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黄烽

2023-04-11 20:31沈伟东
铁军 2023年4期
关键词:阳澄湖新四军

沈伟东

黄烽,新四军“江抗”东进时的阳澄湖36位伤病员之一。他的战斗足迹遍布于江南水乡的苏州、无锡地区,阳澄湖则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凝结着深挚的感情。在黄烽辞世后,亲人们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阳澄湖畔,实现了将军的遗愿,圆了魂归阳澄湖的梦。

追求进步有志青年

黄烽出生于福建闽东山区的一户古老的书香门庭,主要依靠继承祖业收地租和经商维持全家生计。黄烽是家里6个男孩中最小的,还有3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孩提时代的生活过得比较优越。可黄烽同情受苦人,脑海里常常盘旋着“我们家为什么富、种田做工人为什么穷”的疑团。

1930年,黃烽从14岁开始,曾两度在福安扆山中学初学和简师班上学,期间有幸遇到了中共地下党员、语文老师郑眠石。郑老师向他灌输革命思想。在郑老师的启蒙教育和殷切鼓励下,黄烽激发了一股爱国热情,培养了斗争勇气,一改善思而并不活跃的性格。谁知,郑老师因开展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抓捕押走了。黄烽挥泪送别郑老师,心中激起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无比愤怒,表示要以郑老师为榜样,勇敢坚强地投入斗争。

黄烽在结束福安扆山中学的学习生活后,匆匆赶到上海,来到上海国际无线电台当报务员的五哥黄宝润那里。通过1年紧张的英语补习,于1935年报考并被录取了属教会学校的沪江大学。恰在这时,他又意外遇见了已被释放来到上海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的郑眠石老师。而五哥黄宝润与郑眠石老师是同乡,又是知交,他们在一起秘密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五哥和郑老师,经常给黄烽带回来许多诸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籍以及他最爱读的高尔基小说。其间,黄烽还认识了用犀利的笔同敌人作斗争的林烈(林默涵)、周立波等革命作家。在上海3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这座花花世界的十里洋场,成了黄烽观察社会、探求革命真理的大课堂。

挺进东路转战苏锡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在即。黄烽毅然离开沪江大学,回到家乡福建福安,与志同道合的小学校长和老师等,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这时,恰好叶飞领导的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黄烽抗日心切,日夜兼程赶到新四军三支队叶飞任团长的第六团,参加了新四军。入伍时,他特地将自己的姓名由“黄宝澄”改为“黄烽”,立志投身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黄烽一到六团,即被分配在团政治处担任党务工作。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黄烽跟随叶飞到达苏南茅山地区。1939年5月初,黄烽所在的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他们到达无锡梅村后,随后进入阳澄湖畔。接着穿越昆山、太仓,直插嘉定、青浦,并袭击了上海市郊的虹桥机场。“江抗”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捣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区。东路人民感到欢欣鼓舞,而国民党顽固派却惊恐不安。为了顾及国共联合抗日的大局,“江抗”于1939年9月主动西移北撤,开赴苏北。黄烽因患痢疾,与战伤和患病的“江抗”二路(即六团)政治处主任刘飞等36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后方医院。

后方医院的伤病员,多数为闽东红军游击队的老战士。他们在陆续伤愈病好后,都想回到已开往苏北的原部队老六团。作为已是党总支书记的黄烽,就耐心地同大家一起分析阳澄湖地区对敌斗争的形势,并传达党关于组织武装、开展斗争、保护群众、重燃阳澄湖革命火种的指示。经过黄烽等深入细致的工作,红军老战士们表示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安心留在阳澄湖畔坚持斗争。可眼下没有武装,又没有武器,一个个非常焦急,纷纷来到刘飞跟前。经刘飞与黄烽等慎重商量,正式向上级写了报告,提出了重建武装的意见。

1939年11月6日,根据陈毅、叶飞等首长关于同意在阳澄湖畔重建武装的指示,在常熟东塘墅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六团原党总支书记黄烽任政治部副主任。

新“江抗”成立后,引起顽匪胡肇汉惊恐和仇视,他勾结了日伪,暗送情报,引发了敌人的多次偷袭活动。黄烽亲历了血战洋沟溇之后,又参加了激战张家浜和鏖战渡船头两次规模较大的反日伪军偷袭战斗。

面对新“江抗”反偷袭的节节胜利,日军与汪伪政权集中了大量兵力,于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在苏常太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清乡”活动,致使新四军连隐蔽的地方都难以找到。辗转苏州、无锡等地的3年多时间,成为黄烽最为艰苦卓绝的难忘岁月。

根据日伪变本加厉地进行“清乡”并向西推进的严峻形势,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于1941年7月下旬,特地找来了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张鏖、团参谋长胡品三和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党总支书记黄烽,要他们立即率五十二团团部一部和二营,跳出日伪“清乡”的包围圈,跨越宁沪铁路,进入锡(无锡)南、苏(苏州)西,开辟新区。谭震林指定张鏖、胡品三和黄烽3人组成指挥班子。

谭震林命令下达不久,张鏖、胡品三和黄烽就率五十二团团部一部和二营指战员穿越铁路,顺利地从路北进入锡南地区。7月28日凌晨,又从锡南南方泉南渡太湖进入苏西。张鏖、胡品三和黄烽根据侦察情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战西华寺桥头,奇袭枫桥西的白马涧,火烧水陆交通要冲通安桥等,一次次袭击都获得了成功。

1941年8月间,为了将锡南、苏西与太湖最大的洞庭西山岛联成一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湖游击队活动区域。由黄烽率二营六连执行这项任务。六连骨干大都是闽东红军游击队的红军老战士,连长郑阿惠是位骁将。

一天晚上,在黄烽的组织和安排下,六连指战员乘了4只船从锡南出发,最前面的是领路的乘有侦察员的小船为先导,与船队保持一段距离;连长郑阿惠带领一个排乘前卫船;黄烽和六连指导员顾肇基率一个排为本队船;副连长率一个排为后卫。就在先导小船和3艘扬帆船向着洞庭西山似利箭般破浪到达贡山门时,最前面的先导小船顺利通过了,可郑阿惠乘坐的前卫船却突然遭到日伪3艘汽艇的伏击。除了船老大、排长、卫生员3人侥幸生还外,郑连长等多位战友全部壮烈牺牲。这时敌人的火力集中到本队船只,黄烽果断指挥指战员依托着船体掩护,对着追赶的敌艇猛烈还击。由于黄烽本队船只的顽强还击,确保了后卫船脱离敌人火力射程,驶回到附近的湖岸登陆,脱离了险境。

那时的无锡、苏州以及铁路沿线,都驻扎有日军重兵,还有许多伪军据点。而无锡南方泉所驻的伪军,成了新四军向南行动的一个重要障碍。焦魂侠的“忠义救国军”数百人,策应日军“清乡”,妄图把五十二团团部一部和二营赶出锡南。为应对敌情,上级命令以五十二团二营为基础、加上太湖支队等地方武装,组建四十八团,归十六旅建制,统一领导太湖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1941年11月,铁路北的敌伪“清乡”部队一部,转向路南进行“扫荡”,顽军积极配合,并开始搜索捕杀中共地方工作人员。为此,旅部当即决定:由四十八团留下两个班外,其余全部撤出锡南地区。奉命留下的主要领导是黄烽,承担着收拢分散在锡南地方工作同志的艰巨任务。面对严峻的形势,在大部队撤出锡南的第二天,黄烽决定将部队分成几个小组,赶在拂晓前悄悄进入无锡城郊小村庄隐蔽,然后晚上进行工作。谁知,地方工作同志全部收拢集中后,却被得到消息的敌人团团包围了。眼看铁路以北的日伪“清乡”区,已经围了竹篱笆、拉了电网,向北的通道被封锁,根本无法突围。向南突围,好不容易准备了船只,正要出发时,发现日军汽艇在湖上来回巡逻,又有强烈的探照灯,只得暂停突围转移。黄烽连夜组织大家翻过西面山头,想从太湖西突围,同样遭遇敌情。黄烽带领的队伍陷入了无处藏身之地,随时都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渔民们得知新四军突围的困难后,献计说:“我们经常要到敌人据点里的小河道里打鱼,你们化整为零乘上我们的渔船,拉开距离,在緊靠据点边的湖汊里行驶,那里长着许多芦苇很是隐蔽,小船就是被敌人发现了,他们知道我们是常来这里打鱼的渔民,不会被怀疑的。就这样,黄烽带领了部队和地方数十位同志顺利地突出重围,经太湖向南行驶,到达太隔地区十六旅旅部驻地。

当黄烽一行辗转到达旅部时,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王直告知黄烽:“谭师长来电报调你回去。”随后,黄烽换上便衣,经秘密交通站到达苏北五十二团。黄烽回到五十二团团部不久,上级命令他担任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黄烽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黄烽于1982年离职休养,2001年9月1日因病辞世,享年85岁。

老当益壮余热生辉

离休后,黄烽依然不遗余力地为党和军队建设操劳,干休所多次安排他去疗养,他都放弃了。

编撰《汉英常用军语词汇》,是黄烽离休后第一项工程。他想,军队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急切需要外语。为了给军队同志学习外语提供方便,决定编撰一部军语词汇。他当年的英语水平是不错的,可过去了四五十年,再重操旧业,那就得要重新拣起来,特别有关军事方面的英语则须从头学起。何况他已年届耄耋,身体又不好,患有多种老年疾病,夫人和儿女都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决心一下,黄烽像战争年代执行战斗任务一样,聚精会神地投入了这项颇为浩繁的工程。为了完成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亲自到外文书店购买了有关的外文辞典和书籍,并订购不少外文期刊,买了许多可随身携带的记英语单词用的小本子。还自费前往南京陆军高级步校、北京军事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向专家学者们请教。由于竭尽全力投入编撰词典,原本靠安眠药才能入睡的黄烽,在编撰词典的几年间,更是加大了安眠药的份量。这时,他所患有的多种老年性疾病不断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在病榻上,他依然不顾病患的折磨,坚持着编撰。晚上医院规定的熄灯时间到了,可他还在伏案写作,医护人员看到后深为感动,不忍心惊动他,只是在第二天上午查病房时,才提醒他要注意爱护身体。

经过6年多时间的辛勤努力,黄烽终于编成了一部6000多条词条、14万字的《汉英常用军语词汇》,1989年4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分别以《将军写辞书》《离休犹怀报国志苦战六年攻难关——老将军黄烽编出〈汉英常用军语词汇〉》为标题作了报道。

撰写回忆录,是黄烽离休后余热生辉的又一个点睛之笔。晚年的黄烽与闽东福安籍战友陈挺合著并由黄烽统稿编辑的《闽东健儿征战录》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黄烽的每一篇回忆文稿,都是他自己一丝不苟地起草,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每篇回忆录在夫人杨平和儿孙们抄写誊清后,然后邮寄给曾经在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请他们审阅提出意见。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才定稿。他的小女儿曾这样感叹:“或许父亲不这样操劳忙碌,离休后注意锻炼身体,或会多活几年,但转念一想,假如那样做,就不是我的父亲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

(责任编辑金锋)

猜你喜欢
阳澄湖新四军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阳澄湖水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叶挺在新四军组建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