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概论”是艺术类核心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课程模块化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为当代艺术教育探索新路径。本文就是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模块化在高校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解析“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设计依据,实施原则以及策略,为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课程模块化;艺术概论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基于成果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1]“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就是从OBE的教育理念出发,在图像学及现代化媒体的介入下,使艺术概论的教学打破课程界限,融合多元知识结构,把课程建设成为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模块化系统。在“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建设中,不同模块的组织可以灵活构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覆盖专业能力的所有模块,并组合成本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中,以模块为教学管理单位,建立模块负责人制度,倡导团队教学。在教学效果上,不仅从学科导向出发,关注“艺术概论”课程建设,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学科建设,拓展课程模块化的效用外延。在教学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促进大学生课堂知识的内消及外化,将艺术理论化为创作的源泉,将课堂知识化为实践动力,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在具体教学中,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模块,通过图像学的介入,解读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艺术概论教学的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导向转变,把“艺术概论”课程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
一、“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背景
(一)为落实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服务
课程模块化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核心价值重构的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这就促使高校重新认识培养人才的方案以及课程教学模式,以OBE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从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出发,适应高校教学新观念而进行课程改革,为落实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服务。艺术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更新的问题,“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
(二)艺术概论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艺术概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掌握看待艺术的正确思维方式,增强对艺术理念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及工作实践。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艺术史,认识到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责任。“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学院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各大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三)传统艺术概论教学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艺术概论”在高校的艺术专业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门课程。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课的热情较实践课来说并不高。许多学生对“艺术概论”这门课有误解,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总感觉这门理论课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学起来较枯燥,兴趣不大。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将理论与图像以及实践等结合起来讲解,学生不能将艺术理论用于创作实践,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将模块化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在每个模块中,运用图像学将其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原则
(1)抓准教学目标。教育改革的最终的目的就是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艺术概论”这门课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在艺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理解艺术活动掌握世界的特殊性。特别是了解艺术活动的社会本质,使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社会活动中,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艺术市场的要求。因此,“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首要原则就是抓准教学目标,其模块化的解构、融合都要与教学目标一致,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的放矢。
(2)打破传统专业课程认知界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门课程各自为政,不成体系。“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就是要打破对于专业课程认知的单一性体系,对于艺术专业的综合素养有新的认识,使多元化专业知识的构建更符合当代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概论”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融合素描理念、美术史等知识。这些知识相互贯通,举一反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会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作实践。
(3)人才培养对象的广泛性。“艺术概论”这门课是艺术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涉及的学生面广,是高等教育改革中艺术类教学的重点改革对象,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的选修课。因为“艺术概论”所涉及的是艺术的基本规律、原则,对公共美育、中小学教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不仅要在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还要将其推广至中小学以及公共美育中去,进一步推广课程模式,使更多学生受益。
三、“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策略
(一)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
“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要能顺利实施,就要破除专业课程认知的局限,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艺术专业课程有很多,如“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鉴赏”“艺术批评”等。多数教师上其中的一门课,就只盯住这门课,而没有把其他课程的内容与本次课的内容串联起来。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不能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壁垒。“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需要充分运用融合、贯通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程建设前期的支撑课程有“中外美术史”等理论课程以及色彩构成、素描等实践课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理论素养及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艺术概论”课程中各个部分与学生前期的知识积累融合于一体进行模块化构建。当然,不同的部分所融合的知识点有所侧重。在艺术的社会本质模块,需要融合的是美术史中关于艺术家与社会的联系这些内容。比如文人画,传统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借以抒发情感的绘画,文人画讲的更多的是超脱尘世,游悠林下,对酒当歌。但其实,文人画之所以在当下依然是我们传承的文化传统,正是因為文人画里具有文人精神,这一文人精神,可以是心怀天下的责任感,或是不屈不移的气节,或是百折不挠的坚毅等,这些精神实际上都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这一模块中添加文人画的个案,既可以融合美术史中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新的高度上认识到文人画的意义,来阐释艺术的社会性。而在艺术家模块,需要融合的是艺术家的人文情怀等内容。
课程之间的融合不仅仅是在理论知识层面,还要延展至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艺术原理的知识学习,目的是要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操作上运用。按课程模块的体系构建来说,“宏观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应用三个模块”[3]。因此,“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要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以修养提高为要务。为了培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要着重强调艺术家创作模块,这一模块要融合的不仅是美术史的知识,还有素描、造型基础、色彩构成等内容。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造型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中国画看起来造型不是客观的、具象的,比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看起来寥寥数笔,不加修饰;陈洪绶的人物图看起无比怪诞,仿佛与造型无关,但其实中国画也是注重造型的,只是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与西方通过素描的造型理念有些许差异。这都需要融合素描、造型基础、色彩构成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来加以阐释。总之,实践能力模块与理论模块知识的融合相一致,二者在教学中不仅相互支撑,也相互体现。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优势,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图像学介入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教学
艺术概论教学中对艺术原理的阐释,要以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为基础。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时,需要借助与之相关的方法来完成。图像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学引起同学们的审美期待,搭建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并引导他们探索、发现艺术作品的奇妙之处,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讨艺术作品的内涵,并将艺术原理运用到艺术作品的阐释中,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图像学的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呢?比如在课程导引部分,需要梳理课程的总体架构。艺术概论主要分六大模块,怎么才能让学生厘清这六大模块的脉络呢?借助艺术经典作品,用图像学的方法结合视频资料的穿插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增强学生形象记忆。在选择艺术经典作品时要注意中西方结合,并符合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比如,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溪山行旅图》《自由引导人民》《你好!库尔贝先生》以及法国行为艺术家蒂埃里·曼登的装置艺术等作品。通过对《溪山行旅图》的介绍以及范宽常年深居终南山观察四季烟云而创作出来名作《溪山行旅图》的艺术历程,可以引出艺术作品论、艺术家论以及艺术创作论模块;通过《自由引导人民》《你好!库尔贝先生》,阐释西方艺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导引出艺术发展论模块。这时,再用艺术发展论来介绍法国行为艺术家蒂埃里·曼登的装置艺术,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并以此引出当代艺术模块。
在具体的作品分析中,图像学在教学中得到具体运用,要从三个层次进行阐释。比如在解读《溪山行旅图》时,首先,要解读的是外在的表面现象,如这是一幅中国画,属于山水的题材,形式是竖幅卷轴,作者是北宋时期范宽等。其次,要对这幅作品的构图,以及笔墨语言等做进一步的解读。从构图上来讲是三段式,包括近景、中景、远景。近处是路边乱石,用雨点皴,厚重沉稳。路上有一行旅从右侧画幅边缘向图中行进,也将近景与中景分割开来,行旅行走在小溪边,溪流由右侧树林中流出,树林草木丛生,郁郁葱葱。与左侧的山峦相对照,左侧山石裸露,草木稀疏,中间有溪流从山中流出,水流潺潺,寻其来处,可见一高山屹立,右侧有一瀑布似直挂云霄,飞流直下如白绢。这是第二层的解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思考,如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等形为上的观念问题。
(三)完善课程模块化考核方式
按“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构建理念,不仅要关注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教学细节中图像学的加入,在考核方式上也要超越传统的方式。“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体系要结合艺术专业特点,进而设计相应的考核的原则、标准。考核的原则、标准要依照艺术专业所要求的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与未来的社会岗位群的要求相一致,解决原有的考核标准与社会所需要的不一致的问题。根据社会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素养,专业能力素养对应的知识点与应用能力组合成一个模块进行考核。
第一,课程模块化考核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核,更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中,艺术本质论模块是其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艺术的社会本质,因为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最终又要在社会中得到检验,通过艺术接受环节被广大观者所认识。在考核中既要对艺术社会本质的原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对艺术创作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核,强调艺术专业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课程模块化考核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结果考核,考核方式要加强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模块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平时考核三项内容同步进行、相互照应”。[4]而这些又与知识考核、应用能力考核相对应,每一个考核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知识考核、应用能力考核的不同权重,以定量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注意过程考核中的定性考核,因为对于学习态度等问题并不能全靠定量计算,而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让考核更客观准确。总之,过程考核要知识、能力兼顾,定性、定量结合,以适应课程模块化的体系要求。
(四)强化课程模块化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评价是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对高校课程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后,要对教学效果等做一个课程评价。没有良好的评价体系,就无法直观了解课程效果,因此,强化课程模块化评价体系是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模块化的重要举措。可以充分发挥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促进艺术概论教学改革评价工作的开拓创新。
“艺术概论”模块化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艺术概论”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评价。第二,对于“艺术概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评价。第三,“艺术概论”模块化教学实施的评价。通过强化课程模块化评价体系来改进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全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具体评价的实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传统评价信息收集方式。评价信息收集是评价的基础,要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改变原来的单一成绩评价法。在多元智能测评原则下,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以及成果分析收集评价信息。第二,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化。原来的评价往往只是以静态的结果为主要标准,艺术概论模块化评估体系要加强动态化评价。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立见成效的,它不像理工科一样,无论是数据还是公式,都是具有单一的、准确的答案。而艺术概论中的关于艺术作品的阐释、艺术观念的表达等,都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而不断加深理解,所以,其效果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对于艺术概论模块化课程的评价要采用动态的方法。第三,改进评价方式。过去的评价方式多是以他评的方式进行。艺术概论模块化评估体系将在他评为基础上,融入自评的探索。自评可以是对全体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或在模块化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团队进行自我评价。总之,要他评与自评相互结合,使评价更客观。
参考文献:
[1]聂晨,吕淑云,石美祺.OBE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22(23):17.
[2]杜晓杰.“互联网+”背景下艺术概论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19,8(01):119.
[3]卢伟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课程框架體系设计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31.
[4]霍小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7(21):89.
项目:榆林学院课程建设项目:艺术概论模块化课程(项目编号:KC2219)
作者简介:张萍(1975— ),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