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的那些文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2023-04-10 01:05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剑锋渡江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此掀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

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最后一次主力会战,以我军消灭国民党军江南最大的最有组织的精锐部队,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而胜利结束。 它彻底粉碎了敌人划江而治的企图,避免了中国再次出现“南北朝”局面,并为人民解放军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有利条件。

那些明争暗斗的惊心动魄,那些千里江岸的枪林弹雨,那些军民齐心的感人画面,永远不能忘却。历史中的场景无法再现,但我们可以透过遗留下来的文物,回顾当年的那些故事……

1.“渡江第一船”锦旗:水手父子不畏生死驾船护送

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收藏有一面特殊的旗帜,黄色旗面上写有“奖给水上英雄”,中间为“渡江第一船”5个大字,落款为“一零六团”。 锦旗的左边尚有斑斑血迹,边角处有被炮火击中后残留的黑色印迹和几处破损。 这面锦旗,是陈正华和父亲陈文义运送解放军战士渡江的见证。

陈正华父子所住的小渔村,恰巧是最早划定的一个起渡点。陈文义自幼精通水性,父子二人自告奋勇和解放军战士在一起合编成水手训练队,同吃同住。渡江的前一天,12军首长亲自为陈文义父子挂章,还获得了一面印有 “渡江第一船”的黃色锦旗,首长希望他们父子不负众望,率先护送解放大军过长江。

4月21日凌晨2点, 陈正华父子划着自家木船满载18名解放军,最先冲了出去,从起渡点疾速向对岸驶去。陈正华负责扯帆,父亲专司掌舵。 船到江心,呛人的硝烟让船放慢了速度,船身被子弹和炮弹片打穿了好几个洞, 几名战士失身落入湍急江水。陈文义大吼着“不要慌、先救人”,扭身进舱修船,陈正华咬牙扳舵调整打转的船身,不慎被一颗流弹击中右手胳膊弯处,咬牙坚持奋力强渡。半个小时后,“渡江第一船” 乘着风浪从敌人的炮火中穿过,又躲过了敌人岸防工事的弹雨,最终抵达江岸。

后来,陈正华把“渡江第一船”的锦旗,以及那艘遍布弹孔的木帆船,捐给了文物管理部门,让后来人得以从中重温那些战争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

2.“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红旗:用铮铮铁骨插上胜利旗帜

有两面这样的红旗,分别印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两面旗帜就是在渡江战役中英勇的渡江先锋队横渡长江,插在江南国民党守军的滩头阵地——香山、黄山的旗帜。

1949年,为了顺利渡江,第5兵团的15军被光荣任命为渡江突击部队,而15军中的44师担任着第一梯队,主要任务是:于华阳镇附近展开突破敌江防,歼灭当面之敌,占领香山、黄山,保障主力渡江。

4月21日23点,求之不得的东北风起。我军旋即号令启航突击,航渡编队如离弦之箭、争趋中流,迎着枪林弹雨向对岸冲去,个个勇武顽强。六连一排战船后舱被敌炮击中,二班大部分伤亡,船工牺牲,江水涌入船舱,情况十分严重。乘坐该船的六连长罗金印不顾自己多处挂彩,拼力扳舵,一边组织部队排水堵漏,一边鼓舞大家。指导员周福祺见兄弟战船相继超越,心急如焚,指着那面写着“打过长江去”的红旗高声呼喊:“我们不能辜负全团上下的信任!”指挥战士们拿起铁锹、钢盔奋力划水,战船重新冲到了前面。131团一连四班战船被敌人手榴弹炸了个窟窿,江水直往里灌,船身下沉。胸部负伤的副班长赵强将缆绳系在腰间,跳入水中,迎着敌人的疯狂扫射,忍着剧烈的伤痛向岸边游去,脚一着地就转过身来,不顾一切地拉船上岸。

我突击部队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赴汤蹈火,抢滩登陆,呼啸着冲向敌人阵地。11点50分左右,130团二营首先于航标灯塔附近登陆。三连在夺取江岸阵地后,一举占领香山。131团一营在友邻配合下,拿下了黄山。130团三连和131团三连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两面大旗插上了香山和黄山主峰,旗帜傲然招展。

3.战地日记本:掌心小本、简短语句,记录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这是一本很“小”的日记本,长9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也就掌心大小。翻开来看,每篇日记的篇幅都不长,有的只有短短几十字,最长也不超过百字。然而,它被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珍视为“镇馆之宝”,因为它诞生于一名解放军教导员的行军和作战间隙,真实地记录了那段烽火岁月,成为渡江战役的珍贵见证。

1949年4月渡江前夕,时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的李剑锋,随部队驻扎在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集。他从杂货铺要了些账本纸和包装纸,认真裁剪,缝订成册,自制了这个日记本。

“4月20日,攻击十二圩,占领敌人江北桥头堡。”这是日记的第一篇。但那一晚的战斗,远不是记述的这般简短又平静。那时,李剑锋所在团突击仪征县十二圩受阻,他带着通讯员谭义联去一探究竟。孰料敌军构筑了暗堡,密集的枪弹如火舌般射过来,谭义联一把将李剑锋拉到身后。没走几步,又是一阵机枪扫射,谭义联倒下了。李剑锋强忍住悲痛,赶回指挥所通报情况。指挥所迅速调集炮火猛攻,终于在第二天黎明前解放了十二圩。李剑锋所在部队也损失惨重,牺牲了130多名官兵。

“4月23日,下午4时半,江南的群众在江边欢迎我们过江,并有火轮划子、木帆船来接我们,于夜晚十时许渡过了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天险长江,完成了渡江的历史任务。”这是日记的第三篇。顺利渡江后,刚刚调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的李剑锋,在参加会议时得到了参观总统府的机会。在距总统府大门约20步的地方,带班的发号令,两边门卫同时向他们敬礼。当时李剑锋不知心里有多激动,一个穷孩子进总统府竟有这样的派头。坐在蒋介石那把高椅子上,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李剑锋感慨万千:“不管你的官多大、位多高、权多重、兵多广,只要没有老百姓,一切都完蛋。”

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李剑锋在日记里记下了所在部队行军、作战及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人民军队为了“人间正道”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

4.渡江木盆:带来了满满的情报,和渡江的信心

战前,为了确保渡江作战的胜利,中路兵团决定派出几支侦察部队,由汤沟至泥汊一带,潜入江南,进一步摸清敌人在南岸的布防情况和防御设施。

侦察活动先从黑沙洲开始。这个江心洲是荻港东面不远的江中孤岛,是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必经之地。不拿下黑沙洲,突击队就很难登陆。登陆不成,背后是滚滚的江水,退却都没有地方。

4月初,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十七军某部派出了由 7 个战士组成的侦察小组,乘坐一叶小舟向黑沙洲驶去。侦察组长带着两个战士刚登上黑沙洲,就被敌人发现。其他 4 名战士无法再登陆,被迫掉转船头返回北岸。登上黑沙洲的 3 个侦察员在当地一户老两口的掩护下,侦察到一些情况。

后来敌人把岛上的老百姓都赶到江南去,侦查员便无法藏身。3名侦察员只好白天躺在洲上的麦稞里,任凭风吹日晒雨打,到天黑才能偷偷走出。岛上所有的工事,他们差不多都去看过。后来,他们又顺着电话线找到了敌人的指挥部,就天天晚上去听他们打电话,听他们用报话机与江南联系。就这样,他们不仅搞清了黑沙洲上的情况,连江南的情况也装满了脑子。

在一个黑夜里,他们乘坐一只大木盆,带着重要情报,顶着狂风巨浪,回到长江北岸。这次渡江侦察,不仅给渡江指挥机构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而且用“一只木盆也能渡过长江”的事实,打消了一些人对长江的畏惧,提高了广大指战员胜利渡江的信心。

(摘编自《解放军报》)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文字内容源自《论渡江战役的地位与作用》王伟,南京陆军指挥学院;《69年前的“渡江第一船”》阿友;《人民解放军中路兵团渡江纪实——探访渡江战役部分遗址》,王传厚,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剑锋渡江
Topological photonic states in gyromagnetic photonic crystals:Physic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
蛼螯烧卖
张剑锋书画作品选登
电影《渡江侦察记》与聂凤智
姜瑞福:难忘的渡江战役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