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卫锋 团济宁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
课后延时服务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在家长们的托管刚性需求得到满足后,课后服务时段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教育期待,成为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团济宁市委立足为党育人光荣使命,发挥职能优势,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切入,深入挖掘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建立完善资源引入和管理机制,增强课后服务活动的多样性与专业性,不断探索“双减”行动密码。
用活用好团属活动阵地,针对青少年现实需求,打造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团任城区委坚持“用心、用情、用专业守护好每个孩子”的理念,依托城区“青年之家”、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及其他青少年活动场所,打造“七彩暑托班”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托课程,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累计开办大小班次67 个,涵盖任城区全部镇街、8 所小学、14 个村(社区),免费服务学生2600 余人次。连续两年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清单。
创新课程内容形式,在保障完成校内课程外,通过购买服务、公益送课等方式,免费向学生输送自护教育、手工绘画、声乐练习、非遗传承等300 余次课程。探索在学校办班,开放学校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作为办班地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游活动。创新性对接区关工委、区检察院、区卫健局等区直部门,结合各自业务特点,输送红色教育、法治、卫生等特色课程。
把握高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契机,组织烟台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济宁学院等多所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结合专业特长,为暑托班的学生们带来安全教育、声乐、绘画等暑期特色课程。
守牢安全责任底线,统一为暑托班学生购买意外保险、保额50 万元,每个班级均设置班主任和志愿者,严格管理不松懈。
强化志愿服务的供给侧保障,开展订单式服务,精准服务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邹城市千泉街道文博苑社区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创新打造个性化社区志愿服务课程。定期组织青少年代表对社区周末活动安排进行讨论,形成助力“双减”志愿服务订单,由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接单负责统筹执行。目前,文博苑社区共吸引乐智亲子俱乐部、孟之韵艺术团等8 家志愿服务组织入驻,常态化开展云课堂、书画、太极扇等专业化、规范化的公益课堂,为社区开展“双减”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开展“流动少年宫”志愿服务活动,由邹城市团校组织邹鲁星火少先队工作室等辅导员队伍开班,实现青少年就近就便、自主参与。
图| 济宁市任城区“青年之家”
有效发挥青少年宫校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让青少年宫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市青少年宫聚焦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儿童群体“看护难”问题,推出“四点半乐园”志愿服务项目,每周一至周五16:00—18:00,周末(节假日、寒暑假)17:30—19:00,为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免费提供课业辅导、图书阅读、围棋、绘画、书法等课程项目。青少年宫教师志愿者担任“临时家长”,辅导学生课业,开展手工制作、游戏等兴趣活动,切实为特殊青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健康、快乐的课余生活平台。
下一步,团济宁市委将着重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发展路径,撬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增强课后服务活动的多样性与专业性,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优质的课后延时服务,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贡献青春力量。