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晓龙
摘 要:中国的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推进,民营经济在融入市场时也有着诸多的困难。对此,想要真正实现保证中国的民营经济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发展历程当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采用的策略,同时也要通过结合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思,做到利用不同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出当前的困境,这时才能够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并使民营经济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支柱之一。
关键词: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世界贸易组织
中图分类号:F0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09-0059-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059
1 引言
自民营经济诞生之日起,就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已经全面转向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路径来看,是通过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促使经济获得快速提升,这也使得民营经济自身的作用与地位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在当前阶段中,即使通过政策进行扶持来保证民营经济的发展,仍有着许多其他困难导致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走出困境,尤其是受当前实体经济不振以及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陷入绝境,而这一点最终就会从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对此,只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使中国民营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2 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1 萌芽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前,自1953年起我国的个体工商户直至1997年出现了大量的锐减,最终仅存有15万户。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每个省份当中的个体户还不足5000户,也可以说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以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不断扶持而发展起来的。自改革开放起,我国针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质是以计划经济的落实为基础的,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也提到了想要保证社会主义能够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计划经济的实行,同时确保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来进行运作[1]。但是,对于民营经济来说,它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要保证生产资料具有私有制,也就是指劳动力、厂房、生产资料乃至土地,都必须要归企业家所有,这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违背的。对此,在改革开放工作开展以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长期生存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所提及的社会主义之所以不能对民营经济进行发展,是以理论构想为基础进行设立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想要实现引入民营经济,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础之上,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力比较发达时而开展的一项工作。在初级阶段中,我国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使用进行了不断优化,并且在邓小平理论当中也将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使用的初级阶段,中国整体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够高,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并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提升,不管是机制也好,体制也好,还是制度也好,都可以进行使用。这也使得不管是民营经济还是私有经济,只要能够实现发展,并真正做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提高,则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实现对这些方式进行有效引进,同时也要鼓励并促使其能够得到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革开放工作的有效落实,促使私营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是基于全面考量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确认了在当前发展阶段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民营经济的使用而開展的一项活动。在1998年,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它具备着里程碑的意义,也为私营经济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首次以条例以及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促使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支持的重要内容。
2.2 调整阶段
自第一部条例颁布以后,国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过热”现象,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党中央也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方案,这一点对中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工作落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当中,全面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方针,而这导致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并且人们对于民营经济整体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直至1992年,通过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后,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才出现了全新的机遇。在这段时期当中,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活动等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一直在被讨论是要以“社”字开头还是要以“资”字开头。例如,民营企业家的行为应该归属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个问题在当时属于一种意识形态问题,因此它的争议较大。
改革开放工作的落实,在判断标准上并不局限于单一发展,而是在于是否能够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得到提升,是否能够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获得提升,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提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上,不是比较是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因为,社会主义也是存有市场的,而经济市场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都只是一种手段。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上,应该是以消除两极分化为基础,使剥削彻底得到消灭,实现解放社会生产力,并使生产力获得提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想要使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借鉴一系列文明的成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引入。在这一观点形成之后,我国的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建设才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党的十四大会议当中,提出了全新的目标模式,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市场经济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当中,并且也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一个节点。
在调整阶段中,关于民营经济的讨论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是否能够入党的问题就得到了热烈的反响。这个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延续了十多年,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结果,直至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被明确地提到,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的建设者。在这一阶段中,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获得了政治待遇,这也促使了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中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热烈期盼。
2.3 提升阶段
在提升阶段中,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为民营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这也促使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进入了改革的全新篇章。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提出了必须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要鼓励与支持此类经济的快速提升。自2010年起,我国针对民间投资领域以及范围进行了拓宽,这使得民营资本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在提升阶段中,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展,使得很多企业不仅在国内做得风生水起,更走出了国门,在国外市场的经营收入已经完全超过了国内市场,这些都是在此阶段打下坚实基础的企业,进而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此外,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了民营企业获得了全面性的数量突破,而民营企业也参与了经济全球化。但是,当前也有不太好的思潮,这就需要提高警惕,实现对其的修正与批判,这时才能保证经济良性发展。
2.4 转型阶段
党的十八大会议以后,民营经济开始了全新的转型。在这个阶段中产生了全新的事态,并且通过不断开展各类活动,希望能够使民族的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基因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点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14年以后,创新创业的门槛被降低,同时为使众创空间得到有效构建,促使投融资活动变得更加完善,当前全面加强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并且也通过不同文化氛围的打造以及政策的应用与支持,使民营企业获得了全新的创业浪潮。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的创业人员为回乡的农民工以及大学生等。通过政策以及条例的支持,实现了为民营企业主以及企業家等起到了良好的激励性作用。在转型阶段,更加强调的是如何弘扬企业家的精神,也通过外部环境的有效改善,促使了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持续推进的力量。
3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3.1 供需不平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全球经济在复苏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风险。比如,单边主义以及保护主义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市场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在这个时期,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整体出口总额的45%以上,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在出口当中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作为配套企业来看,整个链条当中的所有企业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2007—2018年这个阶段当中,我国的经济增速一直处于放缓的形式,这也证明了市场整体的需求量在变低,而企业整体在运行的过程中所接受的订单在变少,并且居民自身能够支配的收入也在变少。对此,针对经济缩小所带来的影响,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并使自身利润获得上涨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时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压缩开支以及实现岗位调整来匹配,从而就会有大量的劳动力面临下岗的问题。
3.2 融资困难
近几年来,为使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保证其发展的势头,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进行落实后的最终效果却不明显。比如,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政策使用上,鼓励、引导以及支持工作的开展存有方针使用不正确与不到位的问题,这就导致工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产生了政策偏差,无法真正保证民营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无法真正实现获得产权保护,促使其自身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部分政策在进行制定与使用的过程中,存有前期调研不足的现象,致使政策在落实上无法真正以民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保证企业能够留有适当的调整期进行更改。此外,由于部分政策在使用的过程中存有不协调的问题,且部分政策在使用时具有同相叠加的问题,这都会导致这些政策的初衷很好,最终却产生了反作用[2]。
3.3 转型较难
在转型阶段中,经济的扩张速度必然会放慢,但是整体的消费结构则需要进行全面升级,这就必须要保证结构能够得到快速调整,而这一点则会对供给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转型时必然就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作为民营企业,想要在这个阶段中获得发展,则必须要保证自身能够生产出质量、品质更高的产品,这时才能应对社会的需求,否则民营企业即使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依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市场在运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存有波动的,制度也会在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使得市场结构出现变化。对此,会导致在复杂的背景前提下,使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受困难。比如,我国一直处于领先的工业企业,它的整体增值速度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指明了民营企业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并且也代表着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自身的附加价值并不高,整体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4 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出路
4.1 降低企业税收
想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就必须要保证增值税等一系列实质性税款能够得到减税,还要确保各项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具备简明易行的特性,这时才能够使企业的获得感变得更高。针对一些小微企业来看,以科技类型为基础的企业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免除普惠性税收,这时就能够推进小微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针对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来看,也可以通过降低的形式来进行优化,更可以通过稳定缴费方式来确保企业社保缴费的负担能够获得进一步的下降。
4.2 拓展融资渠道
只有确保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工作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使内部激励机制的使用变得更为有效,并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实现将银行的绩效与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效果进行挂钩,这时才能确保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想要促使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也需要使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得到扩大,这样利用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发挥民营银行自身的实际作用,并利用多渠道建设来促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发展,这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推进性作用。
4.3 优化市场环境
想要民营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要为其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比如,在审批许可上、市场准入上、招投标上、经营运行上以及军民融合上,使民营企业能够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时民营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必须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当中,这样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也能够促使民营企业得到发展。此外,只有保证反垄断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并使执法工作的开展变得更为有效,才能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
5 结论
想要使中国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针对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度分析,这时才能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应用,使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迎难而上,并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促使民营经济的发展得到稳固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跃辉. 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出路[J].领导科学论坛,2019(12):25-46.
[2]佚名.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八大困难[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9):3.
[3]侯慧芳.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师,2004(1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