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
类比是一种很有力的论证方法,它是基于两个或两种事物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出这两种事物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类比用得好,自然能让听者心服口服。但因为打比方、类比具有从个别到个别、从类到类的特点,它的結论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其结论性质通常也不具有必然性,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逻辑谬误。
曾经,新浪微博上流传着一句语录:“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听起来很有道理,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和感触,但从逻辑上讲,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它犯了“不当类比”的谬误。
所谓不当类比,就是把两种或多种看似属性相同,但实际上有本质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对比,这就造成了类比失当。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看”,即说话者认为,看东西的看,与看懂人心的看,属性是一样的。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眼睛看东西,是一种图像处理;看懂人心的看,却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图像处理与心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是没有可比性的,并不适用于类比推理。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胡搅蛮缠,把没有联系、不具可比性的事物生拉硬扯地放在一起做类比,目的是用诡辩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么,面对不当类比的诡辩,我们要如何反驳呢?
反驳方法1:找出另一种类比,反驳对方的观点。
神学家威廉·巴莱为了证明上帝存在,运用了一个强大的类比论证。
巴莱把我们的世界比作一个精密的机械钟表:如果我们在一个荒岛上发现了一个运行精确的钟表,我们只能假定有一个制表人制作了它,并将它留在岛上。如果你认为钟表的各部分只是基于巧合或概率,组装在一起成为这个精密的钟表,那显然是远离事实与可能性的。同理,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如此复杂、神奇、有序的方式运行,我们不能假定这是意外或随机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位造物主设计创造了这个复杂精巧有序的世界。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出另一种类比:把世界比作一种生物组织,而不是机械钟表。这个生物组织会变化,其系统、器官、肢体会发展,也会退化,其核心是能量与物质,而不是思想与精神。我们可以宣称,这个世界按照自然选择,而不是有目的的计划的运行。在这个世界上,当生物不再有活力时,它就会死亡;当太阳的热量耗尽,地球也将不复存在。
反驳方法2:按照对方的类比发展下去,得出荒谬的结论。
有人说,乌龟只有把头伸出壳外,才能向前进;公司只有愿意冒险,才能有发展。如果我们不认同这种观点的话,那就可以反问对方:按照这样的类比,那是不是公司也应当像乌龟一样,行动时要缓慢,遇到危险就要把头缩进壳里呢?
辩论界流行一句话:“一切的类比都是不当类比。”其实,用以类比的东西,原本就不可能是同一个东西,不同的东西肯定有不同的地方,而这个本质上不同的地方,就可以用来攻击类比不当。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摘自2022年第23期《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