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镇平
“一城花海半城湖”是千年古郡、富美新漳州的真实写照。
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福建省最南端,毗邻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拥有全省最大的平原——九龙江平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606.7毫米、日照时间1827小时、气温21.7℃,森林覆盖率64.8%,是农业大市,素有水果之乡、花卉之都、食用菌名城、水产基地等美誉。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漳州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现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在发展农业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漳州市擦亮绿色的底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效显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等一个个金字招牌陆续捧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一座生态之城正在海峡西岸、福建南部悄然崛起。
“蕉黄荔子丹,又胜楂梨酢。”是宋朝著名大文学家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中的一句,意为漳州黄色的香蕉和红色的荔枝,胜过山楂与酢梨。
荔枝与香蕉是漳州的两大传统水果,可见早在宋朝时,就已名声在外了!
其实,漳州还有许多不亚于荔枝和香蕉的名优水果,许多外地游客到漳州后,便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地方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水果:枇杷、杨梅、蜜柚、沃柑、芦柑、龙眼等,举不胜举!
漳州有海也有山,而且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横贯全境,土地肥沃,自古就有“插根扁担可发芽”的说法。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勤劳的人们,他们用辛勤的双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耘,使得漳州变得更美更富饶。当地政府也充分发挥区位、气候和山海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这几年来,漳州进一步筑牢农业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做强做优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畜禽、食用菌、林竹、中药材等九大特色产业,其中有8个产业全产业链超百亿元,九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195亿元,并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形成了11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
漳州还不断推进品牌强农,加大农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创建,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已形成了漳州水仙花、蝴蝶兰、沙西榕树盆景、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平和琯溪蜜柚、漳浦保鲜蔬菜、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华安铁观音、南靖麻竹笋和金线莲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特别是一县一特色水果,即平和蜜柚、南靖香蕉、云霄枇杷、诏安青梅、长泰芦柑、龙海浮宫杨梅、华安“报春柑”等。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各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含加工品)156个、地理标志商标(产品)142件;全市共有23件涉农商标获得驰名商标保护,主要有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白芽奇兰、华安铁观音、南靖兰花、漳州水仙花、诏安红星青梅、云霄枇杷、云霄竹塔泥蚶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民光牌琯溪蜜柚获评中国名牌农产品;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白芽奇兰茶获评福建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漳州石斑鱼、白对虾等入围“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产业区域特色的形成,以及品牌农业建设,提升了漳州农产品的美誉度。
“绿色漳州美如画”,漳州市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打造高效外向型农业绿色发展定位,不断总结提升,走出一条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尖上漳州,带你尽享珍馐美馔!”在漳州,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小吃,卤面、五香、豆花粉丝、海蛎煎、肉粽等,尽可挑动大家的味蕾,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各种美味零食与食品罐头。
漳州农产品优质多样,特色鲜明,“一县一品”格局凸显,水果、水产、蔬菜人均拥有量居全国设区市前列,除了出售鲜果外,如何进行深加工,提高这些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呢?漳州人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和探索,终于认准了食品工业的目标。
海新集团、丹夫集团、紫山集团等是漳州较早涉足食品行业的企业,也是品质和品牌发展的榜样。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龙海人敢为天下先,抓住发展机遇,开始涉足食品产业,以海新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食品企业异军突起。从农产品粗加工到健康食品深加工,从普通饼干面包到高端休闲食品,从家庭作坊到全球买卖,一批优秀知名食品企业在龙海成长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龙海区食品产业格局凸显,龙海区是全国唯一荣获“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称号的县区,全区食品企业超过600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35家,年产值近500亿元,品种基本覆盖国家规定31大类、89小类食品,行业龙头效应突出,产品远销国内外。
除龙海区外,全市各县(区)的食品工业也同时蓬勃发展,现漳州已是南方首个“中国食品名城”,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食品工业总产值近17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
“十三五”以來,漳州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以育龙头、建基地、拓市场为抓手,着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出口。把食品工业做成全市工业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以果蔬、水产、食用菌、茶叶、竹笋、肉类、粮油加工行业为主。全市食品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26.8%;食品规模工业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近三成。罐头年产量超百万吨,占全省80%、全国1/3以上,被授予“中国罐头之都”。
近年来,漳州持续保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引导出口龙头企业建立了一大批蔬菜、水产品、蜜柚、养猪场等主要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积极“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和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2022年5月,漳州市出台《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围绕鼓励企业做大规模、数智化改造、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改提升、市场拓展、自主创新、品牌质量提升、开展交流合作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支持漳州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其一中的诗句,赞赏水仙在严寒冬季,仅凭一碗清水,就可以亭亭玉立般开花,显出水仙花的清雅高洁的品质。
漳州是水仙花的故乡,水仙花也是漳州的市花,和荔枝和香蕉一样,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漳州市已在荔枝、香蕉和水仙花的原产地划定保护区域,并分别建成“水仙花海”“香蕉海”“荔枝海”生态园。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一睹她们的风采或品尝香蕉荔枝的美味。
“香蕉海”位于漳州市区西郊天宝镇五里沙,这里也是近代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祖籍地,利用农民连片的香蕉园而建的一个农旅项目,以“语堂故里、十里蕉香”为主题,融合语堂文化、蕉园风光、玉尊朝圣、亲水滨江四大元素的文旅、农旅融合生态公园。
“荔枝海”位于漳州市区南郊的九湖镇凤凰山上,公园内有近3万株荔枝,涉及10多个品种,有乌叶、兰竹、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绿荷包等,树龄多为50年以上,有的已达百年,堪称荔枝大观园。
“水仙花海”位于漳州市区西环城路水仙花广场西侧、圆山脚下,以水仙花文化为主题。在传统水仙花栽培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漳州水仙花的品质,并逐步引进世界各种类型的水仙花,建成现代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水仙花观光园。
“五湖四海”是近年来漳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通“两山”的转换通道,在市区核心地带打造的城市生态景区,“五湖”即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
“香蕉海”“荔枝海”“水仙花海”现已是漳州“五湖四海”项目中的三海。另一海——“四季花海”利用原东立交桥边和人民广场两个地块建设而来,一年四季种植多品种花卉,确保四季都有色彩斑斓的鲜花在盛开。
而“五湖”中的西湖位于市区西部,烟霞上坂、山地花园、叠水湾、日昇广场、月波青堤、生态之心、雨水花园、康山潋滟、福船山景观区、童趣乐园、松柏山景观区、林祠巡安、合宝楼等景观区域精彩纷呈;西院湖位于三湘江河道中游,通过合理利用地势低洼的特点,整合水利、生态、休闲三大功能,打造成集城市调蓄涝水、生态保护和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滞涝区公园;碧湖位于龙文区,是一个集运动、娱乐、文化、生态、休闲、公共、艺术为一体的湖滨公园;南湖以水域为纽带,连接千年古刹南山寺、蜈蚣山麓,延续漳州千年文脉,是一个山、湖、江、寺等景观交融的生态景区;九十九湾湖是利用漳州市区内河“九十九湾”而兴建的,其间串联湘桥湖、上美湖等,被形象地称为“串串湖”。
五湖四海美不勝收,共同构建一座“城中有湖,城中有花,城中有林”的“一城花海半城湖”的富美新漳州。目前,漳州市正推动主城区生态水系优化提升,启动“山水连城”步道和风雨廊项目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口袋公园、郊野公园、立体绿化,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走在九龙江畔、漳州市区,鸟语花香,满眼生机,亭台楼榭,移步换景;而在龙江大地广袤的农村里,经过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后,许多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村变公园,一幅环境美、产业兴、道路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