可指导内部审计体系引入财务共享服务资源,继而持续提高内部审计综合服务质量。
(三)提高建设制度的有效性
第一,针对基于财务共享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制度按照部门予以细分,为各部门立足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参与内部审计给予支持,同时制度需对领导层、执行层分别起效,为的是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下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责权边界清晰,共建环环相扣的审计机制,以免出现内部审计体系断裂的消极现象;第二,建设制度需具有功能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可分为操作类、规则类、原则类、监督考核等类型。其中,原则类制度主要负责说明内部审计准则,操作类制度负责指引审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完成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任务,规则类强调审计实务标准清晰明确,监督考核类制度具有鞭策企业落实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目标的作用,通过定量、定性得出考核结论,指引企业调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对策;第三,建设制度需有时间上的区别,需与企业中期、短期、长期“财务共享+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目标一致,以长期制度为例,须可指引企业建成技术水平较高、数据基础扎实、标准统一、功能模块丰富的智慧型内部审计体系,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如数据高速传导、业务场景丰富(见图3)等,使企业可在财务共享服务下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质量。
(四)增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逻辑性
第一,搜集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数据资料,对企业“财务共享+内部审计”现况有全面、精确、系统、深入地判断,同时发现两者融合建设短板并剖析短板形成原因,这将为企业制定中长期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方案提供依据;第二,在了解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实况、需求、阻力的前提下加强框架设计,理顺财务共享服务下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思路,为建设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指明方向;第三,奠定基于财务共享的内部审计体系发展基础,尤其要做好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开设数据库专门负责存储内部审计所需资料,在业务端与内部审计联动的体系化发展层面上下功夫,为的是灵活增减内部审计服务端口,根据企业业务场景建设弹性较强的内部审计体系,保障该体系发展有数字技术及数据资源作为支撑;第四,注重内部审计反馈,通过对审计效果进行评价找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突破口与着力点,同时为财务共享服务有导向性地融入其中指明方向,保障内部审计体系可在企业营运情况有所调整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始终将企业经营目标视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逻辑的起点与终点。
(五)丰富建设方法推动“财务共享+内部审计”不断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助企业搜集数据资料,这对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企业可将大数据与内部审计联系起来,在审计方式、时点、职能等方面的转变上赋能,在此基础上为企业使用AI、区块链等技术解决内部审计难题给予支持。基于大数据的内部审计价值有以下几个:一是内部审计风险防范能力得以提升;二是用总体审计代替样本审计,增强审计结论的全面性与精准性;三是在“过程审计”代替“结果审计”的前提下可助内部审计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推行嵌入式审计模式,在财务共享端提供海量数据的前提下对异常交易、违规行为进行动态排查,在过程性审计中增强监督职能作用,通过提出营运建议助力企业回归经营正轨,继而降低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概率,还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企业在推行“财务共享+内部审计”模式的过程中还可使用区块链技术,在审计时利用该技术可定期自动获取非对称加密业务信息,同时将信息传至数据库,若财务数据存在篡改的情况那么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警报,此时内部审计人员介入可提高事中风控的有效性。区块链压缩了数据采集时间成本,缩小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内部审计盲区,还可对企业业务活动做出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可根据评估内容展开追踪核查、实时监控等工作,继而提高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质量。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其他建议
(一)培养专业人才
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离不开高新科技,企业若想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审计活动中发挥作用需注重培育专业人才,指引人才形成数字思维,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积极学习与财务共享服务有关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将“财务共享+内部审计”理论基础夯实及技术条件优化视为努力的方向,继而保障企业可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完成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任务。企业培养专业人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尤其要与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匹配,例如企业若计划在内部审计中引入区块链技术,那么则要将“指引员工学习区块链技术”视为培训目标;二是人才培养方式科学高效,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可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机构签署合作关系,在企业内部引入专业的育才力量,弥补企业数字化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短板;三是将人才培养与考核绩效联系起来,关注内部审计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找准培训要点,确保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可追求更高绩效并增强专业素养,继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下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水平。
(二)加强技术投入
高新技术为基于财务共享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赋能,企业需在数字化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加强技术投入,例如企业可在财务共享服務平台建设进程中引入AI技术,确保内部审计网络化服务更为安全,能在线上推行4R原则,即重新评估原则、恢复原则、反应原则、抵抗原则,这对保障内部审计体系安全有利,是内部审计数字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企业还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丰富营运模块,满足内部审计体系延展性、开放性的建设需求,例如,企业可规设内部审计风险预警模块,在财务共享服务端提供巨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风险类型、趋势、变化规律、企业风险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制定前瞻性的内部审计方案提供依据,引领企业优化配置经营资源,确保内部审计可在风险高效控制的前提下助企业高质量营运。值得一提的是,内部审计风险预警模块不仅与财务共享服务端衔接,还与审计决策端对接,使企业可应用预警信息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能更为完善。
(三)坚持问题驱动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服务交融应具有适应性,需关注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竞争实力、发展战略、规模等因素对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坚持问题驱动,增强该体系建设的客观性,以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问题为指向建设该体系,以免该体系发展脱离实际。例如,有些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这成为其无法将财务共享服务与内部审计联系起来的“硬伤”,基于此企业需将夯实数字化内部审计体系发展的基础视为关键,解决软硬件条件欠佳的现实问题,还要考虑企业的长线发展要求,将内部审计体系数字化建设视为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参与资金、人员、设施等资源的内部调配,继而为数字技术引入内部审计体系给予支持。再如,有些企业因财务数据处理能力较弱而不具备内部审计数字化体系建设的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加强大数据专项研究,夯实基于大数据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理论基础,还要在基础层、技术层、功能层的建设中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使企业可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并助其达成内部审计目标,达到从实际出发提升内部审计水平的企业良性发展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具有控制审计项目质量、企业合法营运、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经营目标的必要性。基于此,企业需在注重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目的,总结经验并提炼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原则,提高建设制度的有效性,还要增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逻辑性,丰富建设方法推动“财务共享+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同时建议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技术投入、坚持问题驱动,继而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玮,王紫微.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案例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30):224-225.
[2]盛晓丽.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探索[J].商业2.0(经济管理),2021(05):55-56.
[3]刘安兵.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途径[J].商业经济,2019(05):161-162.
[4]陈漪澜,崔瑛.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商业,2020(11):177-178.
[5]高俊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19 (012):60-61.
[6]陈微.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6):187-188.
【作者单位:乐清智兴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